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曲禮公西赤問

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寢苫枕乾,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於朝市,不返兵而鬭。”曰:“請問居昆弟之仇如之何?”孔子曰:“仕弗與同國,御國命而使,雖遇之不鬭。”曰:“請問從父、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為魁,主人能報之,則執兵而陪其後。”

子夏問:“三年之喪既卒哭,金革之事無避,禮與?初有司為之乎?”孔子曰:“夏後氏之喪三年,既殯而致事;殷人既葬而致事;周人既卒哭而致事。《記》曰:君子不奪人之親,亦不奪故也。”子夏曰:“金革之事無避者,非與?”孔子曰:“吾聞老聃曰:魯公伯禽、有為為之也。今以三年之喪從利者,吾弗知也。”

子夏問於孔子曰:“《記》云:周公相成王,教之以世子之禮。有諸?”孔子曰:“昔者成王嗣立,幼未能蒞阼。周公攝政而治,抗世子之法於伯禽,欲王之知父子、君臣之道,所以善成王也。夫知為子者,然後可以為父;知為人臣者,然後可以為人君;知事人者,然後可以使人。是故抗世子法伯禽,使成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義焉。凡君之於世子,親則父也,尊則君也。有父之親,有君之尊,然後兼天下而有之,不可不慎也。行一物而善者,唯世子齒於學之謂也。世子齒於學,則國人觀之,曰:‘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父在,則禮然。’然而眾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臣在,則禮然。’然而眾知君臣之義矣。其三曰:‘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長長也,則禮然。’然而眾知長幼之節矣。故父在斯為子,君在則為臣。居子與臣之位,所以尊君而親親也。在學,學之為父子焉,學之為君臣焉,學之為長幼焉。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得,而後國治。語曰:‘樂正司業,父師司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子之謂。聞之曰:為人臣者曰: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為之。況於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優為之。”

子夏問於孔子曰:“居君之母與妻之喪,如之何?”孔子曰:“居處、言語、飲食衎爾,於喪所則稱其服而已。”“敢問伯母之喪如之何?”孔子曰:“伯母叔母??衰期,而踴不絕地;姑、姊妹之大功,踴絕於地。若知此者,由文矣哉!”

子夏問於夫子曰:“凡喪,小功已上,虞祔練祥之祭,皆沐浴,於三年之喪,子則盡其情矣。”孔子曰:“豈徒祭而已哉!三年之喪,身有瘍則浴,首有瘡則沐,病則飲酒食肉。毀瘠而為病,君子不為也。毀則死者,君子為之,且祭之沐浴,為齊潔也,非為飾也。”

子夏問於孔子曰:“客至,無所舍,而夫子曰:‘生於我乎館。’客死,無所殯,夫子曰:‘於我乎殯。’敢問禮與?仁者之心與?”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館人,使若有之,惡有有之而不得殯乎?’夫仁者、制禮者也,故禮者不可不省也。禮不同不異,不豐不殺,稱其義以為之宜。故曰:‘我戰則克,祭則受福。’蓋得其道矣。”

孔子食於季氏。食祭,主人不辭,不食,客不飲,而餐。子夏問曰:“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從主人也。吾食於少施氏而飽,少施氏食我以禮,吾食祭,作而辭曰:‘??食不足祭也。’吾餐,而作辭曰:‘??食,不敢以傷吾子之性’。主人不以禮,客不敢盡禮;主人盡禮,則客不敢不盡禮也。”

子夏問曰:“官於大夫,既外於公,而反為之服,禮與?”孔子曰:“管仲遇盜,取二人焉,上之為臣,曰:‘所以游辟者,可人也。’公許。管仲卒,桓公使為之服。官於大夫者為之服,自管仲始也,有君命焉!”

子貢問居父母喪,孔子曰:“敬為上,哀次之,瘠為下,顏色稱情,戚容稱服。”曰:“請問居兄弟之喪?”孔子曰:“,則存乎書廁矣。”

子貢問於孔子曰:“殷人既定而吊於壙,周人反哭而吊於家,如之何?”孔子曰:“反哭之吊也,喪之至也,反而亡矣,失之矣。於斯為甚,故吊之。死、人卒事也,殷以愨,吾從周。殷人既練之明日而祔於祖,周人既卒哭之明日而祔於祖。祔、祭神之始事也。周以戚,吾從殷。”

子貢問曰:“聞諸晏子,少連大連善居喪,其有異稱乎?”孔子曰:“父母之喪,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東夷之子,達於禮者也。”

子游問曰:“諸侯之世子,喪慈母如母,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古者男子外有傅父,內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者也。何服之有?昔魯孝公少喪其母,其慈母良。及其死也,公弗忍,欲喪之,有司曰:‘禮,國君慈母無服。今也君為之服,是逆古之禮而亂國法也。若終行之,則有司將書之,以示後世,無乃不可乎?’公曰:‘古者天子喪慈母,練冠以燕居。’遂練冠以喪慈母。喪慈母如母,始則魯孝公之為也。”

孔子適衛,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脫驂以贈之。子貢曰:“於所識之喪,不能有所贈。贈於舊館,不已多乎?”孔子曰:“吾向入哭之,遇一哀而出涕,吾惡夫涕而無以將之。小子行焉。”

子路問於孔子曰:“魯大夫練而杖,禮與?”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謂子貢曰:“吾以為夫子無所不知,夫子亦徒有所不知也?”子貢曰:“子所問何哉?”子路曰:“,?:‘。’”:“止,吾將為子問之。”遂趨而進,曰:“練而杖,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子貢出,謂子路曰:“子謂夫子而弗知之乎?夫子徒無所不知也。子問非也。禮,居是邦,則不非其大夫。”

叔孫武叔之母死,既小斂,舉屍者出戶。武孫從之,出戶,乃袒,投其冠而括髮。子路嘆之。孔子曰:“是禮也。”子路問曰:“將小斂,則變服。今乃出戶,而夫子以為知禮,何也?”孔子曰:“汝問非也。君子不舉人以質事。”

齊晏桓子卒。平仲粗衰斬,苴絰帶,杖,以菅屨,食粥,居傍廬,寢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喪父之禮也。”晏子曰:“唯卿大夫。”曾子以問孔子。孔子曰:“晏平仲可謂能遠害矣。不以己之是駁人之非,愻辭以避咎,義也夫!”

季平子卒,將以君之璵璠斂,贈以珠玉。孔子初為中都宰,聞之,歷級而救焉,曰:“送而以寶玉,是猶曝屍於中原也。其示民以奸利之端,而有害於死者,安用之?且孝子不順情以危親,忠臣不兆奸以陷君。”乃止。

孔子之弟子琴張,與宗友。衛齊豹見宗魯於公子孟縶,孟縶以為參乘焉。及齊豹將煞孟縶,告宗魯使行。宗魯曰:“吾由子而事之,今聞難而逃,是僭子也。子行事乎?吾將死以事周子,而歸死於公孟,可也。”齊氏用戈擊公孟,宗魯以背蔽之,斷肱,中公孟,宗魯皆死。琴張聞宗魯死,將往吊之,孔子曰:“齊豹之盜,孟縶之賊也。汝何吊焉?君不食奸,不受亂,不為利病於回,不以回事人,不蓋非義,不犯非禮。汝何吊焉?”琴張乃止。

郕人子蒲卒,哭之呼滅。子游曰:“若哭其野,孔子惡野哭者。”哭者聞之,遂改之。

公父文伯卒,其妻妾皆行哭失聲。敬姜戒之曰:“吾聞好外者,士死之;好內者,女死之。今吾子早夭,吾惡其以好內聞也。二三婦人之欲供先祀者,請無瘠色,無揮涕,無拊膺,無哀容,無加服,有降服,從禮而靜,是昭吾子也。”孔子聞之,曰:“女智無若婦,男智莫若夫。公文氏之婦,智矣。剖情損禮,欲以明其子為令德也。”

子路與子羔仕於衛,衛有蒯聵之難。孔子在魯,聞之,曰:“柴也其來,由也死矣。”既而衛使至,曰:“子路死焉。”夫子哭之於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已哭,進使者而問故。使者曰:“醢之矣。”遂令左右皆覆醢,曰:“吾何忍食此!”

季桓子死,魯大夫朝服而吊。子游問於孔子曰:“禮乎?”夫子不荅。他日,又問,夫子曰:“始死則矣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汝何疑焉?”

子睪問於孔子曰:“始死之設重也,何為?”孔子曰:“重、主道也。殷主綴重焉,周人徹重焉。”“請問喪朝?”子曰:“喪之朝也,順死者之孝心,故至於祖考廟而後行。殷朝而後殯於祖,周朝而後遂葬。”

孔子之守狗死。謂子貢曰:“路馬死則藏之以帷,狗則藏之以蓋。汝往埋之。吾聞弊帷不棄,為埋馬也;弊蓋不棄,為埋狗也。今吾貧無蓋,於其封也,與之席,無使其首陷於土焉。”

譯文

孔子的母親死後,準備與他的父親合葬在一起。孔子說:“古代不合葬,是不忍心再看到先去世的親人。《詩經》上說:‘死則同穴。’自周公以來開始實行合葬。衛國人合葬的方式是夫婦棺槨分兩個墓穴下葬,這樣的事我聽說過。魯國人是夫婦棺槨葬在同一個墓穴,魯國人的方式好,我贊成魯國人的合葬方式。”於是把父母合葬在防山。孔子又說:“我聽說‘準備了各種器物但不可使用’,所以,竹器不編邊緣不能用,瓦器沒有燒制不能用,琴瑟張著弦不能彈,笙竽具備外形而不能吹,有鐘磬而無懸掛的架子不能擊打。這些隨葬的器物叫做盟器,意思是把死者當做神明來供奉。可悲呀!死者如果用生者所用的器皿來殉葬,這不就近於用真人來殉葬了嗎?”

子游問孔子說:“喪葬的時候,用泥土做的車和草扎的人馬來殉葬,自古以來就有,然而現在有的人用偶人來殉葬,這對喪事並沒有好處。”孔子說:“用草扎的人馬來殉葬是善良的,用偶人來殉葬是不仁的,這不近於用真人來殉葬嗎?”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