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獸部·卷十四

○羊

《說文》曰:羊,祥也。像四足角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

又曰:羔,羊子也。羜,五月生羔也。騖(亡具切。)六月生羔也。羍,七月生羊也。兆,(雉矯切。)羊未足歲也。牂,牝羊也。公,(扶分切。)牡羊也。羠,(音夷。)乘羊也。羳,(扶員切。)黃腹羊也。羥,(楷間切。)羊名也。

《廣雅》曰:吳羊,牝一贖曰兆,三歲曰羝。牡一贖曰牸,三歲曰牜羊。吳羊害(居八切。)曰尃,(蒲各切。)羖羊害曰曷。羍、騖、牸、巽,(思憲切。)羔也。

《爾雅》曰:羚,大羊。(似羊,大角員銳,在山岩間。)羱,如羊。(音玄,似吳羊。)羊,牡羒,(音汾)牝牂。夏羊,(黑羖歷。)牡羭,(音榆,黑羝。)牝羖。角不齊,觤(一短一長。)角三觠,羷。(觠,卷三匝。)羳羊,黃腹。未成羊,羜。絕有力奮。

郭義恭《廣志》曰:大尾羊,細毛薄皮,尾氏旁廣,重且十斤,出康居。

又曰:驢羊,似驢

《字林》曰:皃、(女奚切。)羺,(女溝切。)胡羊也。羫,(口弄切。)羊臘也,似羊,四耳九尾,目在背。患,(音還)似羊,無口。垔,(乙間切。)群羊相積。一曰羊羼,(初莧切。)羊相膊蘙。羼,羊臭也。(羼,式延切。)

《玄中記》曰:千歲之樹精為青羊。

崔豹《古今注》曰:羊,一名美髯須主簿。

《禮記·曲禮下》曰:祭廟,羊曰柔毛。

又曰:大夫無故不殺羊。

又《月令》曰:孟春,天子食麥與羊。

又《內則》曰:羊,冷毛而毳膻。

《詩·小雅·無羊》曰: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

又曰:爾羊來思,其角戢戢。

又曰:《羔羊》,《鵲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儉節正直,德如羔羊也。羔羊之皮,素絲五紽。

又曰:牂羊賁首,三星在霤。鄭玄注曰:"羊牝曰牂。賁,大也。"

《易·說卦》曰:兌為羊。

又《大壯》曰: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

《周禮·夏官上》曰:羊人,掌羊牲,凡祭祠,飾羔。(羔,小羊也。《詩》曰:四之日其早,獻羔祭韭。)祭祠割羊牲,登其首。(登,昇也。升首,報陽也。升首於室。)凡祈珥,共其羊牲。(共猶給也。)賓客,供其法羊。(法羊,飱饔積膳之羊。)凡黍辜、候禳、釁積,共其羊牲。(積,故書為眥。鄭司農云:眥,讀為漬,謂畔國寶,漬軍器也。玄謂:積,積柴禋祠,楢燎實柴。)

《周禮·天官·食醫》曰:凡會膳,食羊宜黍。

《左傳·宣上》曰:華玄殺羊食士,其御羊斟不與。及戰,曰:"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與入鄭師,故敗。

又《宣下》曰:楚子圍鄭,鄭伯肉袒牽羊。

《論語》曰: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又曰: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攘,盜。)

《史記》曰:武王克殷,微子持其祭器,肉袒面縛,左牽羊把茅,膝行而前。

又曰:卜式者,河南人。式入牧百餘羊十餘歲,羊致千餘。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乃拜式為郎,布衣草蹻而牧羊。(蹻音腳。)歲餘,羊悉肥。上過其羊,善之。式曰:"非獨羊也,治民亦如是也。"拜緱氏令。

又曰:秦襄公始用羝羊祠西疇。

《漢書》曰:楚懷王孫心在人間為人牧羊,項梁立為懷王。

又曰:蘇武使匈奴。匈奴知武不可降,使北海上無人處牧羝,羊乳乃得歸。武在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草荄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持節,節旄盡落。

《東觀漢記》曰:甄宇,北海人,為州從事,徵拜博士。每臘,詔書賜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時博士祭酒議欲殺羊稱分其肉,宇曰:"不可。"又欲投鉤,復恥之。甄博士宇先自取其最瘦者,猶是不復有爭訟。後召會,詔問瘦羊甄博士。

《後漢書》曰:更始二年至長安,尤嗜酒,不聽政事。所任皆賈豎、膳夫,庖人。長安為之語曰:"灶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

又《廣陵思王荊傳》曰:光窩襖,大行在殿。荊哭不哀,而作飛書令蒼頭詐稱東海王強、舅況書,與強構為大逆。其辭曰:"當為秋霜,無為檻羊。"(秋霜,肅殺於物;檻羊,受制於人。)

崔鴻《十六國春秋·後錄》曰:羌抑摩獻羊,六角二口,四角八口。

《北史》曰:隋漢王諒為并州總管,潞州有官羊生二角相背。以為諒之咎徵。

《帝王世紀》曰:湯問葛伯何故不祠,曰:"尾馛供犧牲。"湯遺之以羊。

《穆天子傳》曰:犬戎胡觴天子於雷首之阿,乃獻良馬四六。天子使孔牙受之,曰:"雷死戤平,爰有黑牛白角,爰有黑羊白血。"

又曰:天子飲於文山,乃獻豪牛。(四節有豪。)

又曰:舂山大羊食鹿豕。

《山海經》曰:錢來之山有獸,如羊而馬尾,名曰鍼羊。

《周易是謀類》曰:太山失金雞,西嶽亡玉羊。(鄭玄注曰:金雞、玉羊,二岳之精。)

《春秋說題辭》曰:羊者祥也,合三而生以養王也,故羊高三尺。

《雜五行書》曰:懸羊頭門上,除盜賊。

《春秋繁露》曰:凡贄,卿用羔。羔飲之其母,必跪,類知禮者。故羊之為言祥,故以為贄。

《莊子》曰: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亡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谷奚事,則博塞以游。二人事業不同,其亡羊均也。

又曰:善養生者如牧羊,後者鞭之。

《墨子》曰:齊莊公之臣王國卑、中里檄者訟,三年而獄不斷。恐失有罪,使二人共一羊盟齊之社。二子相從,以羊血灑社。讀王國卑之辭已盡,中里檄之辭未半,祭羊砌獰蘘觸中里檄。齊人以為有神驗。

《列子傳》曰:楊朱見梁王,言治天下如運諸掌。王曰:"先生有一撇筳妾而不能治,三畝之園而不能芸,言治天下,何也?"曰:"君見夫牧羊者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箠而隨之,欲東而東,欲西而西。使堯牽一羊,舜荷箠而隨之,則不能前矣。"

《孫卿子》曰:仲尼為魯司寇,沉猶氏不敢朝飲其羊。

《試縈》曰:羊不任駕鹽車,椽不可為楣棟。

《龍魚河圖》曰:羊有一角,食之殺人。

《周書》曰:夏桀德衰,夷羊在牧,飛蛤滿野。

《韓詩外傳》曰:魯哀公使人穿井,三月不得泉,得一玉羊焉。公以為玉羊,使祝鼓舞之,欲上於天,羊不能上。孔子見曰:"死戤精為玉,土之精為羊。願無怪之,此羊肝土也。"公使殺之,視肝即土矣。

《國語》曰:季桓子穿井,獲如玉缶,其中有羊。

《符子》曰:魏文侯見宋陵子,三仕不識,文侯曰:"何貧?"鍾曰:"王見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願百。常訪邑里故人,其鄰人貧有一羊,富者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我成百,則牧數足矣。'鄰者與之。從此觀焉,富者非富,貧者非貧也。

《呂氏春秋》曰:百里奚未遇時,亡虞,飯牛於秦。傳鬻以五羖羊之皮,公孫直悅獻諸繆公。繆公用之,謀無不當,舉必有功。

《淮南萬畢術》曰:阿羊九頭而更食,國亂乃出。

揚雄《法言》曰:敢問質?曰:羊質虎皮,見草而悅,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也。

王充《論衡》曰: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獄,其罪疑,乃令羊觸之。

《山海經》曰:羬羊尾如馬,出錢來之山羬。(羬音針。《玉篇》作古鹹反。)

《瑞應圖》曰:鍾律和調,則玉羊見。

《白澤圖》曰:羊有一角當頂上,龍也。殺之震死。

《博物志》曰:胡蕙,蜀中本尾蘙。洛中有人驅羊入蜀,其子著羊毛,蜀人取種。因名禾羊負來。

又曰:陰夷山有淫羊,一日百遍,脯不可食,但著床蓆間,已自驚人。又有作淫羊脯法。取羖、字各一,別系,令裁相近而不使相接。食之以地黃、竹葉,飲以麥汁米潘。百餘日後解放之,欲交未成,便牽兩殺之,膊以為脯。男食羖,女食字,則並如狂,好醜亦無所避,其勢數日乃歇。治之方,煮茱萸、菖蒲汁飲之,又以水銀宮脂途陰,男子即痿。宮脂,鹿脂也。

《杜預奏事》曰:臣前在南,聞魏興北山有野羊,大者數百十斤。試令固求,今者各得一枚,並頭角蹄,案其形,不與土羊相似。然是野獸,世所希有。

《新言》曰:初年懸羊頭、磔雞羊以求富。余以問河南服君,服君曰:"是月草木萌,羊能齧草,雞啄五穀,故懸二物助陽氣。今人殺羊、雞,自作不祥。"

《涼州異物志》曰:有小羊稱若斥,頗熱,峭山如壁,上下無跌。

又曰:有羊大尾,車推乃行,用累其身。

又曰:封羊,蒲俺如駝。

宋永初《山川記》曰:九真都龍縣有羚羊,大如牜秦牛。

《春秋後語》曰:張儀謂楚王曰:"夫為從者,尾驅群羊而攻生虎。虎之與羊,不格亦明矣。(格,斗也。羊與不能與虎鬥明矣。)今王不與虎而與羊,臣竊以為大王之計過。"

《衛玠別傳》曰:玠少時乘牡羊車於洛陽,市共觀,鹹曰:"誰家璧人?"

《述異記》曰:羊而不角呼蛟羊,一名鬍髯郎,一名青烏。

又曰:周成王時,東夷進六角羊。周厲王玄年,外國貢三角羊。

《尹喜內傳》曰:老子與喜別,曰:"尋吾於成都市青羊之肆。"喜後求而得之。

葛洪《神仙傳》曰:皇初平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見良謹,將至華山石室中,四十年不誤念其家。其兄初起行索初平,見道士,引至山。與弟語畢,問平羊何在,平曰:"近東。"初起視,不見羊,但見白石,卻謂平曰:"山東無羊。"平曰:"兄自不見爾。"與兄俱往,平乃叱之,白石一時皆起,成羊數萬頭。初起曰:"弟得仙道以如此。"遂棄妻子,服松柏伏苓五萬日,遂得仙,易姓為赤松子。

又曰:曹公收左慈,慈走入群羊,識萑之所在。追者疑化為羊,乃令人數羊。羊本千口,簡之長一口。知化為羊,乃謂曰:"若是左公者,但出無苦也。"有一羊跪言"詎如許?"址者欲執之,於是群羊皆長跪曰:"詎如許?"址者乃去。

《搜神記》曰: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正當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家有黃羊,因以祠之。

又曰:南陽宗定伯,少年夜行,忽逢一鬼。鬼問為誰,定伯乃欺之曰:"我亦鬼也。"遂相與為侶向遠。行妓悃,相擔。問鬼曰:"鬼何所畏?"曰:惟不喜人唾。"欲至宛,便擔鬼著頂上,徑詣宛市,化為羊。恐蒲頒,亟唾之。賣之得錢千五百。買者系之,明視之,但繩在。時人名:"宗定伯賣鬼,得錢千五百。"

《列仙傳》曰:葛由者,羌人。周成王時,好刻木作羊賣之。一旦騎羊而入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在峨嵋山西南,高無極。隨之者不得還,皆得仙道。山上有桃,故里諺曰:"得綏山一桃,雖不得仙,亦足以豪。"

又曰:昔有攘羊者,以羊遺叔向,叔向母埋之,不食。後三年,攘羊事發,追捕向家,檢羊骨肉都盡,惟有舌在。國人異之,遂以羊舌為族矣。

《續搜神記》曰:顧沛者,吳之豪士。送就於昇平亭,時有一沙門在坐,是流俗道人。主常欲殺羊,羊繩斷,便走來入此道人膝中,穿頭入袈裟下。道人不能救,即將去而殺之。既行炙,主人先割以啖道人。道人食炙下喉,炙便自走行道人皮中,痛毒不可忍。呼醫來針之,以數針貫之,炙猶動搖。乃破出之,故是一臠肉耳。道人於是得病,作羊鳴、吐沫。還寺,少時即死。

劉義慶《幽明錄》曰:洛下有澗穴,婦欲殺夫,推下。經多時,至底,乃得一穴,宮館金飾,明逾三光,人長三丈。如此九處。最後至告飢,長人指樹下一羊,令跪將羊須。初得一珠,長人取之。次亦取,後令啖,即療飢。請問九處名,求停不去,答云:"君不得停。"

《續異記》曰:吳興俞亮,以永明八年補護軍府史。於常眠者聞有羊聲,疑為神怪。竊於戶窺之,見其床下有一羊,可高二尺,毛色若丹,光耀滿室。

《金樓子》曰:修羊公於華陰山以道乾景帝,禮遇之。數歲,道不可得。有詔問修羊公能何,發語未訖,於床氏化為白石羊,題其脅曰:"修羊公謝天子。"後置石羊於通靈台。

《嶺表錄異》曰:常有人自青杜泛海閩,為惡風所飄,五日夜,不知行幾千里也。至一島,忽見群羊,人向之亦不驚避。初疑人所牧放,而絕無人跡,乃知野生者。舡人方餒,因取食之。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