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光武十王列傳
作者:范曄
東海恭王彊 沛獻王輔 楚王英 濟南安王康 東平憲王蒼 子任城孝王尚 阜陵質王延 廣陵思王荊 臨淮懷公衡 中山簡王焉 琅邪孝王京
光武皇帝十一子:郭皇后生東海恭王彊、沛獻王輔、濟南安王康、阜陵質王延、中山簡王焉,許美人生楚王英,光烈皇后生顯宗、東平憲王蒼、廣陵思王荊、臨淮懷公衡、琅邪孝王京。
東海恭王彊。建武二年,立母郭氏為皇后,彊為皇太子。十七年而郭后廢,彊常戚戚不自安,數因左右及諸王陳其懇誠,願備蕃國。光武不忍,遲回者數歲,乃許焉。十九年,封為東海王,二十八年,就國。帝以彊廢不以過,去就有禮,故優以大封,兼食魯郡,合二十九縣。賜虎賁旄頭,宮殿設鍾D73B之縣,擬於乘輿。彊臨之國,數上書讓還東海,又因皇太子固辭。帝不許,深嘉嘆之,以彊章宣示公卿。初,魯恭王好宮室,起靈光殿,甚壯麗,是時猶存,故詔彊都魯。中元元年入朝,從封岱山,因留京師。明年春,帝崩。冬,歸國。
永平元年,彊病,顯宗遣中常侍鉤盾令將太醫乘驛視疾,詔沛王輔、濟南王康、淮陽王延詣魯。及薨,臨命上疏謝曰:
臣蒙恩得備籓輔,特受二國,宮室禮樂,事事殊異,巍巍無量,訖無報稱。而自修不謹,連年被疾,為朝廷憂念。皇太后、陛下哀憐臣彊,感動發中,數遣使者太醫令丞方伎道術,絡繹不絕。臣伏惟厚恩,不知所言。臣內自省視,氣力羸劣,日夜浸困,終不復望見闕庭,奉承帷幄,孤負重恩,銜恨黃泉。身既夭命孤弱,復為皇太后、陛下憂慮,誠悲誠慚。息政,小人也,猥當襲臣後,必非所以全利之也。誠願還東海郡。天恩愍哀,以臣無男之故,處臣三女小國侯,此臣宿昔常計。今天下新罹大憂,惟陛下加供養皇太后,數進御餐。臣彊困劣,言不能盡意。願並謝諸王,不意永不復相見也。
天子覽書悲慟,從太后出幸津門亭發哀。使司空持節護喪事,大鴻臚副,宗正、將作大匠視喪事,贈以殊禮,升龍、旄頭、鸞輅、龍旂、虎賁百人。詔楚王英、趙王栩、北海王興、館陶公主、比陽公主及京師親戚四姓夫人、小侯皆會葬。帝追惟彊深執謙儉,不欲厚葬以違其意,於是特詔中常侍杜岑及東海傅相曰:“王恭謙好禮,以德自終,遣送之物,務從約省,衣足斂形,茅車瓦器,物減於制,以彰王卓爾獨行之志。將作大匠留起陵廟。”
彊立十八年,年三十四。子靖王政嗣。政淫慾薄行。後中山簡王薨,政詣中山會葬,私取簡王姬徐妃,又盜迎掖庭出女。豫州刺史、魯相奏請誅政,有詔削薛縣。
立四十四年薨,子頃王肅嗣。永元十六年,封肅弟二十一人皆為列侯。肅性謙儉,循恭王法度。永國中,以西羌未平,上錢二千萬。元國中,復上縑萬匹,以助國費,鄧太后下詔褒納焉。
立二十三年薨,子孝王臻嗣。永建二年,封臻二弟敏、儉為鄉侯。臻及弟蒸鄉侯儉並有篤行,母卒,皆吐血毀C55B。至服練紅,兄弟追念初喪父,幼小,哀禮有闕,因復重行喪制。臻性敦厚有恩,常分租秩賑給諸父昆弟。國相籍褒具以狀聞,順帝美之,制詔大將軍、三公、大鴻臚曰:“東海王臻以近蕃之尊,少襲王爵,膺受多福,未知艱難,而能克己率禮,孝敬自然,事親盡愛,送終竭哀,降儀從士,寢苫三年。和睦兄弟,恤養孤弱,至孝純備,仁義兼弘,朕甚嘉焉。夫勸善厲俗,為國所先。曩者東平孝王敞兄弟行孝,喪母如禮,有增戶之封。《詩》云:‘永世克孝,念茲皇祖。’今增臻封五千戶,儉五百戶,光啟土宇,以酬厥德。”
立三十一年薨,子懿王祗嗣。初平四年,遣子琬至長安奉章,獻帝封琬汶陽侯,拜為平原相。
祗立四十四年薨,子羨嗣。二十年,魏受禪,以為崇德侯。
沛獻王輔,建武十五年封右翊公。十七年,郭后廢為中山太后,故徙輔為中山王,並食常山郡。二十年,復徙封沛王。
時,禁網尚疏,諸王皆在京師,競修名譽,爭禮四方賓客。壽光侯劉鯉,更始子也,得幸於輔。鯉怨劉盆子害其父,因輔結客,報殺盆子兄故式侯恭,輔坐系詔獄,三日乃得出。自是後,諸王賓客多坐刑罰,各循法度。二十八年,就國。中元二年,封輔子寶為沛侯。永平元年,封寶弟嘉為僮侯。
輔矜嚴有法度,好經書,善說《京氏易》、《教經》、《論語》傳及圖讖,作《五經論》,時號之曰《沛王通論》。在國謹節,終始如一,稱為賢王。顯宗敬重,數加賞賜。
立四十六年薨,子B279王定嗣。元和二年,封定弟十二人為鄉侯。
定立十一年薨,子節王正嗣。元興元年,封正弟二人為縣侯。
正立十四年薨,子孝王廣嗣。有固疾。安帝詔廣祖母周領王家事。周明正有法禮,漢安中薨,順帝下詔曰:“沛王祖母太夫人周,秉心淑慎,導王以仁,使光祿大夫贈以妃印綬。”
廣立三十五年薨,子幽王榮嗣。立二十年薨,子孝王琮嗣。薨,子恭王曜嗣。薨,子契嗣;魏受禪,以為崇德侯。
楚王英,以建武十五年封為楚公,十七年進爵為王,二十八年就國。母許氏無寵,故英國最貧小。三十年,以臨淮之取慮、須昌二縣益楚國。自顯宗為太子時,英常獨歸附太子,太子特親愛之。及即位,數受賞賜。永平元年,特封英舅子許昌為龍舒侯。
英少時好遊俠,交通賓客,晚節更喜黃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八年,詔令天下死罪入縑贖。英遣郎中令奉黃縑白紈三十匹詣國相曰:“托在蕃輔,過惡累積,歡喜大恩,奉送縑帛,以贖愆罪。”國相以聞,詔報曰:“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何疑,當有悔吝?其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因以班示諸國中傅。英後遂大交通方士,作金龜玉鶴,刻文字以為符瑞。
十三年,男子燕廣告英與漁陽王平、顏忠等造作圖書,有逆謀,事下案驗。有司奏英招聚奸猾,造作圖讖,擅相官秩,置諸侯王公將軍二千石,大逆不道,請誅之。帝以親親不忍,乃廢英,徙丹陽涇縣,賜湯沐邑五百戶。遣大鴻臚持節護送,使伎人奴俾工技鼓吹悉從,得乘輜軿,持兵弩,行道射獵,極意自娛。男女為侯主者,食邑如故。楚太后勿上璽綬,留住楚宮。
明年,英至丹陽,自殺。立三十三年,國除。詔遣光祿大夫持節吊祠,贈帽如法,加賜列侯印綬,以諸侯禮葬於涇。遣中黃門占護其妻子。悉出楚官屬無辭語者。制詔許太后曰:“國家始聞楚事,幸其不然。既知審實,懷用悼灼,庶欲宥全王身,令保卒天年,而王不念顧太后,竟不自免。此天命也,無可奈何!太后其保養幼弱,勉強飲食。諸許願王富貴,人情也。已詔有司,出其有謀者,令安田宅。”於是封燕廣為折奸侯。楚獄遂至累年,其辭語相連,自京師親戚諸侯州郡豪傑及考案吏,阿附相陷,坐死徙者以千數。
十五年,帝幸彭城,見許太后及英妻子於內殿,悲泣,感動左右。建初二年,肅宗封英子種楚侯,五弟皆為列侯,並不得置相臣吏人。元和三年,許太后薨,復遣光祿大夫持節吊祠,因留護喪事,賻錢五百萬。又遣謁者備王官屬迎英喪,改葬彭城,加王赤綬羽蓋華藻,如嗣王儀,追爵,謚日楚厲侯。章和元年,帝幸彭城,見英夫人及六子,厚加贈賜。
種後徙封六侯。卒,子度嗣。度卒,子拘嗣,傳國於後。
濟南安王康,建武十五年封濟南公,十七年進爵為王,二十八年就國。三十年,以平原之祝阿、安德、朝陽、平昌、隰陰、重丘六縣益濟南國。中元二年,封康子德為東武城侯。
康在國不循法度,交通賓客。其後,人上書告康招來州郡奸猾漁陽顏忠,劉子產等,又多遺其繒帛,案圖書,謀議不軌。事下考,有司舉奏之,顯宗以親親故,不忍窮竟其事,但削祝阿、隰陰、東朝陽、安德、西平昌五縣。
建初八年,肅宗復還所削地,康遂多殖財貨,大修宮室,奴婢至千四百人,廄馬千二百匹,私田八百頃,奢侈恣欲,游觀無節。永元初,國傅何敞上疏諫康曰:
蓋聞諸侯之義,制節謹度,然後能保其社稷,和其民人。大王以骨肉之親,享食茅土,當施張政令,明其典法,出入進止,宜有期度,輿馬台隸,應為科品。而今奴婢廄馬皆有千餘,增無用之口,以自蠶食。官婢閉隔,失其天性,惑亂和氣。又多起內第,觸犯防禁,費以巨萬,而功猶未半。夫文繁者質荒,木盛者人亡,皆非所以奉禮承上,傳福無窮者也。故楚作章華以凶,吳興姑蘇而滅,景公千駟,民無稱焉。今數游諸第,晨夜無節,又非所以遠防未然,臨深履薄之法也。願大王修恭儉,遵古制,省奴婢之口,減乘馬之數,斥私田之富,節游觀之宴,以禮起居,則敞乃敢安心自保。惟大王深慮愚言。
康素敬重敞,雖無所嫌忤,然終不能改。
立五十九年薨,子簡王錯嗣。錯為太子時,愛康鼓吹妓女宋閏,使醫張尊招之不得,錯怒,自以劍刺殺尊。國相舉奏,有詔勿案。永元十一年,封錯弟七人為列侯。
錯立六年薨,子孝王香嗣。永初二年,封香弟四人為列侯。香篤行,好經書。初,叔父篤有罪不得封,西平昌侯昱坐法失侯,香乃上書分爵士封篤子丸、昱子嵩,皆為列侯。
香立二十年薨,無子,國絕。
永建元年,順帝立錯子阜陽侯顯為嗣,是為B279王。立三年薨,子悼王廣嗣。永建五年,封廣弟文為樂城亭侯。
廣立二十五年,永興元年薨,無子,國除。
東平憲王蒼,建武十五年封東平公,十七年進爵為王。
蒼少好經書,雅有智思,為人美須髯,腰帶八圍,顯宗甚愛重之。及即位,拜為驃騎將軍,置長史掾史員四十人,位在三公上。
永平元年,封蒼子二人為且侯。二年,以東郡之壽張、須昌,山陽之南平陽、橐、湖陵五縣益東平國。是時中興三十餘年,四方無虞,蒼以天下化平,宜修禮樂,乃與公卿共議定南北郊冠冕車服制度,及光武廟登歌八佾舞數,語在《禮樂》、《輿服志》。帝每巡狩,蒼常留鎮,侍衛皇太后。
四年春,車駕近出,觀覽城第,尋聞當遂校獵河內,蒼即上書諫曰:“臣聞時令,盛春農事,不聚眾興功。傳曰:‘田獵不宿,食飲不享,出入不節,則木不曲直。’此失春令者也。臣知車駕今出,事從約省,所過吏人諷誦《甘棠》之德。雖然,動不以禮,非所以示四方也。惟陛下因行田野,循視稼穡,消搖仿佯,弭節而鏇。至秋冬,乃振威靈,整法駕,備周衛,設羽旄。《詩》云:‘抑抑威儀,惟德之隅。’臣不勝憤懣,伏自手書,乞詣行在所,極陳至誠。”帝覽奏,即還宮。
蒼在朝數載,多所隆益,而自以至親輔政,聲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歸職曰:
臣蒼疲駑,特為陛下慈恩覆護,在家備教導之仁,升朝蒙爵命之首,制書褒美,班之四海,舉負薪之才,升君子之器。凡匹夫一介,尚不忘簞食之惠,況臣居宰相之位,同氣之親哉!宜當暴骸膏野,為百僚先,而愚頑之質,加以固病,誠羞負乘,辱污輔將之位,將被詩人“三百赤紱”之刺。今方域晏然,要荒無儆,將遵上德無為之時也,文官猶可並省,武職尤不宜建。昔象封有鼻,不任以政,誠由愛深,不忍揚其過惡。前事之不忘,來事之師也。自漢興以來,宗室子弟無得在公卿位者。惟陛下審覽虞帝優養母弟,遵承舊典,終卒厚恩。乞上驃騎將軍印綬,退就蕃國,願蒙哀憐。
帝優詔不聽。其後數陳乞,辭甚懇切。五年,乃許還國,而不聽上將軍印綬。以驃騎長史為東平太傅,掾為中大夫,令史為王家郎。加賜錢五千萬,布十萬匹。
六年冬,帝幸魯,征蒼從還京師。明年,皇太后崩。既葬,蒼乃歸國,特賜宮人奴婢五百人,布二十五萬匹,及珍寶服御器物。
十一年,蒼與諸王朝京師。月余,還國。帝臨送歸宮,悽然懷思,乃遣使手詔國中傅曰:“辭別之後,獨坐不樂,因就車歸,伏軾而吟,瞻望永懷,實勞我心,誦及《采菽》,以增嘆息。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其言甚大,副是要腹矣。今送列侯印十九枚,諸王子年五歲已上能趨拜者,皆令帶之。”
十五年春,行幸東平,賜蒼錢千五百萬,布四萬匹。帝以所作《光武本紀》示蒼,蒼因上《光武受命中興頌》。帝甚善之,以其文典雅,特令校書郎賈逵為之訓詁。
肅宗即位,尊重恩禮逾於前世,諸王莫與為比。建初元年,地震,蒼上便宜,其事留中。帝報書曰:“丙寅所上便宜三事,朕親自覽讀,反覆數周,心開目明,曠然發矇。間吏人奏事,亦有此言,但明智淺短,或謂儻是,復慮為非,何者?災異之降,緣政而見。今改元之後,年飢人流,此朕之不德感應所致。又冬春旱甚,所被尤廣,雖內用克責,而不知所定。得王深策,快然意解。《詩》不云乎:‘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思惟嘉謀,以次奉行,冀蒙福應。彰報至德,特賜王錢五百萬。”
後帝欲為原陵、顯節陵起縣邑,蒼聞之,遽上疏諫曰:
伏聞當為二陵起立郭邑,臣前頗謂道路之言,疑不審實,近令從官古霸問涅陽主疾,使還,乃知詔書已下。竊見光武皇帝躬履儉約之行,深睹始終之分,勤勤懇懇,以葬制為言,故建設陵地,具稱古典,詔曰‘無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孝明皇帝大孝無違,奉承貫行。至於自所營創,尤為儉省,謙德之美,於斯為盛。臣愚以園邑之興,始自強秦。古者丘隴且不欲其著明,豈況築郭邑,建都郛哉!上違先帝聖心,下造無益之功,虛費國用,動搖百姓,非所以致和氣,祈豐年也。又以吉凶俗數言之,亦不欲無故繕修丘墓,有所興起。考之古法則不合,稽之時宜則違人,求之吉凶復未見其福。陛下履有虞之至性,追祖禰之深思,然懼左右過議,以累聖心。臣蒼誠傷二帝純德之美,不暢於無窮也。惟蒙哀覽。
帝從而止。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輒驛使咨問。蒼悉心以對,皆見納用。
三年,帝饗衛士於南宮,因從皇太后周行掖庭池閣,乃閱陰太后舊時器服,愴然動容,乃命留五時衣各一襲,及常所御衣合五十篋,余悉分布諸王主及子孫在京師者各有差。特賜蒼及琅邪王京書曰:
中大夫奉使,親聞動靜,嘉之何已!歲月騖過,山陵浸遠,孤心悽愴,如何如何!間饗衛士於南宮,因閱視舊時衣特,聞於師曰:“其物存,其人亡,不言哀而哀自至。”信矣。惟王孝友之德,亦豈不然!今送光烈皇后假糹介帛巾各一,及衣一篋,可時奉瞻,以慰《凱風》寒泉之思,又欲令後生子孫得見先後衣服之制。今魯國孔氏,尚有仲尼車輿冠履,明德盛者光靈遠也。其光武皇帝器服,中元二年已賦諸國,故不復送。並遺宛馬一匹,血從前EF2D上小孔中出。常聞武帝歌天馬,沾赤汗,今親見其然也。頃反虜尚屯,將帥在外,憂念遑遑,未有閒寧。願王寶精神,加供養。苦言至戒,望之如渴。
六年冬,蒼上疏求朝。明年正月,帝許之。特賜裝錢千五百萬,其餘諸王各千萬。帝以蒼冒涉寒露,遣謁者賜貂裘,及太官食物珍果,使大鴻臚竇固持節郊迎。帝乃親自循行邸第,豫設帷床,其錢帛器物無不充備。下詔曰:“《禮》雲伯父歸寧乃國,《詩》雲叔父建爾元子,敬之至也。昔蕭相國加以不名,優忠賢也。況兼親尊者乎!其沛、濟南、東平、中山四王,贊皆勿名。”蒼既至,升殿乃拜,天子親答之。其後諸王入宮,輒以輦迎,至省B2 2B乃下。蒼以受恩過禮,情不自寧,上疏辭曰:“臣聞貴有常尊,賤有等威,卑高列序,上下以理。陛下至德廣施,慈愛骨肉,既賜奉朝請,咫尺天儀,而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 事過典故, 臣惶怖戰慄, 誠不自安, 每會見,DD22DC7C無所措置。此非所以章示群下。安臣子也。”帝省奏嘆息,愈褒貴焉。舊典,諸王女皆封鄉主,乃獨封蒼五女為縣公主。
三月,大鴻臚奏遣諸王歸國,帝特留蒼,賜以秘書,列仙圖、道術秘方。至八月飲酎畢,有司復奏遣蒼,乃許之。手詔賜蒼曰:“骨肉天性,誠不以遠近為親疏,然數見顏色,情重昔時。念王久勞,思得還休,欲署大鴻臚奏,不忍下筆,顧授小黃門,中心戀戀,惻然不能言。”於是車駕祖送,流涕而訣。復賜乘輿服御,珍寶輿馬,錢布以億萬計。
蒼還國,疾病,帝馳遣名醫,小黃門侍疾,使者冠蓋不絕於道。又置驛馬千里,傳問起居。明年正月薨,詔告中傅,封上蒼自建武以來章奏及所作書、記、賦、頌、七言、別安、歌詩,並集覽焉。遣大鴻臚持節,五官中郎將副監喪,及將作使者凡六人,令四姓小侯諸國王主悉會詣東平奔喪,賜錢前後一億,布九萬匹。及葬,策曰:“惟建初八年三月己卯,皇帝曰:咨王丕顯,勤勞王室,親受策命,昭於前世。出作蕃輔,克慎明德,率禮不越,傅聞在下。吳天不弔,不報上仁,俾屏餘一人,夙夜{艹冗}々,靡有所終。今詔有司加賜鸞輅乘馬,龍旂九旒,虎賁百人,奉送王行。匪我憲王,其孰離之!魂而有靈,保茲寵榮。嗚呼哀哉!”
立四十五年,子懷王忠嗣。明年,帝乃分東平國封忠弟尚為任城王,餘五人為列侯。
忠立一年薨,子孝王敞嗣。元和三年,行東巡守,幸東平宮,帝追感念蒼,謂其諸子曰:“思其人,至其鄉;其處在,其人亡。”因泣下沾襟,遂幸蒼陵,為陳虎賁、鸞輅、龍旂,以章顯之,祠以太牢,親拜祠坐,哭泣盡哀,賜御劍於陵前。初,蒼歸國,驃騎時吏丁牧、周栩以蒼敬賢下土,不忍去之,遂為王家大夫,數十年事祖及孫。帝聞,皆引見於前,既愍其淹滯,且欲揚蒼德美,即皆擢拜議郎。牧至齊相,栩上蔡令。永元十年,封蒼孫梁為矜陽亭侯,敞弟六人為列侯。敞喪母至孝,國相陳珍上其行狀。永寧元年,鄧太后增邑五千戶,又封蒼孫二人為亭侯。
敞立四十八年薨,子頃王端嗣。立四十七年薨,子凱嗣;立四十一年,魏受禪,以為崇德侯。
論曰:孔子稱“貧而無諂,富而無驕,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若東平憲王,可謂好禮者也。若其辭至戚,去母后,豈欲苟立名行而忘親遺義哉!蓋位疑則隙生,累近則喪大,斯蓋明哲之所為嘆息。嗚呼!遠隙以全忠,釋累以成孝,夫凱憲王之志哉!東海恭王遜而知廢,“為吳太伯,不亦可乎”!
任城孝王尚,元和元年封,食任城、亢父、樊三縣。
立十八年薨,子貞王安嗣。永元十四年,封母弟福為桃鄉侯。永初四年,封福弟亢為當塗鄉侯。安性輕易貪吝,數微服出入,游觀國中,取官屬車馬刀劍,下至衛士米肉,皆不與直。元初六年,國相行弘奏請廢之。安帝不忍,以一歲租五分之一贖罪。
安立十九年薨,子節王崇嗣。順帝時,羌虜數反,崇輒上錢帛佐邊費。及帝崩,復上錢三百萬助山陵用度,朝廷嘉而不受。立三十一年薨,無子,國絕。
延熹四年,桓帝立河間孝王子參戶亭侯博為任城王,以奉其祀。博有孝行,喪母服制如禮,增封三千戶。立十三年薨,無子,國絕。
熹平四年,靈帝復立河間貞王建子新昌侯佗為任城王,奉孝王后。立四十六年,魏受禪,以為崇德侯。
阜陵質王延,建武十五年封淮陽公,十七年進爵為王,二十八年就國。三十年,以汝南之長平、西華、新陽、扶樂四縣益淮陽國。
延性驕奢而遇下嚴烈。永平中,有上書告延與姬兄謝弇及姊館陶主婿駙馬都尉韓光招奸猾,作圖讖,祠祭祝詛。事下案驗,光、弇被殺,辭所連及,死徙者甚眾。有司奏請誅延,顯宗以延罪薄於楚王英,故特加恩,徙為阜陵王,食二縣。
延既徙封,數懷怨望。建國中,復有告延與子男魴造逆謀者,有司奏請檻車征詣廷尉詔獄。肅宗下詔曰:“王前犯大逆,罪惡尤深,有同周之管、蔡,漢之淮南。經有正義,律有明刑。先帝不忍親親之恩,枉屈大法,為王受愆,群下莫不惑焉。今王曾莫悔悟,悖心不移,逆謀內潰,自子魴發,誠非本朝之所樂聞。朕惻然傷心,不忍致王於理,今貶爵為阜陵侯,食一縣。獲斯辜者,侯自取焉。於戲誡哉!”赦魴等罪勿驗,使謁者一人監護延國,不得與吏人通。
章和元年,行幸九江,賜延書與車駕會壽春。帝見延及妻子,愍然傷之,乃下詔曰:“昔周之爵封千有八百,而姬姓居半者,所以楨幹王室也。朕南巡,望淮、海,意在阜陵,遂與侯相見,侯志意衰落,形體非故,瞻省懷感,以喜以悲。今復侯為阜陵王,增封四縣,並前為五縣。”以阜陵下濕,徙都壽春,加賜錢千萬,布萬匹,安車一乘,夫人諸子賞賜各有差。明年入朝。
立五十一年薨,子殤王沖嗣,永元二年,下詔盡削除前班下延事。
沖立二年薨,無嗣,和帝復封沖兄魴,是為頃王。永元八年,封魴弟十二人為鄉、亭侯。
魴立三十年薨,子懷王恢嗣。延光三年,封恢兄弟五人為鄉、亭侯。
恢立十年薨,子節王代嗣。陽嘉二年,封代兄便親為勃B27A亭侯。
代立十四年薨,無子,國絕。
建和元年,桓帝立勃B27A亭侯便親為恢嗣,是為恭王。立十三年薨,子孝王統嗣。立八年薨,子王赦立;建安中薨,無子,國除。
廣陵思王荊,建武十五年封山陽公,十七年進爵為王。
荊性刻急隱害,有才能而喜文法。光武崩,大行在前殿,荊哭不哀,而作飛書,封以方底,令蒼頭詐稱東海王彊舅大鴻臚郭況書與彊曰:
君王無罪,猥被斥廢,而兄弟至有束縛入牢獄者。太后失職,別守北宮,及至年老,遠斥居邊,海內深痛,觀者鼻酸。及太后屍柩在堂,洛陽吏以次捕斬賓客,至有一家三屍伏堂者,痛甚矣!今天下有喪,已弩張設甚備。間梁松敕虎賁史曰:“吏以便宜見非,勿有所拘,封侯難再得也。”郎宮竊悲之,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爭欲思刻賊王以求功,寧有量邪!若歸併二國之眾,可聚百萬,君王為之主,鼓行無前,功易於太山破雞子,輕於四馬載鴻毛,此湯、武兵也。今年軒轅星有白氣,星家及喜事者,皆雲白氣者喪,軒轅女主之位。又太白前出西方,至午兵當起。又太子星色黑,至辰日輒變赤。夫黑為病,赤為兵,王努力卒事。高祖起亭長,陛下興白水,何況於王陛下長子,故副主哉!上以求天下事必舉,下以雪除沉沒之恥,報死母之仇。精誠所加,金石為開。當為秋霜,無為檻羊。雖欲為檻羊,又可得乎!竊見諸相工言王貴,天子法也。人主崩亡,閭閻之伍尚為盜賊,欲有所望,何況王邪!夫受命之君,天之所立,不可謀也。今新帝人之所置,強者為右。願君王為高祖、陛下所志,無為扶蘇、將閭叫呼天地。
彊得書惶怖,即執其使,封書上之。
顯宗以荊母弟,秘其事,遣荊出止河南宮。時西羌反,荊不得志,冀天下因羌驚動有變,私迎能為星者與謀議。帝聞之,乃徙封荊廣陵王,遣之國。其後荊復呼相工謂曰:“我貌類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未?”相者詣吏告之,荊惶恐,自系獄。帝復加恩,不考極其事,下詔不得臣屬吏人,惟食租如故,使相、中尉謹宿衛之。荊猶不改。其後使巫祭祀祝詛,有司舉奏,請誅之,荊自殺。立二十九年死。帝憐傷之,賜謚曰思王。
十四年,封荊子元壽為廣陵侯,服王璽綬,食荊故國六縣;又封元壽弟三人為鄉侯。明年,帝東巡狩,征元壽兄弟會東平宮,班賜御服器物,又取皇子輿馬,悉以與之。建初七年,肅宗詔元壽兄弟與諸王俱朝京師。
元壽卒,子商嗣。商卒,子條嗣,傳國於後。
臨淮懷公衡,建武十五年立,未及進爵為王而薨,無子,國除。
中山簡王焉,建武十五年封左翊公,十七年進爵為王。焉以郭太后少子故,獨留京師。三十年,徒封中山王。永平二年冬,諸王來會辟雍,事畢歸蕃,詔焉與俱就國,從以虛賁官騎。焉上疏辭讓,顯宗報曰:“凡諸侯出境,必備左右,故夾谷之會,司馬以從。今五國各官騎百人,稱BE5A前行,皆北軍胡騎,便兵善射,弓不空發,中必決眥。夫有文事必有武備,所以重蕃職也。王其勿辭。”帝以焉郭太后偏愛,特加恩寵,獨得往來京師。十五年,焉姬韓序有過,焉縊殺之,國相舉奏,坐削安險縣。元和中,肅宗復以安險還中山。
立五十二年,永元二年薨。自中興至和帝時,皇子始封薨者,皆賻錢三千萬,布三萬匹;嗣王薨,賻錢千萬、布萬匹。是時,竇太后臨朝,竇憲兄弟擅權,太后及憲等,東海出也,故睦於焉而重於禮,加賻錢一億。詔濟南、東海二王皆會。大為修冢塋,開神道,平夷吏人冢墓以千數,作者萬餘人。發常山、巨鹿、涿郡柏黃腸雜木,三郡不能備,復調余州郡工徒及送致者數千人。凡徵發搖動六州十八郡,制度余國莫及。
子夷王憲嗣。永元四年,封憲弟十一人為列侯。
憲立二十二年薨,子教王弘嗣。永寧元年,封弘二弟為亭侯。
弘立二十八年薨,子穆王暢嗣。永和六年,封暢弟荊為南鄉侯。
暢立三十四年薨,子節王稚嗣,無子,國除。
琅邪孝王京,建武十五年封琅邪公,十七年進爵為王。
京性恭孝,好經學,顯宗尤愛幸,賞賜恩寵殊異,莫與為比。永平二年,以太山之蓋、南武陽、華,東萊之昌陽、盧鄉、東牟六縣益琅邪。五年,乃就國。光烈皇后崩,帝悉以太后遺金寶財物賜京。京都莒,好修宮室,窮極伎巧,殿館壁帶皆飾以金銀。數上詩賦頌德,帝嘉美,下之史官。京國中有城陽景王祠,吏人奉祠。神數下言宮中多不便利,京上書願徙宮開陽,以華、蓋、南武陽、厚丘、贛榆五縣易東海之開陽、臨沂,肅宗許之。立三十一年薨,葬東海即丘廣平亭,有詔割亭屬開陽。
子夷王宇嗣。建初七年,封宇弟十三人為列侯。元和元年,封孝王孫二人為列侯。
宇立二十年薨,子恭王壽嗣。永初元年,封壽弟八人為列侯。
立十七年薨,子貞王尊嗣,延光二年,封尊弟四人為鄉侯。
尊立十八年薨,子字王據嗣。永和五年,封據弟三人為鄉侯。
據立四十七年薨,子順王容嗣,初平元年,遣弟邈至長安奉章貢獻,帝以邈為九江太守,封陽都侯。
容立八年薨,國絕。
初,貌至長安,盛稱東郡太守曹操忠誠於帝,操以此德於邈。建安十一年,復立容子熙為王。在位十一年,坐謀欲過江,被誅,國除。
贊曰:光武十子,胙土分王。沛獻尊節,楚英流放。延既怨詛,荊亦觖望。濟南陰謀,琅邪驕宕。中山、臨淮,無聞夭喪。東平好善,辭中委相。謙謙恭王,實惟三讓。
譯文
(劉強、劉輔、劉康、劉延、劉焉,劉英,顯宗、劉蒼、劉荊、劉衡、劉京)
光武十王列傳序
光武皇帝有十一個兒子:郭皇后生了東海恭王劉強、沛獻王劉輔、濟南安王劉康、阜陵質王劉延、中山簡王劉焉,許美人生了楚王劉英,光烈皇后生了顯宗、東平憲王劉蒼、廣陵思王劉荊、臨淮懷公劉衡、琅笽孝王劉京。
◆東海恭王劉強傳,建武二年(26),立母郭氏做皇后,劉強做皇太子。十七年(42)郭皇后被廢,劉強憂愁不安,多次通過左右及諸王陳述他的心愿,願意備蕃國。光武帝於心不忍,遲遲回答,幾年後才同意。十九年(44),劉強被封為東海王。二十八年(53),到了封地。皇帝認為劉強被廢不因為本身有過失,而且去就有禮,所以優待大封,兼食邑魯郡,共有二十九縣。並賜給虎賁旄頭,宮殿中設有鐘鼓之懸,還有乘輿。劉強到了封地,幾次上書讓還東海,又托皇太子堅決辭讓。皇帝不許可,深深地嘉許嘆息,把劉強的奏章宣示給公卿過目。起初,魯恭王好建宮室,起造靈光殿,十分壯麗,這時還存在,所以皇上下詔讓劉強以魯為國都。
中元元年(89)入朝,跟從皇上封禪泰山,於是留在京師。第二年春,皇帝死了。冬天,劉強回到封地。
永平元年(58),劉強生病,顯宗派中常侍釒旬盾令將太醫乘驛車去看病,詔沛王劉輔、濟南王劉康、淮陽王劉延等到魯。等到劉強死時,臨終上疏謝道:“臣蒙天恩得備蕃輔,特受二國,宮室禮樂,事事與眾不同,大德崇高無量,一直沒有報答。而自己修身不謹,連年生病,被朝廷憂念。皇太后、陛下可憐我,內心感動,幾次派使者太醫令丞方伎道術,絡繹不絕。臣每想到厚恩,不知該說什麼好。臣內自檢查,氣力羸弱,日夜漸困,最終不再望見朝廷宮闕,奉承帷幄,孤負皇上的重恩,只得銜恨於九泉之下。臣身既然短命孤弱,又使皇太后、陛下憂慮,的確悲慟慚愧。兒子劉政,本是小人,猥當襲臣之後,一定不是全利之法。內心愿送還東海郡。天恩同情臣下,以為臣沒有多的男兒,安排臣的三個女兒為小國侯,這是臣私計天恩,不敢忘記。今天下正逢光武帝駕崩的大憂,只願陛下加意供養皇太后,數進御餐。臣強困劣,言不能盡意。希望感謝諸王,沒想到承不復相見了。”天子看了書非常難過,從太后出幸津門亭發哀。派大司空持節護喪事,大鴻臚副,宗正、將作大匠視喪事,贈以特殊禮節,升龍、旄頭、鸞輅、龍..、虎賁百人。
詔楚王劉英、趙王劉栩、北海王劉興、館陶公主、比陽公主及京師京戚四姓夫人、小侯都來會葬。帝追想到劉強深執謙儉,不想厚葬來違背他的意思,於是特詔中常侍杜岑及東海傅相道“:王恭謙好禮,以德自終,遣送之物,務從約省,衣服能夠斂形,茅車瓦器,物減於制,以表彰王的特立獨行之志。將作大匠留起陵廟。”劉強立十八年,年紀三十四歲。子靖王劉政為嗣。
◆沛獻王劉輔傳,劉輔在建武十五年(40)封為右翊公。十七年(42),郭后廢為中山太后,所以劉輔徙為中山王,並食常山郡。二十年(45),又徙封為沛王。當時禁網還疏,諸王都在京師,爭修名譽,爭著禮遇四方賓客,壽光侯劉鯉,更始帝的兒子,得到了劉輔的寵幸。劉鯉埋怨劉盆子害死了他的父親,借著劉輔結交的賓客,報殺劉盆子之兄故式侯劉恭,劉輔因此坐牢,三天才放出來。自此以後,諸王賓客多受刑罰,各依法度辦事。
二十八年(53),到了封地。中元二年(58),封劉輔之子劉寶為沛侯。永平元年(58),封劉寶之弟劉嘉為僮侯。劉輔矜嚴有法度,喜好經書,善於講《京氏易》、《孝經》、《論語》傳及圖讖,寫有《五經論》,當時叫《沛王通論》。在封地謹慎有節,終始如一,稱為賢王。顯宗敬重他,幾次加賞賜。劉輔立四十六年而死,兒子厘王劉定為嗣。
◆楚王劉英傳,劉英於建武十五年(40)封為楚公,十七年(42)進爵為王,二十八年(53)到了封地。母親許氏沒有得過寵,所以劉英之國最貧最小。
三十年(55),皇下把臨淮之取慮、須昌二縣加進楚國。自顯宗做太宗時,劉英常獨自歸附太子,太子特別親愛他。等到太子即位,幾次受到賞賜。永平元年(58)特封劉英舅子許昌為龍舒侯。劉英少年時好遊俠,與賓客交往,晚年更喜黃帝、老子,學佛教齋戒祭祀。
八年(66),詔令天下的死罪之人都可用縑贖罪。劉英派郎中令奉黃縑白紈三十匹到國相那裡說“:記在蕃輔,過惡很多,歡喜大恩,奉送縑帛,以贖愆罪。”國相向上匯報。詔書批示道“:楚王誦黃帝老子之微言,喜好佛教的仁祠,薭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何疑,當有悔吝?將所交的縑帛退還,來幫助沙門近住之僧侶作一次盛饌。”於是班示給諸國中傅。劉英後來就大肆交結方士,製作金龜玉鶴,刻文字以為符瑞。
十三年(71),男子燕廣控告劉英與漁陽王平、顏忠等造作圖書,有謀反之意,案情交下審理。有司奏稱劉英招聚奸猾之徒,造作圖讖,擅相官秩,設諸侯王公將軍二千石,大逆不道,請求殺了他。皇帝以為親親不忍,於是廢了劉英,遷徙到丹陽涇縣,賜湯沐邑五百戶。派大鴻臚持節護送,使伎人奴婢鼓吹相隨,還允許他乘衣車,持兵弩,行道射獵,極意自尋歡樂。男女為侯主的,食邑照舊。楚太后不必上交璽綬,留在楚宮居住。第二年,劉英到了丹陽,自殺。立國三十三年,國除。皇帝下詔派光祿大夫持節吊祠,贈..依法辦事,加賜列侯印綬,用諸侯之禮葬於涇。派中黃門守護他的妻子。全部遷出楚官屬無辭語者。制詔給許太后說:“國家聽說楚國的事,希望他不是這樣。已經查明真相,內心感到焦灼不安,本想原諒他保全其身體,使他活到年老,可是王不念顧太后,竟不自免而死去。這是天命如此,無可奈何!太后其保養幼弱,勉強增進飲食。諸許願王富貴,這是人之常情,已經下詔有司,趕出那些參與謀反者,令安田宅。”於是封燕廣為折奸侯。楚獄拖了幾年,那些辭語有牽連的,從京師親戚諸侯州郡豪傑及考案官吏,阿附相諂,犯死罪和充軍的達千數人。
十五年(73),皇上巡幸彭城,見許太后及劉英子於內殿,悲哀哭泣,感動左右。建初二年(78),肅宗封劉英之子為楚侯,五弟都為列侯,並不得設相臣吏人。元和三年(87),許太后死了,皇上又派光祿大夫持節吊祠,於是留護喪事。賻錢五百萬。又派謁者備王官屬近劉英喪,改葬於彭城,加王赤綬羽蓋華藻,如嗣王的禮儀,追爵,謚叫楚厲侯。
章和元年(87),皇帝巡幸彭城,見劉英之夫人和她的六個兒子,厚加賜贈。
◆濟南安王劉康傳,劉康,建武十五年(40)封為濟南公,十七年(42)進爵為王,二十八年(53)到封地。三十年(55),朝廷又把平原的祝阿、安德、朝陽、平昌、隰陰、重丘六縣加進濟南國。
中元二年(58),封劉康之子劉德為東武城侯。劉康在封地不遵守法度,交往賓客。後來,有人上書告劉康招來州郡奸猾之徒漁陽顏忠、劉子產等,又送很多縑帛,案圖書,謀議不軌。案情下達考核,有司舉奏之,顯宗認為是親屬的緣故,不忍心尋根究底,只削除祝阿等五縣。
建初八年(84),肅宗又發還所削之地,劉庸就多殖財貨,大修宮室,養奴婢至一千四百人,廄中養馬一千二百匹,私田八百頃,奢侈恣欲,游觀也無節制。永元初年,國傅何敞上疏諫劉康道:“聽說諸侯的本義,制節謹度,然後能保其國土,和睦其百姓。大王以骨肉之親,享食茅土,應當施張政令,明其典法,出入進止,應有期度,輿馬台隸,應有規定。可現在奴婢廄馬都有千多,增添無用的丁口,以自蠶食。宮婢關在裡面,失去其天性,惑亂和氣。又多起內宅,觸犯防禁,費用巨萬,而工程還不到一半。文繁雜就實質荒,土木建築太多就使人亡,都不是奉禮承上,傳福無窮的辦法。所以楚國作章華宮而遭凶,吳王築姑蘇台而國滅,齊景公養千匹馬,百姓不稱讚。現在數游諸第,早晚無節制,又不是遠防未然,臨深履薄的做法。願大王修恭儉之德,遵守古制,減少奴婢之口,省去乘馬之數,排除私田之富,節游觀之宴,按禮起居,那么我才敢安心自保。希大王深慮愚言。”劉康素來敬重何敞,雖然沒有牴觸情緒,但始終不能改過。劉康立五十九年而死,兒子簡王劉錯嗣。
◆東平憲王劉蒼傳,劉蒼,建武十五年(40)封為東平公,十七年(42)進爵為王。劉蒼少年時好讀經書,頗有智慧,為人長得一臉好鬍鬚,腰圍粗壯,顯宗十分愛重他。等到即位,封蒼為驃騎將軍,設長史掾史員四十人,位在三公之上。永平元年(58),封蒼之子二人為懸侯。二年(60)將東郡之壽張、須昌,山陽之南平陽、囊、湖陵五縣加進東平國。這時中興三十多年,四方沒有憂患,劉蒼認為天下化平,應修禮樂,便與公卿共同議定南北郊冠冕車服制度,及光武廟登歌八佾舞數,語在《禮樂》、《輿服志》。皇帝每次巡狩,劉蒼常留下鎮守,侍衛皇太后。四年(62)春,皇上車駕近出,觀覽城市房屋,不久聽說將到河內狩獵,劉蒼上書勸阻道“:臣聽說時令,盛春農事很忙,不可聚眾興功。古書說:‘田獵不宿,食飲不享,出入不節,則木不曲直。’這是失春令的做法。臣知車駕今出,事從約省,所過之處吏人諷誦《甘棠》之德。即使這樣,動作不依禮節,不是給四方示範。希陛下巡行田野,看看莊稼,消遙仿佯,按節而回。到了秋冬,才振威靈,整法駕,備周衛,設羽旄。《詩經》上說:‘抑抑威儀,惟德之隅。’(大意:人有威儀,如宮室之制。)臣不禁內心憂慮,伏自手書,求在陛下到達之處,表達一片至誠。”帝看了後,立即回宮。劉蒼在朝數年,做了許多有益之事,可自己覺得以至親輔政,聲望一天天高,內心有些不安,便上疏請求歸職道:“臣蒼疲駑之才,特被陛下慈恩庇護,在家受了許多教導,升朝蒙爵命之旨,制書獎勵,頒之四海,舉小人之才,升君子之器。一個匹夫,還不忘一籃飯的恩惠,況臣居宰相的位子,有手足之情。應當死在野外,做百官的表率,可是愚頑之質,加以有病在身,的確羞於負乘,辱污輔將之位,將受到詩人‘三百赤紱’(指無德而居高位)的諷刺。現在方域平安,邊遠沒有警訊,正是遵守上德無為而治之時,文官還可並省,武職更不應增建。古時象被舜封於有鼻,不任政事,由於君王之愛至深,不忍揚其過惡。前事之不忘記,正是後事之師表。從漢興以來,宗室子弟沒有在公卿高位的。希陛下審覽虞舜優養母弟的做法,遵守舊典,終卒厚恩。求送上驃騎將軍大印,退到自己的封地,希得到愛憐。”帝優詔不聽。以後多次陳上,辭語十分懇切。
五年(63)才許還國,但不接上將軍印綬。以輕騎長史為東平太傅,掾為中大夫,令史為王家郎。加賜錢五千萬,布十萬匹。六年(64)冬,帝巡幸魯國,召劉蒼跟著回京師。第二年,皇太后死了。葬後,劉蒼才回封地,皇上特賜奴婢五百人,布二十五萬匹,和珍寶服飾器物。十一年(69)劉蒼與諸王朝京師。月余,回國。帝臨送回宮,悽然懷念,於是派使者持手詔繪國中傅道:“辭別之後,獨坐不樂,於是就乘車回來,伏在車前橫木上吟詩:瞻望永懷,實勞我心,誦及《采菽》,以增嘆息。前些時候問東平王在家何等快樂,王說做好事最快樂,其言甚大,說到內心深處了。今送列侯印十九枚,諸王子年五歲以上能夠趨拜的,都叫他們帶上。”十五年(73)春,皇帝行幸東平,賜劉蒼錢一千五百萬,布四萬匹。皇上把所作《光武本紀》給劉蒼看,劉蒼於是上一篇《光武受命中興頌》。皇上認為很好,文章很典雅,特令校書郎賈逵作註解。肅宗即位,對劉蒼的尊重恩禮超過前代,諸王沒有誰能和他相比。
建初元年(76),地震,劉蒼上書談到幾件事,其事留在禁中。皇上回信道“:丙寅所上書談到的幾件事,我親自閱讀,反覆幾遍,心開目明,似乎明白了許多。平時吏人奏事,也有這話,但是明智淺短,有的說倘若這樣,又考慮是錯誤的。為什麼呢?災異的降臨,因政治而出現。現在改元之後,年歲饑荒,百姓流散,這是我的德薄造成的。又冬春兩季乾旱太甚,面積很廣,即使內用克責,而不知所定。得到王的深策,快然意解。《詩經》不是說過:‘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想到你的一些好主意,決定依次照辦,希望得到好的報應。為了表彰你的美德,特賜王錢五百萬。”後來皇帝想替原陵、顯節陵修縣邑,劉蒼聽說了,連忙上疏道:“聽說您將替二陵起立郭邑,臣以前以為是道聽途說,不大實在,近來派從官古霸探視涅陽公主的病,使者回來,才知道詔書已經下來。臣見過光武皇帝親自履行儉約的品德,深睹始終之分,勤勤懇懇,用葬制來說,所以建設陵地,都是按古典辦事,詔書說過:‘毋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孝明皇帝大孝不違背教訓,認真執行。至於自己所營創,尤其儉省,謙德之美,達到了極點。臣下愚笨之見,以為園邑的興建,從強秦開始。古時墓而不墳,不想讓它顯眼,何況築城郭,建都郛呢!上違先帝的聖心,下造無益的工程,虛費國家財用,動搖百姓之心,不是致和氣、求豐年的辦法。又按吉凶俗數來說,也不想無故修繕丘墓,有所興起,考之古法就不合,查之現在也違背人心,求之吉凶也不見有福。陛下履行舜帝的至性,追祖禰之深思,然而怕左右議論,以累及聖心。臣蒼的確傷二帝純德之美,不暢於無窮。只想得到您的觀覽。”皇上聽從了,停止了作為。從此朝廷有可疑的政事,就派快馬去徵詢意見。劉蒼全心對答,都被採納套用。
三年(79),皇上在南宮享衛士,劉蒼從皇后走遍了掖庭池閣,皇上看到了陰太后舊時用過的器物,臉上表現出難過的樣子,於是命留五時衣各一襲,和平日所穿衣服共五十篋,其餘全部分給諸王主及在京師的子孫各有不等的數。特賜給劉蒼及琅笽王劉京的書道“:中大夫奉使,親聽到動靜,嘉獎不止。歲月過得很快,山陵漸漸遠隔,孤心忄妻愴,如何如何,日前享衛士於南宮,看到舊時衣物,聽到老師說過‘:其物存,其人亡,不言哀而哀自至。’的確如此。想到王孝友之德,難道不這樣么!今送來光烈皇后假糹介帛巾各一件,和衣一篋,可以時時看看,以慰《凱風》寒泉之思(見《詩經》),又想使後生子孫能見到先後衣服之制。今魯國孔氏,尚有仲尼車輿冠服,說明德盛之人光靈遠垂後世。
光武皇帝的器服,中元二年(58)已賦諸國,所以不再送了。並遣宛馬一匹,血從前..上小孔中流出。常聽說漢武帝歌頌天馬,沾赤汗,現在親眼看到了。目前反虜之兵尚屯,將帥在外,憂念不止,沒有閒寧之日。願王寶貴精神,加意供養。苦言至戒,望之如渴。”六年(62)冬,劉蒼上疏求朝。第二年正月,皇上同意了。特賜裝錢一千二百萬,其餘諸王各一千萬。皇帝以為蒼冒涉寒露,派謁者賜貂裘,及太官食物珍果,使大鴻臚竇固執節在郊外迎接。帝便親自循行邸第,預設帷床,錢帛器物無不充足齊備。下詔書道:“《禮記》說‘伯父歸寧乃國’,《詩經》說‘叔父建爾元子’,這是恭敬至極了。從前蕭相國加以不名,優待忠賢哩!何況兼尊遵親的么!沛、濟南、東平、中山四王,訁贊者都不唱其名。”劉蒼到了之後,升殿便拜,天子親自答禮。以後諸王進宮,都用車子迎接,到省閣才下車。劉蒼認為受恩過禮,情不自安,上疏辭謝道:“臣聽說貴有常尊,賤有等威,卑高列序,上下以理。陛下至德廣施,慈愛骨肉,既賜奉朝請,咫尺得見天儀,而親自屈至尊,降禮於下臣,每次宴享接見,常常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臣非常害怕,的確內心不安,每會見,謙讓得手足不知放在哪裡為好。這不是給群下做榜樣,安撫臣子的辦法。”皇上看了奏摺十分嘆息,更加褒貴起來。舊典,諸王女都封鄉主,只獨封劉蒼五女為縣公主。三月,大鴻臚奏遣諸王回國,皇上特留劉蒼,賜給秘書、列仙圖、道術秘方。到八月飲酎畢,有司又奏遣蒼回國,才同意。皇上寫手詔給劉蒼道:“骨肉天性,的確不因遠近為親疏,然而幾次看見顏色,情重昔時。念王久勞於外,想得到回朝休息,想署大鴻臚奏,不忍心下筆,願授小黃門,中心戀戀,惻然說不出話來。”於是用車駕送行,流著眼淚而別。又賜乘輿服御,珍寶輿馬,錢布以億萬計。劉蒼回國,疾病,皇帝用快馬送御醫,小黃門招扶,使者來往不斷在路上。又設驛馬千里,傳問劉蒼的起居。
第二年正月劉蒼死了,詔告中傅,封上劉蒼自建武以來章奏及所作書、記、賦、頌、七言、別字、歌詩,並集覽。派大鴻臚持節,五官中郎將為副監喪,及將作使者共六人。令四姓小侯諸國王主都集合到東平奔喪,前後賜錢共一億,布九萬匹。等到葬時,策寫道:“惟建初八年三月己卯,皇帝說:咨王丕顯,勤勞王室,親受策命,昭於前世。出作蕃輔,克慎明德,率禮不越,傅聞在下。老天爺不長眼睛,不報上仁,讓我一個人,早晚煢煢孑立,沒有終極。今詔有司加賜鸞輅乘馬,龍..九旒,虎賁百人,奉送王行。不是我的憲王,誰能蒙此恩德!魂如有靈,保此寵榮。嗚呼哀哉!”劉蒼立四十五年,子懷王劉忠嗣。
第二年,皇帝分東平國封劉忠之弟劉尚為任城王,餘五人為列侯。
◆任城孝王劉尚傳,任城孝王劉尚,元和元年(84)封,食任城、亢父、樊等三縣。立十八年(53)而死,子貞王劉安嗣。
◆阜陵質王劉延傳,阜陵質王劉延,建武十五年(40)封淮陽公,十七年(42)進爵為王,二十八年到封地去。三十年(55)朝廷把汝南之長平、西華、新陽、扶樂四縣劃歸淮陽國。劉延生性驕奢而對待部下嚴厲。永平年間,有人上書告劉延與姬兄謝..及姊館陶公主之婿駙馬都尉韓光招募奸猾之徒,作圖讖,祠祭祝詛。案情交下檢查,韓光、謝..被殺,供辭連累所牽連,死罪及遷徙的很多。有司上奏請求殺掉劉延,顯宗認為劉延之罪比楚王劉英要輕,所以特地加恩,改授為阜陵王,食二縣之祿。劉延已經徙封,幾次懷恨在心。建初年間,又有人告劉延與子男劉魴造逆謀的,有司奏請用檻車召劉延到廷尉坐牢。肅宗下詔道“:王前次犯大逆不道之罪,情節重大,和周朝的管叔、蔡叔,漢朝的淮南相等。經有正義,律有明刑。先帝不忍親親之恩,枉屈大法,替王受過,群下沒有不疑惑的。現在王沒有悔悟之意,悖亂之心不改,逆謀從內部攻破,從兒子魴開始,的確不是本朝之所樂聞。朕惻隱傷心,不忍給王處分,今貶爵為阜陵侯,食一縣之祿。這種罪過,是他自取的,嗚呼戒哉!”赦免劉魴等人之罪,不予查究,派謁者一人監護劉延之國,不許與吏人交往。章和元年(87),皇上行幸九江,賜劉延一封信和車駕相會於壽春。皇上看劉延和他的老婆孩子,內心十分難過,於是下詔道“:從前周朝之爵封千又八百,而姓姬的占半數,就是為了鞏固王室。朕此次南巡,向淮、海一帶,意在阜陵,於是與侯相見。看到侯志意衰落,形體大不如前,看了以後十分傷心,又喜又悲。今恢復侯為阜陵王,增封四個縣,連以前共五個縣。”因為阜陵地勢下濕,徙都於壽春,加賜錢千萬,布萬匹,安車一乘,夫人諸子賞賜各有不同。明年入朝。
劉延立五十一年而死,子殤王劉沖嗣。
◆廣陵思王劉荊傳,劉荊,建武十五年(40)封為山陽公,十七年(42)進爵為王。劉荊個性刻急陰險害人,有才能而喜文法。
光武帝死後,靈柩在前殿,劉荊哭而不哀,而寫一封飛書,封以方底,派蒼頭詐稱東海王劉強舅大鴻臚郭況給劉強寫道“:君王無罪,多次被斥廢,而兄弟有被束縛入牢獄的。太后失職,別守北宮,等到年老,遠斥居邊,海內深為痛惜,歡者鼻子發酸。後來太后屍柩在堂,洛陽吏以次捕斬賓客,至有一家三屍伏堂的,痛心極了!現在天下有喪,弓弩張設甚完備,日前梁松敕虎賁史說:‘吏因便宜之事而有非者,當即行之,勿拘常制,因為封侯難再得哩!’郎官私下悲痛,替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人爭想刻賊王以求功,難道有限量嗎!如果歸併二國之眾,可聚集百萬人,君王作主帥,鼓行無前,功勞就比太山壓雞蛋還容易,比四馬載鴻毛還輕,這是湯、武之兵呀!今年軒轅星有白氣,星相家和好事的,都說白氣者喪,軒轅女主之位。又太白星前出西方,至午兵當起。又太子星色黑,至辰日輒變紅。黑為病,赤為兵,王努力卒事。高祖起於亭長,陛下興於白水,何況於王是陛下的長子,故副主呢?上以求天下事必舉,下以雪除沉沒之恥,報死母之仇。精誠所加,金石為開。應作秋霜肅殺之氣,莫作檻羊受制於人,到了那時,即使想做檻羊,又可得嗎!我見到諸相工講王貴相,天子之法。人主崩亡,閭閻之伍尚為盜賊,想有所希望,何況王呢!受命之君,天之所立,不可人謀而得。今新帝人所安排,強者為右。願君王做高祖、陛下所志,不要像扶蘇、將閭叫呼天呀!”劉強收到信後非常害怕,即抓住來使,把書信封住呈上去。顯宗認為劉荊是同母弟,隱瞞其事,遣劉荊出去住在河南宮。這時西羌謀反,劉荊不得志,希望天下因羌禍驚動發生變故,私自找看相的商議。帝聽說後,於是改封劉荊為廣陵王,遣他回封地去。後來劉荊又呼相工並且說“:我面貌像先帝。先帝三十歲得天下,我現在也三十了,可以起兵否?”相工到官吏處告發,劉荊害怕,自己綁著自己進了牢獄。帝又加恩,不追究其事,下詔不許劉荊臣屬吏人,只是食租還照舊,派相,中尉謹宿保衛他。劉荊仍然不改。後來使巫祭祀祝詛,有司舉報,請求殺了他,劉荊自殺。劉荊立二十九年死。帝同情可憐他,賜謚叫思王。
◆臨淮懷公劉衡傳,劉衡,建武十五年(40)立,未及進爵為王而死,無子,國除去。
◆中山簡王劉焉傳,劉焉,建武十五年(40)封左馮翊公,十七年(42)進爵為王,焉是郭太后最小的兒子,獨留在京師。三十年(55)徙封為中山王。永平二年(60)冬,諸王來會辟雍,事畢歸蕃,詔劉焉與他們一起回到封地,用虎賁官騎跟從。劉焉上疏辭讓,顯宗回報說“:凡諸侯出境,必備左右,所以夾谷之會,司馬以從。今五國各有官騎百人,整齊前行,都是北軍胡騎,便兵善射,弓不空發,中必決眥。有文事的一定要有武備,這是重蕃職的意思,王不必推辭吧!”皇上認為劉焉被郭太后偏愛,特加恩寵,獨得往來於京師。十五年(73),劉焉之姬韓序有過失,劉焉縊殺了她,國相舉奏,被削安險縣。元和年間,肅宗又把安險縣還給中山。劉焉立五十二年,永元二年(90)死去。子夷王劉憲嗣。
◆琅王牙孝王劉京傳,劉京,建武十五年(40)封琅笽公,十七年(42)進爵為王。劉京性恭謹孝順,愛好經學,顯宗特別愛幸他,賞賜恩寵特別不同,誰也比不上。永平二年(60)把太山之蓋、南武陽、華,東萊之昌陽、盧鄉、東牟六縣增加給琅笽。五年(63)才到封地去。光烈皇后死了,皇上把太后全部遺金寶財物賜給劉京。劉京建都在莒,好修宮室,窮極伎巧,殿館壁帶都用金銀裝飾起來。多次上詩賦歌頌功德,皇上嘉美他,下之於史官。劉京國中有城陽景王祠,吏人奉祀。神幾次下言宮中多不便利,劉京上書願徙宮於開陽,把華、蓋、南式陽、厚丘、贛榆五縣換東海之開陽、臨沂,肅宗同意了。劉焉立三十一年死去,葬於東海即丘廣平亭,有詔割亭開陽。子夷王劉宇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