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九針論
黃帝曰:余聞九針於夫子,眾多博大矣,余猶不能寤,敢問九針焉生,何因而有名?歧伯曰:九針者,天地之大數也,始於一而終於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時,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風,九以法野。
黃帝曰:以針應九之數,奈何?歧伯曰:夫聖人之起天地之數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鐘數焉,以針應數也。
一者,天也。天者,陽也,五藏之應天者肺,肺者,五藏六府之蓋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陽也。故為之治針,必以大其頭而銳其末,令無得深入而陽氣出。
二者,地也。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故為之治針,必筒其身而員其末,令無得傷肉分,傷則氣得竭。
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脈也。故為之治針,必大其身而員其末,令可以按脈物陷,以致其氣,令邪氣獨出。
四者,時也。時者,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為瘤病者也。故為之治針,必筒其身而鋒其末,令可以瀉熱出血,而痼病竭。
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於子午,陰與陽別,寒與熱爭,兩氣相搏,合為癰膿者也。故為之治針,必令其末如劍鋒,可以取大膿。
六者,律也。律者,調陰陽四時而合十二經脈,虛邪客於經絡而為暴痹者也。故為之治針,必令尖如厘,且員其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
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竅,邪之所客於經,而為痛痹,舍於經絡者也。故為之治針,令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氣因之,真邪俱往,出針而養者也。
八者,風也。風者,人之股肱八節也。八正之虛風,八風傷人,內舍於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為深痹也。故為之治針,必長其身,鋒其末,可以取深邪遠痹。
九者,野也。野者,人之節解皮膚之間也。淫邪流溢於身,如風水之狀,而留不能過於機關大節者也。故為之治針,令尖如挺,其鋒微員,以取大氣之不能過於關節者也。
黃帝曰:針之長短有數乎?歧伯曰:一曰鐵針者,取法於巾針,去末寸半,卒銳之,長一寸六分,主熱在頭身也。二曰員針,取法於絮針,筒其身而卵其鋒,長一寸六分,主治分肉間氣。三曰鍉針,取法於黍粟之銳,長三寸半,主按脈取氣,令邪出。四曰鋒針,取法於絮針,筒其身,鋒其末,長一寸六分,主癰熱出血。五曰鈹針,取法於劍鋒,廣二分半,長四寸,主大癰膿,兩熱爭者也。六曰員利針,取法於厘針,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內也,長一寸六分。主取癰痹者也。七曰毫針,取注於毫毛,長一寸六分,主寒熱痛痹在絡者也。八曰長針,取法於綦針,長七寸,主取深邪遠痹者也。九曰大針,取法於鋒針,其鋒微員,長四寸,主取大氣不出關節者也。針形畢矣,此九針大小長短法也。
黃帝曰:願聞身形,應九野,奈何?歧伯曰:請言身形之應九野也。左足應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脅應春分,其日乙卯。左手應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頭應夏至,其日丙午。右手應立秋,其中戊申己未。右脅應秋分,其日辛酉。右足應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竅應冬至,其日壬子。六腑膈下三髒應中州,其大禁,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處。所主左右上下身體有癰腫者,欲治之,無以其所直之日潰治之,是謂天忌日也。
形樂志苦,病生於脈,治之於灸刺。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形樂志樂,病生於肉,治之以針石。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喝,治之以甘藥。形數驚恐,筋脈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是謂形。
五臟氣,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語,脾主吞,腎主欠。六腑氣,膽為怒,胃為氣逆噦,大腸小腸為泄,膀胱不約為遺溺,下焦溢為水。
五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鹹入腎,淡入胃,是謂五味。
五並:精氣並肝則憂,並心則喜,並肺則悲,並腎則恐,並脾則畏,是謂五精之氣,並於髒也。
五惡:肝惡風,心惡熱,肺惡寒,腎惡燥,脾惡濕,此五臟氣所惡也。
五液:心主汗,肝主泣,肺主涕,腎主唾,脾主涎,此五液所出也。
五勞: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此五久勞所病也。
五走:酸走筋,辛走氣,苦走血,鹹走骨,甘走肉,是謂五走也。
五裁:病在筋,無食酸;病在氣,無食辛;病在骨,無食鹹;病在血,無食苦;病在肉,無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栽也,命曰五栽。
五發: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五邪:邪入於陽,則為狂;邪入於陰,則為血癉;邪入於陽,轉則為癲疾;邪入於陰,轉則為喑;陽入之於陰,病靜;陰出之於陽,病喜怒。
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精志也。
五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腎主骨。
陽明多血多氣,太陽多血少氣,少陽多氣少血,太陰多血少氣,厥陰多血少氣,少陰多氣少血。故曰:刺陽明出血氣,刺太陽出血惡氣,刺少陽出氣惡血,刺太陰出血惡氣,刺厥陰出血惡氣,刺少陰出氣惡血也。足陽明太陰為表里,少陽厥陰為表里,太陽少陰為表里,是謂足之陰陽也。手陽明太陰為表里,少陽心主為表里,太陽少陰為表里,是謂手之陰陽也。
譯文
黃帝說:我聽你講解九針之學,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我還有弄不明白的地方。請問九針是怎樣產生的?各自因何而得名?
岐伯說:九針之“九”,是天地間的大數,數開始於一,而終止於九。所以九針的創製,第一種針是取法於天,第二種針是取法於地,第三種針是取法於人,第四種針是取法於四時,第五種針是取法於五音,第六種針是取法於六律,第七種針是取法於七星,第八種針是取法於八風,第九種針是取法於九野。
黃帝問:將針與九這個數相應,是什麼道理?
岐伯說:聖人創立天地間的數目,是從一開始而遞增至九的,所以據此劃分了九野。九與九相乘,九九八十一,據此而創立了黃鐘的分數。以針與九數相應合,是同樣的道理。
一是比象於天,天屬陽,人的五臟,與天相應的是肺。肺在五臟六腑中位置居上,是臟腑的頂蓋。皮膚在最外層,內與肺臟相應合,是人的體表。所以,為治療生於皮膚的疾病而製作了第一種針——鑱針,這種針一定要針頭大,末端鋒利,使它不能深刺,以防因刺得過深而陽氣泄漏。
二是比象於地,人體與地土相應的是肉。所以,為治療生於肌肉的疾病而製作了第二種針——圓針,這種針針身一定要直,末端一定要圓,使它不能損傷肌肉,損傷了肌肉會導致陽氣衰竭。
三是比象於人,人賴以維持生命的,是不斷運行著的血脈。所以,為治療生於血脈的疾病而製作了第三種針——針,這種針針身一定要大,末端一定要圓,使它可以按揉脈絡而不致過深地陷進肌肉,以招來正氣而使邪氣單獨排出。
四是比象於四時,四季中的八方不正之風侵入於經絡之內,就會形成久治不愈的痼症。為治療這種疾病,所以製作了第四種針——鋒針,這種針針身要圓直,末端要鋒銳,使它可以瀉熱出血,痼疾得除。
五是比象於五音。五在從一到九的數列內,位置居中。在九宮的順序里,一為冬至節所屬的北方葉蟄宮,九為夏至節所屬的南方上天宮,五為中央招搖宮,五既把陰寒的冬至與陽熱的夏至分開,也把北方子與南方午分開。人體與季候節令相應合,如果體內陰與陽乖違不和,寒熱相爭,兩氣相互搏擊,就會形成癰腫。為治療這種疾病,所以製作了第五種針——鈹針,這種針的尖端應如劍刃一般鋒利,可以用來破癰排膿。
六是比象於六律。律呂是調和陰陽四時的,律呂各六,合為十二,人的十二經脈同它相應。如果虛邪侵入於經絡,就會形成急性發作的痹症。所以,為治療這種疾病而製作了第六種針——圓利針,這種針一定要針尖如氂毛,圓而且銳利,針身略粗,以便用它來刺治因虛邪驟然侵入經絡而形成的痹症。
七是比象於七星,七星比合人的七竅。如外邪侵入經絡,並且留而不去,就會形成痛痹。所以,為治療這種疾病,製作了第七種針——毫針,要使針頭纖細銳利象蚊虻的嘴,進針要平穩而徐緩,而且要留針少時,使正氣藉此得以充實,經氣邪氣同時受到了針刺的影響,出針後要較長時間按住針孔,使正氣不致外泄。
八是比象於風,風從八方來,比合於人體股肱的八節。八個節氣的虛邪之風傷害人,侵入、留滯於骨縫、腰脊關節之間,就形成為深部的痹症。所以,為治療這種疾病,製作了第八種針——長針,這種針針身一定要長,末端一定要鋒利,可以用它來針刺深藏的邪氣,治癒為時已久的痹症。
九是比象於九野,九野比合於人身的關節皮膚。病邪勢盛放濫,如風如水,流溢於身,因不能通過某些大關節而壅塞滯留。所以:為治療這種疾病,製作了第九種針——大針,要使針尖象小破竹,鋒刃要略圓,用它來通利關節,使大氣流通來至,以去除壅滯的病邪。
黃帝問:各種針的長短,有一定分寸嗎?
岐伯說:第一種針叫鑱針,它仿效巾針的式樣,在距離針尖半寸處就陡然銳利起來,針長一寸六分,主治熱邪在頭身的病。第二種針叫圓針,它仿效絮針的式樣,針身圓直如筒,針尖橢圓如卵,長一寸六分,主治邪氣在分肉間的疾病。第三種針叫針,它仿效黍粒、穀粒的樣子,圓而微尖,針長三寸半,用以按脈取氣。第四種針叫鋒針,它仿效絮針的式樣,針身直圓,末端鋒利,長一寸六分,主要用於瀉熱出血。第五種針叫鈹針,它仿效劍的鋒刃,針寬二分半,針長四寸,主治癰腫大膿及寒熱兩氣相搏形成的疾病。第六種針叫圓利針,它仿效氂毛的樣子,針尖稍大,針身反小,使它可以深刺,針長一寸六分,主治癰症、痹症。第七種針叫毫針,它仿效毫毛的樣子,長一寸六分,主治病邪留滯經絡而形成的寒熱痛痹。第八種針叫長針,它仿效綦針的式樣,針長七寸,主治因病邪滯留深部而形成的遠年痹症。第九種針叫大針,它仿效鋒針,鋒刃微圓,針長四寸,主治大氣不能通過關節的疾病。針的形制已講解完畢,這就是九針大小長短的法式。
黃帝說:我想聽聽,人的形體是怎樣與九野相應的。
岐伯說:讓我來說說人的形體與九野相應的情況。左足與立春相應,其所值之日是戊寅、己丑二日。左脅與春分相應,其所值之日是乙卯日。左手與立夏相應,其所值之日是戊辰、己巳二日。胸膺、咽喉、頭部與夏至相應,其所值之日是丙午日。右手與立秋相應,其所值之日是戊申、己未二日。右脅與秋分相應,其所值之日是辛酉日。右足與立冬相應,其所值之日是戊戌、己亥二日。腰尻、前後二陰與冬至相應,其所值之日是壬子日。六腑及胸膈以下的肝、脾、腎三髒與中宮相應,其大禁日是太一所在之日及各戊、己日。要懂得八個節氣各當於什麼方位,知道它們與人體左右上下各部相應的情況。如患癰腫病而準備治療,不可在其所值之日進行針刺,這就是所謂天忌之日。
形體安閒而心志勞苦,病常生於經脈,治療這類病宜用艾灸針刺。形體勞苦而心志愉快,病常生於筋骨,治療這類病宜用溫熨引導法。形體安閒,心志也愉快,病常生於肌肉,治療這類病宜用針和砭石。形體勞苦,心志也勞苦,病常生於咽喉食道,治療這類病宜用甘藥。形體屢次遭受驚恐,經絡不能暢通,常患肢體麻木不仁病,治療這類病宜用按摩法及飲以藥酒。這就是所謂五種形志病。
五臟氣:心氣失調,常患噫氣症。肺氣失調,常患咳嗽症。肝氣失調,常患多語症。脾氣失調,常患吞酸症。腎氣失調,常患呵欠症。六腑氣:膽氣失調,容易發怒。胃氣失調,常表現為氣逆嘔吐。大腸小腸之氣失調,常表現為泄瀉。膀胱功能衰弱,表現為失禁遺尿。下焦之氣壅塞,水液聚積充溢,就形成水腫。
五味:五味各有其所喜歡的走向,酸味喜趨走入肝,辛味喜趨走入肺,苦味喜趨走入心,甘味喜趨走入脾,鹹味喜趨走入腎。這就是五味之所喜入。
五並:五臟的精氣相併,分別引發不同的疾病。精氣並於肝,就會多憂慮;精氣並於心,就會多喜笑;精氣並於肺,就會多悲傷;精氣並於腎,就會多驚恐;精氣並於脾,就會易覺飢餓。這就是五臟的精氣乘虛相併於各髒所引起的疾病。
五惡:肝厭惡風,心厭惡熱,肺厭惡寒,腎厭惡燥,脾厭惡濕。這就是五臟之氣的所惡。
五液:心臟主生汗液,肝臟主生淚液,肺臟主生涕液,腎臟主生唾液,脾臟主生涎液。這就是五液之所從生。
五勞:長時間看視就會傷血,長時間躺臥就會傷氣,長時間坐著就會傷肉,長時間站立就會傷骨,長時間行走就會傷筋。這就是五種長時勞累引發的疾病。
五走:酸味走向筋,辛味走向氣,苦味走向血,鹹味走向骨,甘味走向肉。這就是五味的走向。
五裁:病在筋,勿食酸味;病在氣,勿食辛味;病在骨,勿食鹹味,病在血,勿食苦味;病在肉,勿食甘味。如某味應當禁忌,即使對它有所偏好,很想食用,也不可多食,一定要自加節制。這就叫五裁。
五發:腎陰的病發生在骨髓,心陽的病發生在血脈,脾陰的病發生在肌肉,肝陽的病來源於冬,肺陰的病來源於夏。
五邪:病邪入於陽,就會發狂;病邪入於陰,就會形成血痹;病邪入於陽,與陽相搏,就會形成癲疾;病邪入於陰,與陰相搏,就會引起瘖啞;病邪由陽轉入於陰,病就平靜;病邪由陰轉入於陽,則病不穩定。
五藏:心臟藏神,肺臟藏魄,肝臟藏魂,脾臟藏意,腎臟藏精、藏志。
五主:心臟主管血脈,肺臟主管皮膚,肝臟主管筋膜,脾臟主管肌肉,腎臟主管骨髓。
手足陽明經多血多氣,手足太陽經多血少氣,手足少陽經多氣少血,手足太陰經多血少氣,手足厥陰經多血少氣,手足少陰經多氣少血。所以說,針刺陽明經可以出血出氣;針刺太陽經,主要是出血,也可瀉出其惡氣;針刺少陽經,主要是出氣,也可瀉出其惡血;針刺太陰經,主要是出血,也可瀉出其惡氣;針刺厥陰經,主要是出血,也可瀉出其惡氣;針刺少陰經,主要是出氣,也可瀉出其惡血。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為表里,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為表里,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為表里,這就是足三陰經與足三陽經的表里關係。手陽明大腸經與手太陰肺經為表里,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厥陰心包絡經為表里,手太陽小腸經與手少陰心經為表里,這就是手三陰經與手三陽經的表里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