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離婁章句下·第一節

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文王生於岐周,卒於畢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餘里;世之相後也,夭有餘歲。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后聖,其揆一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孟子說:“舜出生在諸馮,遷居到負夏,去世在鳴條,是東方邊遠地區的人。周文王出生在岐周,去世在畢郢,是西方邊遠地區的人。這兩個地方相距,有一千多里地;時代的距離,相隔一千多年。而在中國實現他們的志向,就象有信物一樣吻合,無論是在先的聖人還是在後的聖人,他們的準則是相同的。”

注釋
1.諸馮:地名,相傳在今山東荷澤以南。
2.負夏:地名,約在今山東滋陽以西。
3.鳴條:地名,在今山西運城安邑鎮。
4.岐周:地名,指岐山下周的舊邑,在今陝西岐山縣東北。
5.畢郢:地名,相傳是周文王去世的地方,在今陝西鹹陽縣東二十一里。
6.符節: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調兵將用的憑證,雙方各執一半,以驗真假。有銅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後乃以符代之。《周禮·掌節》:“門關用符節。”《史記·魏公子列傳》:“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漢書·高帝紀》:“封皇帝璽符節。”《說文》:“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這裡用為信物之意。
7.揆:(kuí葵)《詩·鄘風·定之方中》:“揆之以日,作於楚室。”《易·繫辭》:“初率其辭而揆其方。”《國語·周語》:“南北之揆七同也。”《楚辭·離騷》:“皇覽揆予初度兮,肇錫予以嘉名。”《論衡·實知》:“凡聖人見禍福也,亦揆端推類。”《說文》:“揆,度也。”這裡用為大致估量之意。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