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列傳·卷六十

羅亨信 侯璡 楊寧 王來 孫原貞(孫需 張憲) 朱鑒 楊信民張驥(竺淵 耿定 王晟 鄧顒) 馬謹 程信 白圭(子鉞) 張瓚(謝士元)孔鏞(李時敏 )鄧廷瓚 王軾 劉丙

羅亨信,字用實,東莞人。永樂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工科給事中。出視浙江水災,奏蠲三縣租。進吏科右給事中,坐累謫交阯為吏。居九年,仁宗嗣位,始召入為御史。核通州倉儲,巡按畿內,清軍山西,皆有聲。宣德中,有薦其堪方面者。命食按察僉事俸,待遷。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僉都御史,練兵平涼、西寧。正統二年,蔣貴討阿台、朵兒只伯,亨信參其軍務。至魚兒海,貴等以芻餉不繼,留十日引還。亨信讓之曰:“公等受國厚恩,敢臨敵退縮耶?死法孰與死敵?”貴不從。亨信上章言貴逗遛狀。帝以其章示監督尚書王驥等。明年進兵,大破之。亨信以參贊功,進秩一等。

父喪歸葬。還朝,改命巡撫宣府、大同。參將石亨請簡大同民三之一為軍,亨信奏止之。十年進右副都御史,巡撫如故。時遣官度二鎮軍田,一軍八十畝外,悉徵稅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時,詔邊軍盡力墾田,毋徵稅,陛下復申命之。今奈何忽為此舉?塞上諸軍,防邊勞苦,無他生業,惟事田作。每歲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復刈草,八月以後,修治關塞,計一歲中曾無休暇。況邊地磽瘠,霜早收薄,若更徵稅,則民不復畊,必致竄逸。計臣但務積粟,不知人心不固,雖有粟,將誰與守?”帝納其言而止。

初,亨信嘗奏言:“也先專候釁端,以圖入寇。宜預於直北要害,增置城衛為備。不然,恐貽大患。”兵部議,寢不行。及土木之變,人情洶懼。有議棄宣府城者,官吏軍民紛然爭出。亨信仗劍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斬!”又誓諸將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挾上皇至城南,傳命啟門。亨信登城語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啟。”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鵰鶚、懷來、永寧、保全諸守將棄城遁,並按其罪。

當是時,車駕既北,寇騎日薄城下,關門左右皆戰場。亨信與總兵楊洪以孤城當其沖,外御強寇,內屏京師。洪既入衛,又與朱謙共守,勞績甚著。著兜鍪處,顛發盡禿。景帝即位,進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許之。歸八年,卒於家。

侯璡。字廷玉。澤州人。少慷慨有志節。登宣德二年進士,授行人。

烏撒、烏蒙土官以爭地相仇殺,詔遣璡及同官章聰諭解之,正其疆理而還。副侍郎章敞使交阯,關門卑,前驅傴而入,璡叱曰:“此狗竇耳,奈何辱天使!”交人為毀關,乃入。及歸,饋遺無所受。遷兵部主事。

正統初,從尚書柴車等出鐵門關御阿台有功,進郎中。從王驥征麓川,至金齒。驥自統大軍擊思任發,而遣璡援大侯州。賊眾三萬至,督都指揮馬讓、盧鉞擊走之。遂由高黎貢山兼程夜行,會大軍,壓其巢。麓川平,拜禮部右侍郎,參贊雲南軍務,詔與楊寧二年更代。驥再征麓川。璡以功遷左。九年代還。母憂,起復,尋調兵部。十一年復代寧鎮雲南。思機發竄孟養,驥復南征。璡與都督張軏分兵進抵金沙江,破之鬼哭山。璽書褒賚。

景泰初,貴州苗韋同烈叛,圍新添、平越、清平、興隆諸衛。命璡總督貴州軍務討之。時副總兵田禮巳解新添、平越圍,璡遂遣兵攻敗都盧、水西諸賊,貴州道始通。又調雲南兵,由烏撒會師,開畢節諸路,檄普安土兵援安南衛,而自率師攻紫塘、彌勒等十餘寨。會賊復圍平越,回師擊退之。遂分哨七盤坡、羊腸河、楊老堡,解清平圍,東至重安江,與驥兵會。興隆抵鎮遠道皆通。捷聞,進兵部尚書。進克賞改苗,擒其渠王阿同等三十四人。別賊阿趙偽稱趙王,率眾掠清平,璡復討擒之。水西苗阿忽等六族皆自乞歸化,詔璡隨方處置。

景泰元年八月以勞瘁卒於普定,年五十三。賜祭葬,蔭其子錦衣衛世襲千戶。

楊寧,字彥謐,歙人。宣德五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機警多才能,負時譽。

正統初,從尚書魏源巡視宣、大。四年與都督吳亮征麓川。賊款軍門約降,寧曰:“兵未加而先降,誘我也,宜嚴兵待之。”不聽,令寧督運金齒。已而賊果大至,官兵敗績。諸將獲罪,寧擢郎中。復從王驥至騰衝破賊,寧與太僕少卿李蕡督戰,並有功。師還,寧超拜刑部右侍郎。遭母憂,奪情。

九年代侯璡參贊雲南軍務。時麓川甫平,寧以騰衝地要害,與都督沐昂築城置衛,設戍兵控諸蠻。邊方遂定。居二年,召還。

閩、浙盜起,命寧鎮江西。賊至,輒擊敗之。暇則詢民疾苦,境內向服。

景泰初,召拜禮部尚書,偕胡濙理部事。迤北可汗遣使入貢,寧言:“宜留使數日,宴勞賜予,視也先使倍厚。彼性多猜,二人必內構,邊患可緩。”帝務誠信,不許。其冬,以足疾調南刑部。七年為御史莊升所劾,遣核未報。寧力詆言官,都察院再劾寧脅制言路。詔免其罪,錄狀示之。英宗復辟,命致仕。逾年卒。

寧有才而善交權貴。嘗自敘前後戰功,乞世蔭。子堣方一歲,遂得新安衛副千戶。

王來,字原之,慈谿人。宣德二年以會試乙榜授新建教諭。寧王府以諸生充樂舞,來請易以道士。諸王府設樂舞生始此。

六年,以薦擢御史,出按蘇、松、常、鎮四府。命偕巡撫周忱考察屬吏,敕有“請自上裁”語。來言:“賊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請而後行,民困多矣。”帝為改敕賜之。中官陳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橫甚,來數抑之。武還,訴於帝。帝問都御史顧佐:“巡按誰也?”佐以來對。帝嘆息稱其賢,曰“識之”。及報命,獎諭甚至。

英宗即位,以楊士奇薦,擢山西左參政。言:“流民所在成家。及招還故土,每以失產復逃去。乞請隨在附籍便。”又言:“郡縣官不以農業為務,致民多游惰,催征輒致已命。朝廷憫其失業,下詔蠲除,而田日荒閒,租稅無出,累及良民。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蠶桑可裨本業者,聽其規畫。仍令提學風憲官督之,庶人知務本。”從之。

來居官廉,練達政事。侍郎于謙撫山西,亟稱其才,可置近侍。而來執法嚴,疾惡尤甚,以公事杖死縣令不職者十人。逮下獄,當徒。遇赦,以原官調補廣東。來自此始折節為和平,而政亦修舉。正統十三年遷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撫河南及湖廣襄陽諸府。也先逼京師,來督兵勤王。渡河,聞寇退,乃引還。

景泰元年,貴州苗叛。總督湖廣、貴州軍務侯璡卒于軍,進來右都御史代之。與保定伯梁珤,都督毛勝、方瑛會兵進討。至靖州,賊掠長沙、寶慶、武岡。來等分道邀擊,俘斬三千餘人,賊遁去。已,復出掠,官軍連戰皆捷。賊魁韋同烈據興隆,劫平越、清平諸衛,來與方瑛擊敗之。賊退保香爐山,山陡絕。勝、瑛與都督陳友三道進,來與珤大軍繼之。先後破三百餘寨,會師香爐山下。發炮轟崖石。聲動地。賊懼,縛同烈並賊將五十八人降。余悉解散。遂移軍清平,且檄四川兵共剿都勻、草塘諸賊。賊望風具牛酒迎降。

賊平,班師。詔留來、珤鎮撫。尋命來兼巡撫貴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暫行鬻爵之例。今寇賊稍寧,惟平越、都勻等四衛乏餉。宜召商中鹽,罷納米例。”從之。

三年十月召還,加兼大理寺卿。珤以來功大,乞加旌異。都給事中蘇霖駁之,乃止。來還在道,以貴州苗復反,敕回師進討。明年,事平。召為南京工部尚書。英宗復辟,六尚書悉罷。來歸。成化六年卒於家。

孫原貞,名瑀,以字行,德興人。永樂十三年進士。授禮部主事,歷郎中。英宗初,用薦擢河南右參政。居官清慎,有吏才。

正統八年,大臣會薦,遷浙江左布政使。久之,盜大起閩、浙間,赦而再叛。景帝即位,發兵討之。原貞嘗策賊必叛,上方略,請為備。至是即命原貞參議軍事,深入擒其魁。而溫州余賊猶未滅,命都指揮李信為都督僉事,調軍討之。遂拜原貞兵部左侍郎,參信軍務,鎮守浙江。丁母憂,當去,副都御史軒輗請留之。報可。

景泰元年,原貞進兵搗賊巢。俘斬賊首陶得二等,招撫三千六百餘人,追還被掠男女。捷聞,璽書獎勵。請奔喪。逾月,還鎮。復分兵剿平余寇。奏析瑞安地增置泰順,析麗水、青田二縣地置雲和、宣平、景寧四邑,建官置戍,盜患遂息。論功,進秩一等。浙官田賦重,右布政使楊瓚請均於民田輕額者。詔原貞督之,田賦以平。三年請褒贈御賊死事武臣。指揮同知脫綱、王瑛,都指揮僉事沈轔、崔源,皆得贈恤。六月進兵部尚書,鎮守如故。未幾,命考察福建庶官,因留鎮焉。福州、建寧二府,舊有銀冶,因寇亂罷。朝議復開,原貞執不可,乃寢。

五年冬,疏言:

四方屯軍,率以營繕、轉輸諸役妨耕作。宜簡精銳實伍,余悉歸之農。苟增萬人屯,即歲省支倉糧十二萬石,且積餘糧六萬石,兵食豈有不足哉。

今歲漕數百萬石,道路費不貲。如浙江糧軍兌運米,石加耗米七斗。民自運米,石加八斗。其餘計水程遠近加耗。是田不加多,而賦斂實倍,欲民無困,不可得也。況今太倉無十數年之積,脫遇水旱,其何以濟!宜量入為出,汰冗食浮費。俟倉儲既裕,漸減歲漕數,而民困可蘇也。

臣昔官河南,稽諸逃民籍凡二十餘萬戶,悉轉徙南陽、唐、鄧、襄、樊間。群聚謀生,安保其不為盜?宜及今年豐,遣近臣循行,督有司籍為編戶,給田業,課農桑,立社學、鄉約、義倉,使敦本務業。生計既定,徐議賦役,庶無他日患。時不能盡用。後劉千斤之亂,果如原貞所料。

已,復鎮浙江。英宗復位,罷歸。成化十年卒,年八十七。

原貞所至有勞績,在浙江尤著名。

孫需,字孚吉,成化八年進士。為常州府推官,疑獄立剖,擢南京御史。劾僧繼曉,忤旨,予杖,出為四川副使。弘治中,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歲凶,募民築汴河堤,堤成而飢者亦濟。鎮守中官劉瑯貪橫。奸民赴瑯訟者,需以法論之遣戍。瑯為跪請,執不聽,瑯恨次骨。大臣子橫於鄉,需抑之。瑯與謀,改需撫陝西。尋改撫鄖陽,安輯流民,占籍者九萬餘戶。正德元年召為南京兵部右侍郎。四年就拜禮部尚書。未兩月,劉瑾惡之,追論撫河南時事,罰米輸邊。廷推需刑部尚書,中旨令致仕。瑾誅,起南京工部尚書,就改刑部,再改吏部。十三年乞休去。嘉靖初卒,謚清簡。

張憲,字廷式,與需同里,同舉進士,相代為尚書。嘗為浙江右布政使,後以工部右侍郎督易州山廠,公帑無毫髮私。歷南京禮部尚書。劉瑾勒致仕。瑾誅,起工部。卒。

朱鑒,字用明,晉江人。童時刲股療父疾。舉鄉試,授蒲圻教諭。

宣德二年,與廬陵知縣孔文英等四十三人以顧佐薦,召於各道觀政三月,遂擢御史。巡按湖廣,諭降梅花峒賊蕭啟寧等。請復舊制,同副使、僉事按行所部,問民疾苦。湖湘俗,男女婚嫁多逾三十。鑒申明禮制,其俗遂變。三載代歸。

正統五年復按廣東。奏設欽州守備都指揮。奉命錄囚,多所平反,招撫逋叛甚眾。還朝,請天下按察司增僉事一人,專理屯田,遂為定製。

七年,用薦擢山西左參政。奏減平陽採薪供邊夫役。景帝監國,進布政使。尋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上言:“也先奸詭百端,殺掠無已。復假和親,遣使覘伺。以送駕為名,覬得開關延接。稍示抗拒,彼即有辭。其謀既深,我慮宜遠。宜暫罷中貴監軍之制,假總兵以生殺權,使志無所撓,計有所施。整散兵,募勇士,重懸賞格。鼓勸義旅,征勤王兵,數道並進,戮力復仇。庶大駕可還,敵兵自退。曩者江南寇發,皆以誅王振為名。夫事歸朝廷則治,歸宦官則亂。昔高皇帝與群臣議事,必屏去左右,恐泄事機。乞杜權幸之門,凡軍國重事,屬任大臣,必當有濟。”景帝嘉納之。

時瓦剌窺塞下,鑒日夜為守御計。景泰元年,敵數萬騎攻雁門,都指揮李端擊卻之。尋犯河曲及義井堡,殺二指揮,圍忻、代諸州,石亨等不能御。長驅抵太原城北,山西大震。命鑒移鎮雁門,而別遣都督僉事王良鎮太原。援兵漸集,敵亦饜,乃引去。時山西仍遘兵荒,鑒外飭戎備,內撫災民,勞瘁備至。

二年十月,鎮守山西都御史羅通召還。命鑒兼領其事。明年詔遣大臣行天下,黜陟有司。禮部侍郎鄒乾至山西,多所論劾。鑒請召乾還,乾因極論鑒徇護,帝是乾言。其年十月召鑒佐院事。至京,致仕去。

初,景帝易儲,鑒貽大學士陳循書,言不可。且曰:“陛下於上皇,當避位以全大義。”循大駭。英宗復位,鑒詣闕上表賀。帝曰:“鑒老疾,何妄來?其速令還。”家居二十餘年卒。

楊信民,名誠,以字行,浙江新昌人。鄉舉入國學。宣德時,除工科給事中。母憂歸。營葬土石必躬舁數百步,曰:“吾葬吾母而專役他人,吾不安也。”服闋,改刑科。

正統中,清軍江西,還奏民隱五事,多議行。尋以王直薦,擢廣東左參議。清操絕俗,嘗行田野,訪利弊為更置。性剛負氣,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獄。黃翰代智,信民復發其奸。已,又劾僉事韋廣,廣遂訐信民,因與翰俱被逮。軍民譁然,詣闕下乞留信民。詔覆信民官,而翰、廣鞫實,除名。

景帝監國,于謙薦之,命守備牡羊口。會廣東賊黃蕭養圍廣州急,嶺南人乞信民,乃以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其地。士民聞而相慶曰:“楊公來矣。”時廣州被圍久,將士戰輒敗,禁民出入,樵採絕。而鄉民避賊來者拒不納,多為賊所害,民益愁苦歸賊。信民至,開城門,發倉廩,刻木鍥給民,得出入。賊見木鍥曰:“此楊公所給也”,不敢傷。避賊者悉收保,民若更生。信民益厲甲兵,多方招撫,降者日至。乃使使持檄入賊營,諭以恩信。蕭養曰:“得楊公一言,死不恨。”克日請見。信民腳踏車詣之,隔濠與語。賊黨望見,歡曰:“果楊公也!”爭羅拜,有泣下者。賊以大魚獻,信民受之不疑。

蕭養且降,而都督董興大軍至。賊忽中變。夜有大星隕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時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軍民聚哭,城中皆縞素。賊聞之,亦泣曰:“楊公死,吾屬無歸路矣。”未幾,興平賊,所過村聚多殺掠。民仰天號曰:“楊公在,豈使吾曹至是!”訃聞,賜葬祭,錄其子玖為國子生。廣東民赴京請建祠,許之。成化中,賜謚恭惠。久之,從選人盧從願請,命有司歲以其忌日祭焉。

張驥,字仲德,安化人。永樂中舉於鄉,入國學。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慮囚福建,有仁廉聲。

正統八年,吏部尚書王直等應詔,博舉廷臣公廉有學行者,驥與焉。遷大理右寺丞,巡撫山東。先是,濟南設撫民官,專撫流民。後反為民擾,驥奏罷之。俗遇旱,輒伐新葬冢墓,殘其肢體,以為旱所由致,名曰“打旱骨〈木舂〉”,以驥言禁絕。還朝,進右少卿。已,命巡視濟寧至淮、揚饑民。驥立法捕蝗,停不急務,蠲逋髮廩,民賴以濟。

十三年冬,巡撫浙江。初,慶元人葉宗留與麗水陳鑒胡聚眾盜福建寶豐諸銀礦,已而群盜自相殺,遂為亂。九年七月,福建參議竺淵往捕,被執死。宗留僣稱王。時福建鄧茂七亦聚眾反,勢甚張。宗留、鑒胡附之,流剽浙江、江西、福建境上。參議耿定,僉事王晟及都督僉事陳榮,指揮劉真,都指揮吳剛、龔禮,永豐知縣鄧顒,前後敗歿。遂昌賊蘇牙、俞伯通剽蘭溪,又與相應,遠近震動。驥至,遣金華知府石瑁擊斬牙等,撫定其餘黨。而鑒胡方以爭忿殺宗留,專其眾,自稱大王,國號太平,建元泰定。偽署將帥,圍處州,分掠武義、松陽、龍泉、永康、義烏、東陽、浦江諸縣。未幾,茂七死,鑒胡勢孤。驥命麗水丞丁寧率老人王世昌等齎榜入賊巢招之,鑒胡遂偕其黨出降。惟陶得二不就撫,殺使者,入山為亂如故。時十四年四月也。驥既招降鑒胡,而別賊蘇記養等掠金華,亦為官軍所獲,賊勢乃益衰。

其秋,景帝嗣位,召驥還,卒於道。驥所至,鹹有建樹,山東、兩浙民久而思之。鑒胡至京,帝宥不誅。更遇赦,釋充留守衛軍。也先入犯,鑒胡乘間亡,被獲,伏誅。

竺淵,奉化人。耿定,和州人。王晟鄆城人。鄧顒,樂昌人。俱進士。顒兵潰被執,不屈死。詔為營葬。淵等贈官,錄一子。

馬謹,字守禮,新樂人。宣德二年進士。事父母孝,遭喪,親負土以葬。

正統中,以御史按浙江。時修備倭海船,征材於嚴、衢諸郡。謹恐軍士藉勢肆斬伐,請禁飭之,報可。所至,貪猾屏跡。疏振台、處、寧、紹四府飢。吏部驗封郎中缺人久,帝令推擇。會謹九載滿,尚書郭璡薦謹廉直,遂用之。十年薦擢湖廣右布政使。

正統末,湖南叛苗掠靖州。命謹同御史侯爵撫諭,參將張善率兵繼之。謹等至,招數千人復業,其出掠者擊敗之。尋與善破淇溪諸寨。景泰初,復與善大破臘婆諸洞。已,同參將李震擊破青龍渡、馬楊山諸賊,追奔至雞心嶺,先後斬首千四百有奇。師還,靖州賊復出掠,搗其巢,斬獲如前。武岡、城溪諸賊結廣西蠻,據青肺山,復與震攻破之。獲賊楊光拳等五百六十人,斬首倍之。扶城諸寨,聞風款附。

謹出入行間三歲,沖冒鋒鏑,與諸將同,而運籌轉餉功尤多。轉左布政使。錄功,進秩一等。六年五月,遷右副都御史,仍支二品俸。巡撫河南,撫流民三萬一千餘戶。天順初,廢巡撫官,謹亦罷歸,久之卒。

謹性廉介,楊士奇嘗稱為“冰霜鐵石”。

程信,字彥實,其先休寧人。洪武中戍河間,因家焉。信舉正統七年進士,授吏科給事中。

景帝即位,薦起薛瑄等三人。也先犯京師,信督軍守西城,上言五事。都督孫鏜擊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納,督軍從城上發箭炮助之。鏜戰益力,也先遂卻。

景泰元年請振畿輔饑民,復河間學官、生徒因用兵罷遣者,皆報可。進左給事中。以天變上中興固本十事。其言敬天,則請帝敦孝友之實以答天心。帝嘉納之。

明年二月出為山東右參政,督餉遼東。巡撫寇深奏盜糧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視舊加大,屬信鉤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納人於死!”深由是不悅信。尋以憂去,服闋,起四川參政。理松潘餉,偕侍郎羅綺破黑虎諸寨。

天順元年,信入賀。時方錄景泰間進言者,特擢信太僕卿。京衛馬舊多耗,信定期征之。三營大將石亨、孫鏜、曹欽並以“奪門”功有寵,庇諸武臣,為言太僕苛急,請改隸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僕馬數,勿使人知。若隸兵部,馬登耗,太僕不得聞。脫有警,馬不給,誰任其咎?”帝是之,乃隸太僕如故。

明年,改左僉都御史,巡撫遼東。都指揮夏霖恣不法,僉事胡鼎發其四十罪,信以聞,下霖錦衣獄。門達言信不當代奏,帝責令陳狀。時寇深方掌都察院,修前郤,劾信。征下詔獄,降南京太僕少卿。五年召為刑部右侍郎。母憂歸。

成化元年起兵部,尋轉左。四川戎縣山都掌蠻數叛,陷合江等九縣。廷議發大軍討之。以襄城伯李瑾充總兵官,太監劉恆為監督,進信尚書,提督軍務。至永寧,分道進。都督芮成由戎縣;巡撫貴州都御史陳宜、參將吳經由芒部;都指揮崔旻由普市冰腦;南寧伯毛榮由李子關;巡撫四川都御史汪浩、參將宰用由渡船鋪;左右游擊將軍羅秉忠、穆義由金鵝池;而信與瑾居中節制。轉戰六日,破龍背、豹尾諸寨七百五十餘。明年至大壩,焚寨千四百五十。前後斬首四千五百有奇,俘獲無算。按諸九姓不奉化者遷瀘州衛,於渡船鋪增置關堡。改大壩為太平川長官司,分山都掌地,設官建治控制之。帝降璽書嘉勞。錄功,進兼大理寺卿,與白圭同蒞兵部。言官劾信上首功不實。信四疏乞休,不許。信欲有為,而阻於圭,不自得,數稱疾。

六年春旱,應詔言兵事宜更張者四,兵弊宜申理者五。大略言:延綏、兩廣歲遭劫掠,宜擇大臣總制;四方流民多聚荊、襄,宜早區畫;京軍操練無法,功次升賞未當。語多侵圭。圭奏寢之。改南京兵部,參贊機務。明年致仕,逾年卒。贈太子少保,謚襄毅。

信有才力,識大體。征南蠻時,制許便宜從事。迄班師,未嘗擅賞、戮一人。曰:“刑賞,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輒自專,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備臣欲預錢穀訟獄事,信曰:“守備重臣,所以謹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職耳。”論者韙之。子敏政,見《文苑傳》。

白圭,字宗玉,南宮人。正統七年進士。除御史,監朱勇軍,討兀良哈有功。巡按山西,辨疑獄百餘。從車駕北征,陷土木。脫還,景帝命往澤州募兵。尋遷陝西按察副使,擢浙江右布政使。福建賊鄭懷冒流剽處州,協諸將平之。

天順二年,貴州東苗乾把豬等僣號,攻劫都勻諸處。詔進右副都御史,贊南和侯方瑛軍往討。圭以谷種諸夷為東苗羽翼,先剿破百四十七寨。遂會兵青崖,復破四百七十餘寨,乘勝攻六美山。乾把豬就擒,諸苗震讋。湖廣災,就命圭巡撫。

四年召為兵部右侍郎。明年,孛來寇莊浪。圭與都御史王竑贊都督馮宗軍務,分兵巡邊。圭敗之固原州。七年進工部尚書。

成化元年,荊、襄賊劉千斤等作亂。敕撫寧伯朱永為總兵官,都督喜信、鮑政為左右參將,中官唐慎、林貴奉監之,而以圭提督軍務,發京軍及諸道兵會討。

千斤,名通,河南西華人。縣門石狻猊重千斤,通只手舉之,因以為號。正統中,流民聚荊、襄間,通竄入為妖言,潛謀倡亂。石龍者,號石和尚,聚眾剽掠。通與共起兵,偽稱漢王,建元德勝,流民從者四萬人。圭等至南漳,賊迎戰,敗之,乘勝逼其巢。通奔壽陽,謀走陝西。圭遣兵扼其道,通乃退保大市,與苗龍合。官軍又破之雁坪,斬通子聰及其黨苗虎等。賊退保後岩山,據險下木石如雨。諸軍四面攻,圭往來督戰,士皆蟻附登。賊大敗。擒通及其眾三千五百餘人,獲賊子女萬一千有奇,焚其廬舍,夷險阻而還。石龍與其黨劉長子等逸去,轉掠四川,連陷巫山、大昌。圭等分兵蹙之,長子縛龍以降,余寇悉平。錄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級。遭父憂,葬畢,視事。

三年改兵部尚書,兼督十二團營。六年,阿羅出等駐牧河套,陝西數被寇。圭言鎮巡官偷肆宜治。延綏巡撫王銳、鎮守太監秦剛、總兵官房能俱獲罪去。圭乃議大舉搜河套,發京兵及他鎮兵十萬屯延綏。而以輸餉責河南、山西、陝西民,不給,則預征明年賦。於是內地騷然。而前後所遣三大將朱永、趙輔、劉聚,皆畏怯不任戰,卒以無功。十年卒官,年五十六。贈少傅,謚恭敏。

圭性簡重,公退即閉閣臥,請謁皆不得通。在貴州時,有憤中官虐而欲刺之者,誤入圭所。圭擁衾問之,其人驚曰:“乃吾公耶?”即自刎,不殊,仆於地。圭呼燭起視,傅以善藥,遣之。人服其量。

次子鉞,字秉德。進士及第,授編修。累官太子少保,禮部尚書。習典故,以詞翰稱。卒,贈太子太保,諡文裕。

張瓚,字宗器,孝感人。正統十三年進士。授工部主事,遷郎中,歷知太原、寧波二府,有善政。

成化初,市舶中官福住貪恣,瓚禁戢其下。住誣瓚於朝,瓚遂列住罪。住被責,其黨多抵法。大臣會薦,遷廣東參政,轉浙江左布政使。

十年冬,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播州致仕宣慰楊輝言,所屬夭壩乾、灣溪諸寨及重安長官司為生苗竊據,請王師進討。詔瓚諭還侵地,不服則征之。瓚率兵討定,請設安寧宣撫司,即授輝子友為宣撫以鎮。詔可,賜敕獎勞。以母老乞歸,母已卒。

會松、茂番寇邊,詔起復視事。先是,僉事林璧言:“松茂曩為大鎮。都御史寇深、侍郎羅綺嘗假便宜,專制其地,故有功。今惟設兩參將,以副使居中調度。事權輕,臨敵稟令制府,千里請戰,謀泄機緩,未有能獲利者。宜別置重臣彈壓,或即命瓚兼領,專其責成。”十二年七月命瓚兼督松茂、安綿、建昌軍務。瓚至軍,審度形勢,改大壩舊設副使於安綿,而令副總兵堯彧軍松潘,參將孫暠軍威、疊,為夾攻計。乘間修河西舊路,作浮梁,治月城。避偏橋棧道,軍獲安行,轉餉無阻。十四年六月攻白草壩、西坡、禪定數大寨,斬獲亡算。徇茂州、疊溪,所過降附。抵曲山三寨,攻破之,再討平白草壩余寇。先後破滅五十二寨,賊魁撒哈等皆殲。他一百五寨悉獻馬納款,諸番盡平。留兵戍要害,增置墩堡,乃班師。帝嘉其功,征拜戶部左侍郎,辭歸終制。

十五年起左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江北諸府。十八年,歲大祲,疏請振濟。發銀五萬兩,復敕瓚移淮安倉糧分振,而瓚已卒。

瓚功名著西蜀。其後撫蜀者如謝士元輩,雖有名,不及瓚。惟夭壩乾之役,或言楊輝溺愛庶長子友,欲官之,詐言生苗為亂,瓚信而興師,其功不無矯飾雲。

謝士元,字仲仁,長樂人。景泰五年進士。授戶部主事。督通州倉,陳四弊,屢與監倉宦官忤。天順七年擢建昌知府。地多盜,為軍將所庇。士元以他事持軍將,奸發輒得。民懷券訟田宅,士元叱曰:“偽也,券今式,而所訟乃二十年事。”民驚服,訟為衰止。考滿,進從三品俸,治府事如故,以憂去。

服闋,起知廣信。永豐有銀礦,處州民盜發之,聚數千人。將士憚其驍彍,不敢剿。士元勒兵趨之,賊遮刺士元,傷左股。裹創力戰,獲其魁,塞礦穴而還。入覲,改永平。遭喪不赴。

服闋,擢四川右參政,進右布政使。弘治元年就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土番大小姓者,將煽亂,士元托行邊,馳詣其地。賊恐,羅拜道左,徐慰遣之。歲大祲,流民趨就食。士元振恤有方,全活者數萬。明年,坐事下獄。事白,遂致仕。

孔鏞,字韶文,長洲人。景泰五年進士。知都昌縣,分戶九等以定役,設倉水次,便收斂,民甚賴之。以弟銘尚寧府郡主,改知連山。瑤、僮出沒鄰境,縣民悉竄。鏞往招之,民驚走。鏞炊飯民舍,留錢償其直以去。民乃漸知親鏞,相率還。鏞慰勞振恤,俾復故業,教以戰守。道路漸通,縣治遂復。都御史葉盛征廣西,以鏞從。諸將妄殺者,鏞輒力爭,所全活甚眾。

成化元年,用葉盛等薦,擢高州試知府。前知府劉海以瑤警,閉城門自護。鄉民避瑤至者輒不納,還為瑤所戕。又疑民陰附賊,輒戮之。賊緣是激眾怒,為內應,城遂陷。鏞至,開門納來者,流亡日歸。城不能容,別築城東北居之。附郭多暴骸,民以疫死,復為義冢瘞焉。

時賊屯境內者凡十餘部,而其魁馮曉屯化州,鄧公長屯茅峒,屢招不就。鏞一日單騎從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許,道遇賊徒,令還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長驟聞新守至,亟呼其黨擐甲迎。及見鏞坦易無騶從,氣大沮。鏞徐下馬,入坐庭中,公長率其徒馳甲羅拜。鏞諭曰:“汝曹故良民,迫凍餒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為汝父母。汝,我子也。信我,則送我歸,賚汝粟帛。不信,則殺我,即大軍至,無遺種矣。”公長猶豫,其黨皆感悟泣下。鏞曰:“餒矣,當食我。”公長為跪上酒饌。既食,曰:“日且暮,當止宿。”夜解衣酣寢。賊相顧駭服。再宿而返。見道旁裸而懸樹上者累累,詢之,皆諸生也,命盡釋之。公長遣數十騎擁還,城中人望見,皆大驚,謂知府被執,來紿降也,盡登陴。鏞止騎城外,獨與羸卒入,取谷帛,使載歸。公長益感激,遂焚其巢,率黨數千人來降。

公長既降,諸賊次第納款,惟曉恃險不服。鏞選壯士二百人,乘夜抵化州。曉倉皇走匿,獲其妻子以歸,撫恤甚厚,曉亦以五百人降。已,與僉事陶魯敗賊廖婆保。他賊先後來犯,多敗去。境內大定。上官交薦,擢按察副使,分巡高、雷二府。益招劇賊染定、侯大六、鄧辛酉等,給田產,分處內地為官,備他盜。廣西賊犯信宜、岑溪,皆擊敗之。治績聞,賜誥命旌異。遭喪,服除,改廣西。瑤、僮聞鏞至,悉遠循。

十四年,兵部上其功,賚銀幣,尋進按察使。荔浦賊來寇,總督朱英以兵屬鏞,擊平之,進食二品祿。

已,遷左布政使。鏇以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清平部苗阿溪者,桀驁多智。其養子阿賴尤有力,橫行諸部中,守臣皆納溪賂,驕不可制。鏞行部至清平,詢得溪所昵者二人。遂以計擒溪,磔之,並討平雞背苗,郡蠻震懾。

鏞居官廉。歷仕三十餘年,皆在邊陲,觸瘴成疾。乞骸骨,不許。弘治二年召為工部右侍郎,道卒,年六十三。

平樂李時敏者,為信宜知縣。嘗與鏞共平瑤亂,有功,遷知化州。粵人以孔李並稱。

鄧廷瓚,字宗器,巴陵人。景泰五年進士。知淳安縣,有惠政。丁母憂,服除,遷太僕寺丞。貴州新設程番府,地在萬山中,蠻僚雜居,吏部難其人,特擢廷瓚為知府。至則悉心規畫,城郭、衢巷、學校、壇廟、廨舍,以次興建。榜諭諸僚受約束。政平令和。巡撫陳儼上其治行。帝令久任。九載秩滿,始遷山東左參政,尋進右布政使。

弘治二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廷瓚自令至守,淹常調者逾三十年。至是去知府止三歲,遂得開府。以生母憂歸。服闋,還原任。都勻苗乜富架、長腳等作亂,敕廷瓚提督軍務,同湖廣總兵官顧溥、貴州總兵官王通等討之。副使吳倬遣熟苗詐降富架,誘令入寇,伏兵擒其父子。官軍乘勝連破百餘寨,生系長腳以歸,群蠻震懾。廷瓚言:“都勻;清平舊設二衛、九長官司,其人皆世祿,自用其法,恣虐,激變苗民,亂四十餘年。今元兇就除,非大更張不可。請改為府縣,設流官與土官兼治,庶可久安。”因上善後十一事,帝悉從之。遂設府一,曰都勻,州二,曰獨山、麻哈;縣一,曰清平。苗患自此漸戢。論功,進右都御史。

八年召掌南京都察院事。甫數月,命提督兩廣軍務兼巡撫。越二年,進左。廷瓚治尚簡易,於吏事但總大綱,結群蠻以恩信,不輕用兵,而兵出必成功。鬱林、雲壚、大桂諸蠻及四會饑民作亂,以次討平,兩廣遂無事。十三年復召掌南院。未行,卒。贈太子少保,謚襄敏。

廷瓚有雅量,待人不疑,時多稱其長者。至所設施,動中機宜。其在貴州平苗功為尤偉雲。

王軾,字用敬,公安人。天順八年進士。授大理右評事,遷右寺正。錄囚四川,平反百餘人,擢四川副使。歲凶,請官銀十萬兩為糴費。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贓罪,被訐下吏。事白,還職,改陝西。

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遷南京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進右副都御史,總理南京糧儲,鏇命巡撫貴州。明年入為大理卿,詔與刑部裁定條例頒天下。

十三年拜南京戶部尚書。尋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貴州軍務,討普安賊婦米魯。時鎮守中官楊友、總兵官曹愷、巡撫錢鉞共發兵討魯,大敗於阿馬坡。都指揮吳遠被執,普安幾陷。友等請濟師,乃以命軾。軾未至,而友等遣人招賊。賊揚言欲降,益擁眾攻圍普安、安南衛城,斷盤江道,勢愈熾。又乘間劫執友。右布政使閭鉦,按察使劉福,都指揮李宗武、郭仁、史韜、李雄、吳達等死焉。

軾至,以便宜調廣西、湖廣、雲南、四川官軍、土兵八萬人,合貴州兵,分八道進,使致仕都督王通將一軍。十五年正月,參將趙晟破六墜寨。賊遁,過盤江。都指揮張泰等渡江追擊,指揮劉懷等遂進解安南衛圍,而愷、通及都指揮李政亦各破賊寨。賊還攻平夷衛及大河、扼勒諸堡,都御史陳金以雲南兵御之。賊遁歸馬尾籠寨。官軍聚攻益急,土官鳳英等格殺米魯,餘黨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賊寨千餘,斬首四千八百有奇,俘獲一千二百。捷聞,帝大喜,嘉勞。召還京,賜賚有加,錄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參贊機務。連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復請。詔加太子太保。賜敕乘傳歸。卒,贈太保,謚襄簡。

劉丙,字文煥,南雄知府實孫也。成化末,登進士。選庶吉士,改御史,巡按雲南。雲南諸司吏,舊不得給由,父滿子代,丙請如例考入官。流戍僉發,必經兵部,多淹延致死。丙請屬之撫、按。土官無後者,請錄其弟侄,勿令妻妾冒冠服。俱著為例。後督兩淮鹽課,中官請引二萬為織造費,部議許之,丙執不可,得減四之三。歷福建、四川副使,俱督學校,三遷四川左布政使。

正德六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所部鎮溪千戶所、筸子坪長官司與貴州銅仁,四川酉陽、梅桐諸土司,犬牙相錯。弘治中,錯溪苗龍麻陽與銅仁苗龍童保聚眾攻剽,土官李〈木舂〉等實縱之,而筸子百夫長龍真與通謀。後遂四出劫掠,遠近騷然,先後守臣莫能制。丙將討之,賊入連山深箐,為拒守計。丙率師破其數寨。賊走據天生崖及六龍山。貴州巡撫沈林兵繼至,連攻破之。前後擒童保等二百人,斬首八百九十餘級。都指揮潘勛又破鎮、筸諸寨,擒麻陽等百六十人,斬首級如前,余賊遠遁。璽書獎勵。

丙操履清介,敢任事。所至嚴明,法令修舉。遷工部右侍郎,采木入山。越二載,犯風痹得疾,卒。詔贈尚書,謚恭襄。

贊曰:英、景間,瓦剌逼西陲,邊圉孔棘;而黃蕭養、葉宗留之徒劫掠嶺南、浙、閩境上。其後荊、襄流民嘯聚,則以劉通、石龍為之魁。他若都勻、松、茂、黔、楚諸苗、瑤叛者數起。羅亨信、侯璡諸人,保固封圻,誅虓禁亂,討則有功,撫則信著,宣力封疆,無忝厥任矣。孔鏞以知府服叛瑤,其才力有過人者。韓愈言柳中丞行事適機宜,風采可畏愛。不如是,惡能以有為哉。

譯文

羅亨信,字用實,東莞人。

考中永樂二年進士。

改庶吉士,授予工科給事中。

出京視察浙江水災,上奏免除三個縣的租稅。

晉升為吏科右給事中,因受牽連獲罪被貶謫到交趾為小吏。

過了九年,仁宗即位,纔召入朝中為御史。

查核通州倉庫,巡察京畿,在山西治軍,都有聲譽。

宣德年間,有人推薦他堪任一方長官。

皇上命他享受按察愈事的俸祿,等待升遷。

英宗即位後的第三個月,提升焉右愈都御史,在乎涼、西寧操練兵馬。

正統二年,蔣貴徵討阿台和朵兒只伯,羅亨信參預軍務。

到魚兒海,蔣貴等人因糧餉不繼,居留十日率軍返回。

羅亨信責備他們說:“你們接受朝廷厚恩,敢臨陣退縮嗎?死於法度哪趕得上和敵人戰死?”蔣貴不聽從。

羅亨信上奏章說蔣貴逗留的狀況。

皇帝把他的奏章給監督尚書王驥等人看。

第二年進兵,大破敵軍。

羅亨信憑藉參贊功勞,進級一等。

父親去世後回家送葬。

返回朝廷,改任焉宣府、大同巡撫。

參將石亨請求選擇大同三分之一的百姓為兵,羅亨信上奏制止。

正統十年,晉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撫如故。

當時皇上派遣官員測量兩鎮軍田,一軍八十畝以外,都徵稅五升。

羅亨信說:“文皇帝時,詔令邊防軍隊盡力墾田,不徵稅,陛下又重申這條命令,今天為何忽然採取這一舉措呢?塞上諸軍,防衛邊疆勞苦,沒有其它生計,惟有從事田耕。

每年自冬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刺使臣,三月纔開始耕種,七月又再次割草,八月以後,修治關塞,一年中幾乎沒有閒暇的時間。

況且邊塞土地貧瘠,霜露早降,收入微薄,如果再徵稅,那么人民不會再耕種,必然會導致逃逸。

謀臣只知務求積糧,不知人心不穩固,即使有糧,將和誰一起來防守?”皇帝採納他的話,停止了這種做法。

當初,羅亨信曾上奏說:“也先專等時機,以圖入侵。

應事先在正北要塞,增置城衛來防備。

不然,恐怕貽留大患。”兵部議論,廢置不用。

等到土木之變,人心惶恐不安,有建議放棄宣府城的,官吏軍民紛爭而出。

羅亨信持劍坐在城下,下令說:“出城的殺。”又與諸將發誓焉朝廷死守,人心纔安定下來。

也先挾持上皇到城南,傳令開門。

羅亨信登城告訴他們說:“奉命守城,不敢擅自開啟。”也先徘徊而去。

赤城、鵬鸚、懷來、永寧、保全諸守將棄城逃跑,一併追究他們的罪責。

那時候,皇帝被俘,敵騎兵日日逼近城下,關門左右都是戰場。

羅亨信和總兵楊洪以孤域首當其衝,外御強敵,內保京城。

楊洪入京守衛後,又與朱謙共守,功績很卓著。

戴頭盔之處,頭髮全禿光。

景帝即位,晉升為左副都御史。

第二年,已經七十四歲了,請求辭官。

答應了他。

回去八年後,死於家中。

侯璀,字廷玉,澤州人。

少年時慷慨有志氣。

考中宣德二年進士,授予行人。

烏撒、魚董土官因爭地盤相互殘殺,詔令侯瓏及同僚章聰去開導勸解他們,劃定他們的疆域而還。

副侍郎章敞出使交肚,關門低矮,前導人員彎腰而入,侯璀叱責說:“這是狗洞,為何侮辱天使?”交人為他們毀壞關門,纔進入。

等到離開,鎖贈的物品一點也不接受。

升遷兵部主事。

正統初年,跟從尚書柴車等人出軍鐵門關抵禦阿台有功,晉升為郎中。

跟從王驥征討麓川,到金齒。

王驥自率大軍攻擊思任發,而派侯璀增援大侯州。

敵眾三萬至,他督率都指揮馬讓、盧鈸擊跑敵人。

於是由高黎貢山兼程夜行,會合大軍,逼近他們的巢穴。

麓川平定,授侯璀禮部右侍郎,參贊雲南軍務,詔令與楊寧二年替換一次。

王驥第二次征討麓川,侯璀因功升遷為左侍郎。

九年,被代替而回。

服母喪,起復原官,不久調任兵部。

十一年,又代替楊寧鎮守雲南。

思機發竄到孟養,王驥再次南征。

侯璀與都督張軏分兵進抵金沙江,在鬼哭山擊破他們。

皇帝下詔書褒獎。

量泰初年,貴州苗人韋同烈叛亂,圍困新添、平越、清平、興隆諸衛。

詔令侯璀總督貴州軍務征討。

當時副總兵田禮已經解除新添、平越之圍,侯璀於是派兵擊敗都盧、水西諸賊,貴州道路纔通。

又調雲南兵,由烏撒會師,打通畢節諸路,傳檄令普安土兵增援安南衛,而自己率軍隊攻打紫塘、彌勒等十幾個敵軍營寨。

恰巧賊再次圍困平越,侯璀回軍擊退了他們。

於是分別巡視七盤坡、羊腸河、楊老堡,解清平圍,束至重安江,與王驥會師。

興隆至鎮遠的道路都打通。

捷報傳到朝廷,晉升侯璀為兵部尚書。

進軍攻克賞改苗,擒獲其首領王阿同等三十四人。

別賊阿趟偽稱趙王,率眾掠奪清平,侯璀又征討擒獲他。

水西苗阿忽等六族都乞求歸順,詔令侯璀依情形處置。

景泰元年八月因勞累在普定去世,終年五十三歲。

皇上賜予祭葬,封蔭其子為錦衣衛世襲千產。

楊寧,字彥謐,歙人。

考中宣德五年進士。

授予刑部主事。

為人機警多才幹,為時人所稱譽。

正統初年,跟從尚書魏源巡視宣、大。

四年,與都督昊亮征討麓川。

敵人到軍門約請投降,楊寧說:“兵未發而先降,是誘惑我,應當部署軍隊嚴陣等待他們。”昊亮不聽,命令楊寧督運於金齒。

不久敵人果然大舉進犯,官兵大敗。

諸將獲罪,楊寧提升為郎中。

又跟從王驥到騰衝破敵,楊寧與太僕少卿李黃督戰,一併有功。

軍隊回朝,楊寧被越級授予刑部右侍郎。

遭遇母喪,喪期未滿詔令除服任官。

九年,代替侯琺參贊雲南軍務。

當時麓川剛剛平定,鰱因剩沖地處要害,與都督沐昂築城設衛,設定戍兵控制諳蠻。

邊塞纔安定下來。

過了二年,被召回京。

閩、浙盜賊興起,皇上命楊寧鎮守江西。

敵人一來就擊敗他們。

閒暇時就詢問人民疾苦,轄區內人民歸向臣服。

景泰初年,召回朝廷授禮部尚書,和胡淡管理部事。

迤北可汗派使者入朝進貢,塑皇說:“應留使者數日,設宴慰勞並賞賜,對待也先的使者加倍豐厚。

對方生性多疑,二人一定不和,邊患可以得到緩解。”皇帝務求誠實守信,不許。

這年冬,因腳病調往南刑部。

七年,被御史莊升所彈劾,派人查核沒有回報。

楊寧竭力詆毀諫官,都察院再次彈劾楊寧挾制進言之路。

皇上下詔赦免他的罪遇,謄錄狀子給他看。

英宗復位,命他辭官。

一年後去世。

楊寧有才能而善於結交權貴。

普自叔前後戰功,乞求世代封蔭。

他的兒子楊堝纔一歲,就獲得新安衛副千戶之職。

王來,字原之,慈谿人。

宣德二年,以會試乙榜授予新建教諭。

寧王府用諸生充當樂舞,王來請求用道士代替。

諸王府設樂舞生由此開始。

六年,因人推薦提升焉御史,出朝巡按蘇、松、常、鎮四府。

皇上命他和巡撫周忱一起考察屬吏,敕令中有“請自上裁”的話。

王來說:“害民之吏,除去他們惟恐不迅速,如果一定要先請示然後纔行動,人民困苦就會很厲害了。”皇帝因此改變敕令賜給他。

宦官陳武憑太后命令出使江南,很驕橫,王來屢次抑制他。

陳武回京,向皇帝訴說。

皇帝問都御史顧佐:“巡按是誰?”顧佐回答是王來。

皇帝嘆息稱他賢良,說:“知道他。”等到王來回來復命,獎賞告諭很多。

英宗即位,因楊士奇推薦,提升為山西左參政。

說:“流民在當地成家。

等招回故土,每每因破產又逃去。

乞請隨地依附戶籍方便行事。”又說:“郡縣官吏不以農業為本,致使人民大多遊蕩懶惰,催征賦稅總是招致過分的命令。

朝廷憐憫他們失業,下詔免除,而土地日益荒蕪閒置,租稅無處出,累及良民。

應選擇賢良的守令,以督促務農為職責。

那些荒地,令附近的人家通力合作,交租之外,聽任他們平均分配,原主恢復常業就還給他。

凡是種桑養蠶可以補益農業的,聽憑他規劃。

仍舊命令提學御史官監督,希望老百姓知道務農的重要性。”皇上聽從了他的建議。

至來居官廉潔,熟練通達政事。

侍郎于謙巡撫山西,多次稱讚他的才能,可在皇帝身邊任官。

而王來執法嚴格,痛恨邪惡尤其厲害,因公事杖死不稱職的縣令十人。

被逮捕下獄判處受徒刑。

遇到赦免,以原職調補廣東。

王來從此開始改變平素志行寬容待人,而政事也處理得當。

正統十三年,升遷為河甫左布政使。

第二年,改任左副都御史,巡撫河南及湖廣、襄陽諸府。

也先逼近京城,王來率兵援救朝廷危難。

渡過黃河,聽說敵寇撤退,纔引軍回去。

景泰元年,貴州苗人叛亂。

總督湖廣、貴州軍務的侯璀在軍中去世,晉升王來為右都御史代替他。

與保定伯梁瑤,都督毛勝、方瑛會師進討。

到靖州,賊掠奪長沙、寶慶、武岡。

王來等分路出擎,俘虜斬殺三千餘人,賊逃去。

後來,賊又出來掠奪,官軍連戰都取勝。

賊魁首韋同烈據守興隆,搶劫平越、清平諸衛,王來與方瑛擊敗他們。

賊敗退死保香爐山,山十分陡峭。

毛勝、方瑛與都督陳友三路進軍,王來與梁瑤率大軍繼後。

先後攻破三百餘寨,在香爐山下會師。

發炮轟擊崖石,聲音動地。

賊恐懼,捆綁韋同烈並賊將五十八人來投降。

其餘的都解散。

於是移軍清平,並且傳檄令四川兵共剿都勻、草塘諸賊。

賊望風準備牛酒而迎候投降n賊被平定,班師回朝。

詔令王來、梁瑤留下鎮撫。

不久命王來兼巡撫貴州。

王來奏稱:“近因黔、楚用兵,暫行買官之例。

如今賊情稍微平定,只有平越、都勻四衛缺餉。

應召商以糧換鹽引,免除交納米例。”皇上聽從他。

景泰三年十月被召回京,加官兼大理寺卿。

梁瑤以王來功大,請求皇上給他褒獎。

都給事中蘇霖反駁,纔止。

王來還在路上,因貴州苗人再次反叛,敕令他回師進討。

第二年,事平。

召為南京工部尚書。

英宗復位,六位尚書都被罷免。

王來回家。

成化六年在家中去世。

孫原貞,名璃,以字行於世,德興人。

考中永樂十三年進士。

授予禮部主事,歷任郎中。

英宗初年,因被推薦提升為河南右參政。

居官清廉謹慎,有當官的才能n巫統八年,大臣會同推薦選任,遷升為浙江左布政使。

很久以後,盜賊大起於閩、浙之間,赦免後再次反叛。

景帝即位,發兵征討。

孫原貞曾猜度賊必叛,條陳謀略,請求為此做好準備。

到這時就命孫原貞參議軍事,深入擒獲其魁首。

而溫州余賊還沒消滅,命都指揮李信為都督愈辜,調軍征討。

於是授予孫原貞兵部左侍郎,參議李信軍務,鎮守浙江。

遭逢母親喪事,應當離職,副都御史軒挽請求留下他。

皇上回復可以。

景泰元年,孫原貞進兵搗毀賊巢。

俘虜斬殺賊首陶得三等,招降三千六百餘人,追還被掠去的男女。

捷報聞於朝廷,皇上璽書獎勵。

請求回去奔喪。

過了一個月,返回鎮守。

又分兵掃平余寇。

孫原貞上奏請求劃分瑞安土地增置泰順,劃分麗水、青田兩縣土地設定雲和、宣平、景寧四個縣,設定官吏和安置戍守,盜患於是得到平息,評定功勞,進級一等。

浙江官田賦稅沉重,右布政使楊瓚請求將賦稅平均分攤於徵收賦稅數目輕的民田。

皇上詔令孫原貞監督,田賦因此均平。

正統三年,請求褒贈御賊死事武臣。

指揮同知脫綱、王瑛,都指揮食事沈轔、崔源都得到贈恤。

六月晉升為兵部尚書,鎮守如故。

不久,皇上命他孝察福建眾官,於是留下鎮守。

福州、建寧二府,以前有冶煉礦銀,因盜寇擾亂停止。

朝廷議論再開,孫原貞堅持認為不可,於是停止。

五年冬,孫原貞上疏道:四方屯軍,大體因營繕、轉輸等事妨礙耕作。

應當挑選精銳充實隊伍,其餘的都讓他們歸於農耕。

如果增加一萬人屯田,那么一年就會節省支出倉糧十二萬石,並且積儲多餘糧食六萬石,軍隊吃飯難道會不足嗎?如今一年漕運糧食幾百萬石,在路上的費用不可估量。

比如浙江軍糧兌換運米,一石耗米七斗,人民自己來運,一石加耗八斗,其餘計算水路遠近加耗。

這樣田地不會增多,而賦斂實際上加倍了,想讓人民不窮困,是不可能的事。

況且如今太倉中沒有十幾年的積儲,如萬一遇到水、旱災害,如何來救濟?應該量入為出,裁減吃公飯的官吏和不必要的開支。

等到倉儲豐足,漸漸減少一年漕運的數目,則民困可以解除。

臣以前在河南做官,考察眾逃亡百姓的戶籍共二十餘萬,臣都把他們轉移到南陽、唐、鄧、襄、樊之間。

群居謀生,可安保他們不做強盜。

應趁今年豐收,派親近的大臣照此實行,督促主管官吏登記為戶籍,給他們田產,督促農桑,建立社學、鄉約、義倉,使他們注重根本致力於農桑。

人民生活安定了,慢慢商議賦稅徭役,或許可以免除以後的禍患。

當時役能完全採納,後來劉千斤之亂,果然如孫原貞所料。

後來,孫原貞又鎮守浙江,英宗恢復帝位,被罷職回家。

成化十年去世,終年八十七歲。

原貞所至有勞績,在浙江尤為著名。

孫需,字孚吉,成化八年考中進士。

任常州府推官,疑難案件立刻剖析明白,提升為南京御史。

彈劾僧人繼曉,違背旨意,給予杖刑,出京任四川副使。

弘治年問,積功升官為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

這年災荒,招募民夫築造汴河堤,堤壩建成挨餓的人也得到救濟。

鎮守宦官劉琅貪婪橫暴。

奸民到劉琅那裡去訴訟的,孫需依法律定罪,發遣他們戍守邊地。

劉琅為此向他下跪請求,孫需堅決不聽,劉琅恨之入骨。

大臣的兒子橫行鄉里,孫需抑制他。

劉琅和他謀劃,改任孫需巡撫陝西。

不久改撫鄙陽,安頓流民,登記戶口幾萬餘戶。

正德元年召為南京兵部右侍郎。

四年,就地授予禮部尚書。

不到兩個月,劉瑾憎惡他,追究他巡撫河南時的事情,處罰交糧食運輸到邊塞,在朝廷上推舉孫需任刑部尚書,宮中直接降旨令他辭官回家。

劉謹被殺,起用他任南京工部尚書,就地改任刑部,再改任吏部。

十三年,乞求退休離職。

嘉靖初年去世,謐號清簡。

張憲,字廷式,與孫需同鄉,同時中進士,相互替代為尚書。

曾任浙江右布政使,後來以工部右侍郎督管易州山廠,公家錢財沒有絲毫侵吞。

歷任南京禮部尚書。

劉瑾強迫他辭官。

劉瑾被殺,起任工部,去世。

朱鑒,字用明,晉江人。

童年時割大腿肉治療父親的疾病。

鄉試中舉,授予蒲圻教論。

宣德二年,與廬陵知縣孔文英等四十三人,因顱佐推薦,召集起來,派往各道考察政治三個月,於是提升為御史。

巡按湖廣,曉諭招降梅花峒賊寇蕭啟寧等人。

請求恢復以前的制度,同副使、愈事巡行所管轄的地區,問民疾苦。

湖湘習俗,男女婚嫁大多超過三十歲。

朱鑒申明禮制,他們的習俗於是改變。

三年後被代替回朝。

至統五年,又巡按廣東。

上奏請求設定欽州守備都指揮。

奉命甄別囚犯,很多得以平反,招撫逃犯很多人。

回朝,請求天下按察司增設愈事一人,專管屯田,於是成為固定的制度。

七年,被推薦提升為山西左參政。

奏請減少平陽砍柴以供應邊防的夫役。

景帝監國,晉升為布政使。

不久擢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撫其轄區。

進言:“也先奸詭百端,殺掠不止。

又藉和親,遣使者窺伺。

以送駕為名,企圖能夠開關接待。

稍微表示抗拒,他就有藉口。

他的謀略既已深,我們的打算也應長遠。

應暫時廢除中貴監軍的制度,給總兵以生殺之權,使他們心志不被阻撓,計有所施。

整頓散漫的士兵,招募勇士,重懸賞賜,鼓勵義軍,徵發勤王兵,數路並進,盡力報仇,或許人駕可還,敵兵自退。

以前江南寇賊發動叛亂,都以誅王振為名。

大概事情歸於朝廷就會安定,歸於宦官則亂。

以前高皇帝與群臣議事,必摒去左右,恐怕泄露機密。

乞求皇上堵塞奸佞之人受寵的門路,凡是軍國重要之事,委託任用大臣,必當有益。”景帝嘉賞並且採納了他的建議。

當時瓦剌窺伺塞下,朱鑒日夜為守御謀劃。

景泰元年,敵數萬騎兵攻打雁門,都指揮李端擊退他們。

不久侵犯河曲及義井堡,殺害兩個指揮,圍困忻、代諸州,石亨等不能抵禦,長驅直入太原城北,山西大為震恐。

皇上命朱鑒移兵鎮守雁門,而另派都督愈事王良鎮守太原。

援兵逐漸聚集,敵人也疲倦,就引軍而去。

當時山西仍遇兵荒,朱鑒外整飭軍備,內安撫災民,享苦勞累備至。

二年十月,鎮守山西都御史羅通被召回京,命朱鑒兼管其職事。

第二年,下韶遣大臣巡行天下,貶黜和提升主管官吏。

禮部侍郎鄒乾到山西,官吏多被彈劾。

朱鑒請求召鄒乾回京,鄒乾因此竭力彈劾朱鑒徇私包庇,皇帝認可鄒乾的話。

這年十月,召朱鑒輔佐院事。

到京城,辭官離去。

當初,景帝改變儲君,朱鑒給大學士陳循寫信,說不可行。

並且說:“陛下對於上皇,應當讓位來保全大義。”陳循大驚。

英宗復位,朱鑒赴朝堂上表祝賀。

皇帝說:“朱鑒又老又病,為何隨便來?你還是趕快回去吧。”在家住了二十幾年去世。

楊信民,名誠,以字行於世,浙江新昌人。

鄉試中舉進入國學。

宣德時,授予工科給事中。

母親去世回家。

辦喪事用的土石一定親自抬幾百步,說:“我埋葬我的母親,如果專門找別人來乾,我心中不安。”守喪期滿,改任刑科。

正統年間,在江西治理軍隊,回京上奏人民的苦難五件事,大多決議推行。

不久因王直推薦,提升為廣東左參議。

高尚的節操非同一般,曾經在田野上行走,詢訪利弊進行變更。

習性剛強不屈,按察使郭智不守法,楊信民彈劾他,使他進監獄。

黃翰代替郭智,楊信民又揭發他的姦情。

以後,又彈劾食事韋廣,韋廣於是揭發楊信民,因此與黃翰一起被逮捕。

軍民譁然,到京城直接請求皇上留下楊信民。

詔令恢復楊信民官職,而審判黃翰、韋廣犯罪屬實,被除去官名。

景帝監管國事,于謙推薦楊信民,命他守備牡羊口。

恰巧廣東賊黃蕭養圍困廣州緊急,嶺南人求救於楊信民,於是授予他右愈都御史巡撫其地。

軍民聽說後相互慶祝說:“楊公來了。”當時廣州被圍很久,將士作戰總是失敗,禁止人民出入,砍柴被斷絕,並且避賊而來的鄉民一律不讓他們進來,大多被賊所殺,人民更加愁苦而歸附賊入。

楊信民來後,打開城門,分發倉糧,刻木鍥發給人民,得以進出,賊見木鍥,說:“這是楊公所給。”不敢傷害。

避賊的人都收留保藏它,人民好像得到新生。

楊信民加緊操練士兵,多方招撫,投降的人一天天到來。

於是派使者拿著檄文來到賊營,告之以恩信。

黃蕭養說:“得到楊公一句話,死而無恨。”約定日期請求相見。

楊信民腳踏車來赴約,隔著護城河和他說話。

賊黨望見,高聲歡呼說:“果然是楊公。”爭相下拜,有哭泣流淚的。

賊用大魚進獻,楊信民毫不懷疑地接受了。

黃蕭養將要投降,而都督董興大軍到來,賊忽然變卦。

晚上有大星墜落在城外,七天后楊信民突然發病去世。

當時是景泰元年三月乙卯日。

軍民聚在一起痛哭,城中都穿著白色的喪服。

賊寇聽說這件事也哭道:“楊公死了,我們這些人沒有退路了。”不久,董興掃平賊寇,所過村落多遭受殺掠。

人民仰天號哭說:“如果楊公在世,怎么能使我們到這地步!”訃告傳到朝廷,皇上賜予送葬的祭品,錄用其子楊玖為國子生。

廣東人民赴京城請求給楊信民建祠堂,皇上答應了。

成化年問,賜謐號為恭惠。

很久以後,聽從選人盧從願的請求,命令主管部門每年在楊信民忌日那天祭祀。

張驥,字仲德,安化人。

永樂年間鄉試中舉,進入國學。

宣德初年授予御史。

出任江西按察使,在福建審問囚犯,有仁義廉潔的名聲。

正統八年,吏部尚書王直等接詔,廣泛推舉廷臣中公正廉潔有學識的人,張驥在其中。

升遷為大理右寺丞,巡撫山東。

先前,濟南設有撫民官,專門安撫流民,後來反而成為人民的困擾,張驥上奏撤除它。

當地風俗遇上乾旱,就發掘剛埋葬的墳墓,摧殘死屍的肢體,認為乾旱是死屍導致,稱之為“打旱骨椿”,因為張驥勸說而禁絕。

回京,晉升為右少卿。

不久,皇上命他巡視濟寧到淮、揚的饑民。

張驥制定法令捕捉蝗蟲,停辦不緊急的事務,免除拖欠的賦稅,開倉放糧,人民依賴此得以賑濟。

十三年冬,張驥巡撫浙江。

開始,慶元人葉宗留與麗水人陳鑒胡,聚眾盜竊福建寶豐諸銀礦,不久群盜自相殘殺,於是發生動亂。

九年七月,福建參議竺淵去拘捕,被拘執而死。

葉宗留僭越稻王。

這時福建鄧茂七也聚眾謀反,勢力很強大。

葉宗留、鑒胡依附他,流動搶劫浙江、,江西、福建境內。

參議耿定,餘事王晟及都督餘事陳榮,指揮劉真,都指揮昊剛、龔禮,永豐知縣鄧頤,相繼失敗而死。

遂昌賊蘇牙、俞伯通劫掠蘭溪;又與鄧茂七相互呼應,遠近震動。

張驥來到,派金華知府石瑁出擊,斬殺蘇牙等人,招撫安定其餘黨羽。

而陳鑒胡正因爭吵殺死葉宗留,合併他的部下,自稱大王,國號太平,建元泰定,僭越任命將帥,包圍處州,分剔掠奪武義、松陽、龍泉、永康、義烏、束陽、浦江諸縣。

不久,鄧茂七死去,陳鑒胡勢力孤弱。

張驥命麗水丞丁寧率老人王世昌等拿著榜文到賊巢招降他們,陳鑒胡於是帶領他的部下出來投降。

只有陶得二不受招撫,殺使者,入山為亂如故。

這時是十四年四月。

張驥已經招降陳鑒胡,而另外的賊寇蘇記養等掠奪金華也被官軍擒獲,賊勢於是更加衰弱。

這年秋,景帝即位,召張驥回京,在路上去世。

張驥所到之處,都有建樹,山東、兩浙人民長久地想念他。

陳鑒胡到京城,皇帝寬恕而沒有殺他。

又遇赦免,被釋放充留守衛軍。

也先侵犯,陳鑒胡乘機逃跑,被抓獲,伏法被殺。

竺淵,奉化人。

耿定,和州人。

王晟,酈城人。

鄧頤,樂昌人。

都是進士。

鄧頤兵潰被拘執,不屈而死。

皇上下詔為他辦喪事。

竺淵等人都贈予官職,錄用一子為官。

馬謹,字守禮,新樂人。

宣德二年中進士。

事奉父母很孝順,遇到辦喪事,親自擔土埋葬。

正統年問,以御史官按察浙江。

當時修造抵禦倭寇的海船,在嚴、衢諸縣徵收木材。

馬謹擔心士兵藉勢大肆砍伐,請求皇上禁止,回報可以。

所到之處,貪婪奸猾之人銷聲匿跡。

上疏救濟台、虐、寧、紹四府饑民。

吏部驗封郎中缺人很長時間了,皇帝命推舉選擇。

恰巧馬謹九年任滿,尚書郭璀推薦馬謹廉潔正直,於是任用他。

十年,被推薦提升為湖廣右布政使。

正統末年,湖南叛亂的苗人掠奪靖州。

皇上命馬謹同御史侯爵去安撫曉諭。

參將張善率兵繼後。

馬謹等來到,招降敷千人,恢復常業,那些出來掠奪的就擊敗他們。

不久與張善攻破淇溪諸寨。

景泰初年,又與張善大破臘婆諸洞。

不久同參將李震擊敗青龍渡、馬楊山諸賊,追擊到雞心嶺,先後斬首一千四百有餘。

回師,靖州賊又出來搶劫,馬謹率軍搗毀其巢穴,斬獲如前。

武岡、城溪諸賊勾結廣西蠻夷,占據青肺山,馬謹又與李震攻破它。

俘獲賊楊光拳等五百六十人,斬首加倍。

扶城諸堡,聞風投誠依附。

馬謹出入軍中三年,衝鋒陷陣,和諸將一樣,而謀劃運輸糧餉功勞特別大。

轉任左布政使。

記錄功勞,進級一等。

六年五月,升遷為右副都御史,仍支二品俸祿。

巡視河南,安撫流民三萬一千餘戶。

天順初年,廢除巡撫官,馬謹也被罷官回家,很久以後去世。

馬謹性情清廉耿直,楊士奇曾經稱讚他“冰霜鐵石”。

程信,字彥實,他的祖先是休寧人,洪武年間戍守河問,就在那裡安家。

程信考中正統七年進士,授予吏科給事中。

景帝即位,程信推薦起用薛壇等三人。

也先侵犯京城,程信督率軍隊守衛西城,上書言五事。

都督孫鏜攻擊也先失利,想進城,程信不讓進,率軍從城頭上射箭放炮幫助他。

孫鏜越戰越勇,也先於是退卻。

景泰元年,請求賑濟京城附近的饑民,恢復河間學官、生徒因用兵罷免遣送的人,皇上都批覆可以。

晉升為左給事中。

因天象變異上書中興固本十件事。

他說敬天,就希望皇帝注重孝友之實以答謝天意。

皇帝很嘉賞地採納了。

第二年二月,出任山東右參政,監督往遼東運輸軍糧。

巡撫寇深上奏,盜糧一石以上的處死,又設定新糧斛,比舊斛加大,送給程信測算考核。

程信立即打碎它,說:“為什麼置人於死地?”憲深由此不喜歡程信。

不久因居喪離去。

服喪期滿,起用任四川參政。

管理拴盪軍糧,偕同侍郎羅綺擊破黑虎諸寨。

天順元年,程信入京朝賀。

當時皇上正錄用景泰年間進言的人,特別提升程信為太僕卿。

京城衛門裡的馬以前被過分消耗,程信定期徵用。

三營大將石亨、孫鏜、曹欽都因“奪門”之功有寵,包庇眾武臣,為他們說太僕為人苛刻而急切,請求皇上更改使之隸屬兵部。

程信說:“高皇帝命令太僕清點馬匹的數量,不要讓人知道。

如果隸屬兵部,馬匹增減,太僕不能知道。

萬一有警報,馬匹不充足,誰承擔責任?”皇帝認為對,於是和以前一樣隸屬太僕。

第二年,改任左食都御史,巡視遼東。

都指揮夏霖驕恣不守法,食事胡鼎揭發他四十條罪狀,程信把它傳達給朝廷,把夏霖關到錦衣獄。

門達說程信不應代替上奏,皇帝責令他述說罪狀。

當時寇深正掌管都察院,報復前面的隙怨,彈劾程信。

追究其罪,被關進欽犯監獄,降官為南京太僕少卿。

天順五年召為刑部右侍郎。

因母喪回家。

成化元年,起任兵部,不久轉左。

四川戎縣山都掌蠻人屢次叛亂,攻陷合江等九個縣。

朝廷決議發大軍征討。

以襄城伯李瑾充任總兵官,太監劉恆為監督,晉升程信為尚書提督軍務。

到永寧,分路進軍。

都督芮成經由戎縣,巡撫貴州都御史陳宜、參將昊經經由芒部,都指揮崔曼經由普市冰腦,南寧伯毛榮經由李子關,巡撫四川都御史汪浩、參將宰用經由渡船鋪,左右游擊將軍羅秉忠、穆義經由金鵝池,而程信與李瑾居中調度。

轉戰六天,攻破龍背、豹尾諸寨七百五十多座。

第二年到大壩,焚燒敵寨一千四百五十座。

前後斬首四千五百多,俘獲無數。

查辦諸九姓不馴化的遷徙到瀘州衛,在渡船銹增置關壘。

改大壩為太平川長官司,劃分山都掌土地,設定官員建立治所以控制它。

皇帝頒發璽書嘉獎慰勞。

記功,進升兼任大理寺卿,與白圭共同管理兵部。

諫官彈劾程信上報首功不實。

程信四次上疏乞求退休,皇上不許。

程信想有所作為,但被白圭阻礙,不自由,幾次稱病。

六年春天干旱,程信應詔言軍事應改革的四條意見,軍隊弊病應治理的五條意見。

大體說:延綏、兩廣每年遭劫掠,應選派大臣總制;四方流民多聚於荊、襄,應早做安排;京軍操練沒有章法,功勞大小升賞不當。

話多暗中指斥白圭。

白圭奏請廢止。

改任南京兵部,參議軍務。

第二年退休,一年後去世。

贈太子少保,謐號襄毅。

程信有才能,識大體。

征討南蠻時,皇帝命令準許他見機行事。

迄止到班師回朝,不曾擅自獎賞殺戮一人。

說:“刑賞,是君主的大權,不得已而授予別人。

幸而事成,總是自己專斷,不是人臣所適宜的。”在南京,守備大臣想干預錢糧的管理和訴訟案件,程信說:“守備重臣,是用來防備意外事件的。

像這樣,是主管官吏的職責。”評論者讚賞他。

兒子程敏政,見《文苑傳》。

白圭,字宗玉,南宮人。

考中正統七年進士。

授官御史,監朱勇軍,討伐兀良哈有功。

巡視山西,查清疑難案件一百餘例。

跟從皇上北征,陷於土木。

脫身回朝,景帝命他到澤州招兵。

不久升遷為陝西按察副使,提升浙江右布政使。

福建賊鄭懷冒流動搶劫處州,良圭協同諸將掃平了他。

玉順二年,貴州柬苗乾把獵等冒用帝王稱號,攻擊劫掠都勻諸處。

皇上下詔晉升白圭任右副都御史,輔佐南和侯方瑛軍前往征討。

白圭認為谷種諸夷是束苗羽翼,先剿破其一百四十七座營壘。

於是會師於青崖,又擊破四百七十餘寨,乘勝攻六美山。

於把獵被擒住,諸苗震驚。

湖廣發生災害,就命白圭去巡撫。

四年,召焉兵部右侍郎。

第二年,孛來侵犯莊浪。

白圭與都御史王站參議都督馮宗軍務,分兵巡守囚邊。

白圭敗敵於固原州。

七年,晉升工部尚書。

成化元年,劑、襄賊劉千斤等作亂。

朝廷下令撫寧伯朱永為總兵官,都督喜信、鮑政為左右參將,宦官唐慎、林貴奉監軍,而用白圭提督軍務,發京城軍隊及諸道兵會討。

劉千斤,名通,河南西華人。

縣衙門口的石獅子重千斤,劉通用一隻手舉起,以此為號。

正統年間,流民聚集在荊、襄之間,劉通竄入妖言惑眾,陰謀作亂。

石龍這個人,號石和尚,聚眾搶掠,劉通和他共同起兵,偽稱漢王,建元德勝,附從的流民有四萬人。

白圭等人來到南漳,賊迎戰,白圭擊敗他們,乘勝逼近其巢穴。

劉通奔向壽陽,打算向陝西逃跑。

白圭派兵扼守住他的去路,劉通就退保大市,與苗龍會合。

官軍又在雁坪擊破他們,斬殺劉通的兒子劉聰及其黨羽苗虎等人。

賊退保後岩山,據險落木石如雨。

諸軍四面圍攻,白圭往來督戰,士兵都像螞蟻一樣攀附登城。

賊大敗,擒獲劉通及其部眾三乾五百餘人,俘獲賊子女一萬一千有餘,焚燒其廬舍,夷平險阻的地方而還。

石龍與其黨羽劉長子等人逃去,輾轉掠奪四川,連陷巫山、大昌。

白圭等分兵追逼,劉長子捆綁著石龍來投降,余寇都被掃平。

記功,加授白圭為太子少保,增俸祿一級。

遭受父喪,葬後,辦公。

三年,改任兵部尚書,兼督十二座團營。

六年,阿羅山等居留在河套放牧,陝西屢次被侵犯。

白圭說鎮巡官苟且恣肆應懲處,延綏巡撫王銳、鎮守太監秦剛、總兵官房能都獲罪離去。

白圭就建議大舉搜尋河套,調發京軍及其它鎮兵十萬屯居在延綏,而以運輸軍糧督促河南、山西、陝西人民,不能供應,就提前徵收第二年的賦稅,於是內地動盪。

而前後所派遣的三位大將朱永、趟輔、劉聚,都畏懼不敢出戰,終於無功。

十年,在任期內去世,終年五十六崴。

被贈予少傅,謐號恭敏。

白圭性情莊嚴持重,他回家就關閉閣樓睡覺,別人請求拜見都不通報。

在貴州時,有憤恨宦官肆虐而想刺殺他的人,誤入白圭房間。

白圭圍著衾被問他,那個人驚間:“是主公嗎?”立即自刎,沒有死,仆倒在地。

白圭呼叫點上蠟燭站起查看,用良藥敷其傷口,讓他走,人們佩服他的氣量。

次子白鐵,字秉德。

進士及第,被授予編修官。

積功升任太子少保,禮部尚書。

熟習典故,以詩文辭章著稱於世。

死,贈太子太保,謐號文裕。

張瓚,字宗器,孝感人。

考中正統十三年進士。

授予工部主事,升遷焉郎中,歷任太原、寧波知府,有良好的政績。

成化初年,市舶宦官福住貪婪恣肆,張瓚禁止他的部下。

福住向朝廷誣告張瓚,張瓚於是羅列福住的罪狀。

福住被責罰,他的黨羽大多伏法。

大臣相會舉薦,遷升張瓚為廣東參政,轉任浙江左布政使。

十年冬,以右副都御史巡視四川。

播州退休的宣慰楊輝說,所屬天壩乾、灣溪諸寨及重安長官司被沒有馴順的苗人竊據,請求官軍進討。

皇上詔令張瓚告諭歸還被侵占的土地,不服從就討伐他。

張瓚率兵討伐平定,請求設安寧宣撫司。

就授予楊輝的兒子楊友為宣撫鎮守。

皇上下詔許可,賜敕令獎賞慰勞。

以母親年老乞求回家,回家後他的母親已經去世。

恰巧松、茂番寇侵犯邊防,詔令再次起用辦公。

在這之前,愈事林璧說:“松茂以前是大鎮。

都御史寇深、侍郎羅綺曾憑藉特權,控制這個地方,所以有功。

如今只設兩個參將,以副使居中調度。

權力小,臨戰稟告請示制府,千里請戰,謀略泄露,時機延緩,沒有能夠獲勝的。

應另外設重臣控制,或就是命張瓚兼任,專門委任他負責。”十二年七月,命張瓚兼督松茂、安綿、建昌軍務。

張瓚到軍中,審察測度形勢,改變大壩設副使於安綿的舊制,而令副總兵堯或駐軍松潘,參將孫嵩駐軍威、迭,焉夾攻作準備。

乘間隙修整河西舊路,建浮橋,治理月城,避開偏橋棧道,軍隊得以安全通行,運糧無阻。

十四年六月,攻擊白草壩、西坡、禪定幾個大寨,斬首俘獲無數。

招撫茂州、迭溪,所遇之處投降歸附。

抵達曲山三寨,攻破了它。

又討平白草壩殘餘敵寇。

先後攻破消滅五十二座寨子,賊魁撒哈等都被殲滅。

其它一百零五座營寨都獻馬交錢,諸番賊全被掃平。

張瓚留兵戍守要害之處,增置城堡,纔班師回朝。

皇帝嘉獎他的戰功,授予張瓚戶部左侍郎,辭官回家服喪。

十五年,起任左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江北諸府。

十八年,遭受大饑荒,張瓚上疏請求賑濟。

發銀五萬兩,又敕令張瓚轉運淮安倉糧分發賑濟,而張瓚已經去世。

張瓚功名聞於西蜀。

他之後巡撫蜀的如謝士元等人,雖有名望,卻趕不上張瓚。

只有夭壩乾之役,有人說楊輝溺愛庶長子楊友,打算讓他做官,謊言沒有馴服的苗人作亂,張瓚信以為真而發兵征討,其功不免矯飾。

謝士元,字仲仁,長樂人。

考中景泰五年進士。

授予戶部主事。

督管通州糧倉,陳述四條弊端,屢次與監倉宦官發生矛盾。

天順七年。

提升為建昌知府。

地方多盜賊,為軍將所庇護。

謝士元以他事挾制軍將,姦情暴露就都擒住。

有平民拿著證券訴訟田宅,謝士元叱責他說:“這是欺詐,券是現在的樣式,而所訟的是二{‘年前的事。”百姓驚服,訴訟衰減停止。

任滿,進升從三品俸祿,治理府事如故,因親喪離去。

服喪期滿,起用任廣信知府。

永盥有銀礦,處州老百姓私自盜掘它,聚集幾千人。

將士懼其勇猛粗獷,不敢剿除。

謝士元率兵前去,賊攔截刺殺謝士元,傷左腿。

謝士元包紮好傷口拚死作戰,俘獲其魁首,堵塞礦口而還。

入京覲見皇上,改任水平知府。

遭受喪事沒去上任。

服喪期滿,提升為四川右參政,晉升為右布政使。

弘治元年,就地提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梘其地。

土番大小娃將要煽動作亂,謝士元假託巡邊,賓士到他們那地方。

賊驚恐,分散拜伏在道旁,徐徐安慰遣返他們。

收成不好,流民被迫外出謀生。

謝士元賑濟撫恤有方,保全活下來的人數萬。

第二年,因事獲罪入獄。

事情真相大白,就退休了。

孔銹,字韶文,長洲人。

考中景泰五年進士。

任都昌知縣。

分戶口為九等來決定勞役,在水邊建立糧倉,便於收賦稅,人民裉信賴他。

因弟孔銘娶寧府郡主,改任連山知縣。

瑤、僮出沒於鄰境,縣中老百姓都逃竄了。

孔銹前往招撫,老百姓被驚跑了。

孔銹在民舍裡面燒火做飯,留下錢償還其價值而離開。

老百姓纔漸漸了解親近孔銹,相繼而回。

孔銹慰勞賑恤,使他們恢復常業,教他們作戰守備,道路漸通,縣政於是恢復清明安定。

都御史葉盛征討廣西,讓孔銹隨從。

將中妄自殺戮的,孔銹總是極力勸說,保全性命的人很多。

成化元年,因葉盛等薦舉,提升為高州試知府。

前知府劉海因瑤民的警情,關閉城門自救。

鄉民躲避瑤來的都不接納,回去被瑤所殺。

又懷疑老百姓暗地裹依附賊,就殺死他們。

賊趁此激起眾人憤怒,做為內應,城池於是陷落。

孔銹到後,打開城門接納來者,流亡在外的老百姓逐漸回來。

城中不能容納,在東北面另外建築城池讓他們居住。

靠近城池有很多暴露在外的骨骸,老百姓因瘟疫而死,孔銹又修建義冢埋葬他們。

當時屯居在高州境內的賊共十餘部,而其魁首馮曉屯居在化州,鄧公長屯居在茅峒,屢次招撫而不降。

孔銹一天單騎只帶兩人跟從直抵茅峒。

峒距城十數里,路上遇到賊徒,讓他們回去報告說:“我是新來的太守。”公長突然聽說新太守來,急呼其黨羽穿著鏜甲迎接。

等到看見孑L銹坦然而來沒有隨從,神色十分沮喪。

孔銹緩緩下馬,入坐庭中,公長率其黨徒解甲羅列而拜。

孔銹曉諭他們說:“你們本是良民,迫於挨凍受餓罷了,前任太守打算加兵於你們,我今奉命做你們的父母。

你們,是我的兒子。

信任我,就送我回去,送給你們糧食布帛。

不信任我,就殺了我,太軍很快來到,沒有活下來的人了。”公長猶豫,其黨徒都為之感悟而流出眼淚。

孔銹說:“我餓了,應給我飯吃。”公長跪著為他獻上酒菜。

吃完後,說:“天要黑了,應留下住宿。”晚上脫下衣服酣睡。

賊相視驚服。

住宿了兩晚上而回。

看見路旁裸體懸掛在樹上的人很多,孔銹詢問他們,都是諸生,命令全釋放他們,公長派幾十騎護送孔銹回去。

城中人望見,都大驚,說知府被抓,是來騙我們投降的,都登上城牆。

孔銹在城外下馬,只與羸弱的士卒入城,取糧食布帛,讓他們裝載而回。

公長更加感激,就燒毀其巢穴,率黨徒數千人來降。

公長已降,諸賊陸續交納錢財,只有馮曉憑藉險阻不服。

孔銹挑選壯士二百人,乘夜抵達化州。

馮曉倉皇逃跑藏匿,俘獲其妻兒而回,孔銹對他們撫恤很豐厚,馮曉也以五百人來降。

後與愈事陶魯敗賊廖婆保。

其它的賊先後來侵犯,多戰敗而去。

轄區內安定。

上司共同舉薦,提升為按察副使分別巡梘高、雷二府。

又招降大盜梁定、侯大六、鄧辛酉等人,給他們田產,分別到內地為官,防備其它的盜賊。

廣西賊侵犯信宜、岑溪,都擊敗了他們。

治理的政績聞於朝廷,皇上賜誥命褒獎。

遇喪事,服喪期滿,改任廣西。

瑤、僮聽說孔銹來,都逮遠地逃跑了。

十四年,兵部上奏他的功勞,賜給銀幣,不久晉升為按察使。

荔浦賊來侵犯,總督朱英把軍隊託付給孔銹,孔銹擊敗掃平了他們,進級享受二品俸祿。

後來遷升左布政使。

不久以右副都御史巡視貴州。

清平部苗人阿溪,桀驚多智慧,他的養子阿賴特別有力氣,橫行於諸部中。

守御大臣都收受阿溪的賄賂,驕橫不可制服。

孔銹行部到清平,詢問得知阿溪所親近的兩人。

於是用計擒住阿溪,肢解了他,並討平雞背苗,郡中蠻人震懾。

孔銹居官廉潔。

任職三十餘年,都在邊陲,接觸瘴氣成病。

乞求退休,皇上不許。

弘治二年召為工部右侍郎,在路上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平樂人李時敏,是信宜知縣。

曾與孔銹一起平瑤亂有功,遷升化州知府。

粵人把孔、李並稱。

鄧廷瓚,字宗器,巴陵入。

考中景泰五年進士。

任淳安知縣,有善政。

遭逢母親喪事,服喪期滿,遷升為太僕寺丞。

貴州新設程番府,地方在萬山中,蠻僚雜居,吏部難於人選,特提升鄧廷瓚為知府。

到任後就悉心規劃,城郭、衢巷、學校、壇廟、廨舍,依次興建。

張榜曉諭諸僚接受約束。

政平令和,巡撫陳儼向皇上陳述他的政績。

皇帝令他久任。

九年任職期滿,纔遷任山東左參政,不久晉升為右布政使。

弘治二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梘貴州。

鄧廷瓚從縣令到郡守,長時間沒有按常規調動超過三十年。

到這時距任知府祇有三年,便獲得開府要職。

因生母去世回家服喪。

服喪期滿,恢復原職。

都勻苗人乜富架、長腳等作亂,皇上敕令廷瓚提督軍務,同湖廣總兵官顧溥、貴州總兵官王通等征討。

副使昊倬派馴服的苗人假裝投降乜富架,引誘他們來進犯,設伏兵擒獲乜富架父子。

官軍乘勝連破百餘寨,生擒長腳而歸,群蠻震恐懾服。

鄧廷瓚說:“都勻、清平舊設二衛、九長官司,那些人都世代享有爵祿,各自使用他們的治理方法,為人驕恣暴虐,激起苗民變亂,社會動盪四十餘年。

如今元兇被除,非進行大的變更不可。

希望改為府縣,設定流官與土官共同治理,也許可以長治久安。”就條上善後的十一件事情,皇帝全聽從了。

於是設府一個,為都勻;州二個,為獨山、麻哈;縣一個,為清平。

苗患從此漸除。

評定功勞,晉升為右都御史。

弘治八年,召掌南京都察院事務。

剛剛幾個月,命令提督兩廣軍務兼任巡撫。

二年後,晉升左都御史。

鄧廷瓚治政崇尚簡易,對於官府事務只總領大的方面,以恩信交結群蠻,不輕易用兵,而出兵一定成功。

鬱林、雲鱸、大桂諸蠻及四會饑民作亂。

鄧廷瓚依次討平,兩廣於是無事。

十三年,又召掌南院。

沒有動身,去世。

贈予太子少保,謐號襄敏。

鄧廷瓚有儒雅的度量,待人不懷疑,當時人們多稱他為長者。

至於其所籌劃,凡行動都切合時宜。

他在貴州平苗之功尤焉卓著。

玉軾,字用敬,公安人。

天順八年中進士。

授予大理右評事,遷升為右寺正。

在四川甄別囚犯,平反一百餘人,提升為四川副使。

收成不好,請求撥官銀十萬兩做為救濟的費用。

因審查嘉定同知盛崇仁貪髒罪,被誣陷治罪。

事情真相大白,被恢復原職,改任陝西。

弘治初年,提升為四川按察使。

三年,遷升南京右食都御史,任提督操江。

八年,晉升右副都御史,總管南京糧儲,不久被命令巡梘貴州。

第二年調入京任大理卿,奉詔與刑部裁定條例頒布天下。

十三年,拜授南京戶部尚書。

不久被命兼任左副都御史,督率貴州軍務,征討普安賊婦米魯。

當時鎮守宦官楊友、總兵官曹愷、巡撫錢鐵共同發兵討伐米魯,大敗於阿馬坡。

都指揮昊速被俘,普安幾乎失陷。

楊友等請求朝廷增派軍隊,因此就任命王軾。

王軾還沒到達,而楊友等派人招降賊寇。

賊揚言要投降,更聚眾加緊攻擊圍困普安、安南衛城,阻斷盤江道路,賊勢越加旺盛。

又乘間隙劫持楊友。

右布政使閻鈕,按察使劉福,都指揮李宗武、郭仁、史韜、李雄、昊達等戰死。

至軾來到,根據形勢調動廣西、湖廣、雲南、四川官軍、土兵八萬人,會合貴州兵,分八路進軍,使退休的都督王通率一路軍。

十五年正月,參將趟晟攻破六墜寨。

賊逃循,渡過盤江。

都指揮張泰等渡江追擊,指揮劉懷等便進軍解安南衛之圍,而曹愷、王通及都指揮李政也各自攻破賊寨。

賊回軍攻打平夷衛及大河、扼勒諸堡,都御史陳金用雲南兵抵禦。

賊逃回馬尾籠寨,官軍聚集攻打更加激烈,土官鳳英等擊殺米魯,餘黨於是被掃平。

用兵共五個月,破賊寨一千多座,斬首四乾八百有餘,俘獲一千二百人。

捷報聞於朝廷,皇帝大喜,嘉獎慰勞。

應召回京,賞賜贈送有加,記功,加授太子少保。

後來,改任南京兵部,參議軍務。

連續請求退休,皇上不許。

武宗即位,遇病又一次請求。

皇上詔令加授太子太保,賜命乘坐傳車歸家。

去世後,贈予太保,謐號襄簡。

劉丙,字文煥,是南雄知府劉實的孫子。

成化末年,考中進士。

被選為庶吉士,改任御史,巡撫雲南。

雲南諸司官吏,以前不用任命,父親任滿兒子代替,劉丙請求遵循條例考核做官。

被流放戍邊的罪人簽發,一定要經過兵部,很多人長久拖延致死,劉丙請求把這事交付給巡撫、巡按。

土官中沒有後代的,請求錄用其弟侄,不要令其妻妾冒領冠服。

都著成條例。

後來督管兩淮鹽稅,宦官請求抽取二萬兩做為織造費用,部議許可,劉丙堅持不同意,得以減少四分之三。

屋任福建、四川副使,都提督學校,三次遷升四川左布政使。

正德六年,以右副都御史巡視湖廣。

所管轄的鎮溪乾戶所、簞子坪長官司與貴州銅仁,四川酉陽、梅桐諸土司,犬牙交錯。

弘治年間,錯溪苗龍麻陽與銅仁苗龍童保聚眾搶掠,土官李椿等實際上縱容他們,而篳子百夫長龍真和他們串通。

後來就四面出去劫掠,遠近騷動,前後守臣沒有人能夠控制。

劉丙將要征討,賊進入連山深竹林,做據守的打算。

劉丙率兵攻破其好幾個寨子。

賊逃走據守天生崖及六龍山。

貴州巡撫沈林兵陸續到達,接連攻破它們。

前後擒獲童保等二百人,斬首八百九十餘級。

都指揮潘勛又攻破鎮、篳諸寨,擒獲麻陽等一百六十人,斬首級數量如前,其餘的盜賊遠遠地逃遁。

皇上下璽書獎勵。

劉丙操守清廉耿直,敢於承擔責任。

所到之處紀律嚴明,法令復興。

遷升工部右侍郎,進山伐木。

兩年後,遭受風濕得病,去世。

皇上下詔追贈尚書,謐號恭襄。

贊曰:英宗、景帝年間,瓦剌逼犯西陲,邊境危急,而黃蕭養、葉宗留之徒又劫掠嶺南、浙、閩境內。

其後劑、襄流民呼嘯而聚,就以劉通、石龍做為他們的魁首。

其它如都勻、松、茂、黔、楚諸苗、瑤,叛亂的有好幾起。

羅亨信、侯璀諸人,保衛鞏固疆土,誅殺兇猛的敵人禁止作亂,征討則有功.招撫則誠懇有信,盡力於保衛國家疆土,沒有辱沒其官職。

孔銹以知府官使反叛的瑤人服從,他的才智慧型力有過人之處。

韓愈稱柳中丞做事合於時宜,風采可讓人敬畏愛戴。

不這樣,怎么能有所作為呢?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