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第一卷·計戰

作者:劉基

凡用兵之道,以計為首。未戰之時,先料將之賢愚,敵之強弱,兵之眾寡,地之險易,糧之虛實。計料已審,然後出兵,無有不勝。法曰:「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

漢末,劉先主在襄陽,三往求計於諸葛亮。亮曰:「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型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帥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後果如其計。

譯文

大凡用兵作戰的法則,都是把戰略謀劃放在首位。沒有開戰之前,先要判明將帥是賢明還是愚鈍,敵人力量是強大還是弱小,兵員數量是眾多還是寡少,戰區地形是險峻還是平坦,糧草供應是睏乏還是充足。把敵我雙方這些情況都判斷清楚了,然後再出兵攻戰,便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說:“判斷敵情實際,研究制勝計畫,考察地形險易,計算道路遠近,這是高明將帥指導戰爭所必須掌握的法則。”

東漢末年,劉備駐兵於新野時,曾三次親往諸葛亮處,請教復興漢室、統一天下的大計。諸葛亮對他說:“從董卓專權亂政以來,豪傑之士紛紛乘機起兵稱雄一方,而地跨州郡的割據者多得數不勝數。曹操同袁紹相比,則是名望低微,兵力弱小,然而曹操終能戰勝袁紹,由弱者變為強者,這不只是天時有利,也是人的謀劃正確。如今曹操已經擁兵百萬,並且挾制皇帝而向諸侯發號施令,這實在是不可同他直接較量的。孫權占有江東地區,其統治已歷三世,那裡地勢險要,百姓歸附,賢能之人都願意輔佐他,這可以結為盟援,而不可以圖謀他。荊州北有漢水、淝水作屏障,南至海邊有豐富資源可供利用,東連吳郡、會稽郡,西通巴郡、蜀郡。這裡是用兵的戰略要地,但其統治者劉表卻無力守住它。這大概是上天資助給將軍的吧,將軍可有意於此嗎?益州地勢險要,土地肥沃廣大,是天然富饒之地,漢高祖(劉邦)就是靠這裡而成就了帝業。現在,益州牧劉璋昏暗無能,張魯又在北邊與之作對,儘管這裡人口眾多、資源富庶,但因其不知愛撫民眾,致使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英明的君主。將軍既是漢室的後代,且又信義顯揚四海,廣交天下英雄,求賢如饑似渴,倘若占領荊、益二州,控扼險要,西與諸族和睦為鄰,南面撫綏夷越人民,對外結盟孫權,對內修明政治;天下形勢一旦發生變化,就伺機派遣一員大將率領荊州部隊向南陽、洛陽地區進軍,而將軍則親率益州之兵北出秦川,所過地區的百姓誰還不擔著豐盛酒食來迎接將軍呢!確實能做到這樣,那么,統一大業就可以成功,漢朝統治就可以復興了。”劉備聽後高興地說:“講得太好啦!”後來的實踐,果然是按照諸葛亮的謀划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