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卷一·夜坐

作者:曹廷棟

日未出而即醒,夜方闌而不寐,老年恆有之。黃昏時如輒就寢,則愈不能寐。必坐有頃,坐時先調息以定氣,寒聰掩明,屏除雜想;或行坐功運動一番(“坐功”見二卷《導引》內)。《亢倉子》曰:“體合於心,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合於無。”夜坐如此,即安睡之妙訣。

五臟之精氣,上注於目,坐時燈光照耀,即閉目亦似紅紗罩之,心因目動,遂致淆亂神明,須置隱燈。放翁詩所云“小幟幛燈便細書”是也。使光不射目,兼養目力;若滅燈而坐更妥。《楞嚴經》曰:“開眼見明,名為見外;閉眼見暗,名為見內。”《荀子》曰:“濁明外景,清明內景。”意同。

坐久腹空,似可進食,亦勿輒食,以擾胃氣。《內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或略進湯飲以暖之,酒更不可飲。氣血入夜而伏,酒性動散,兩相妨也。夜不食姜亦此意。

剪燭夜話,此少壯之常,老年若不斂束,愈談笑愈不倦,神氣浮動,便覺難以收攝。鮑氏《皇極經世》注曰:“人之神晝在心,夜在腎。”蓋腎主納氣,談笑則氣不納,氣不納則神不藏,所以終夜無寐,談笑亦足致之。

夜以更點為候,如更點無聞,何所取準?拈香一炷或兩炷,隨其坐之久暫,令每夜同之,則氣血之動定有常,入寢始覺安然。四時夜有長短,各酌其宜可也。予嘗有《秋夜》詩云:“薄醉倦來禁不得,月光窺牖引人看。”凡值月明時,推窗看月,事所恆有,然呼吸間易感風露,為從暖室中頓受涼氣耳。《內經》曰:“因於風露,乃生寒熱。”秋月彌佳,尤宜戒看。

夏夜時刻甚短,即早臥僅及冬夜之半,陳傳良詩:所謂“短夜得眠常不足”,縱未就枕, 宜寢室中坐少頃。至若風檐露院,涼爽宜人,非不快意,但夜氣暗侵,每為病根所伏。大凡快意處,即是受病處,老年人隨事預防,當於快意處發猛省,又不獨此夜坐納涼之一節也。

夜坐乃凝神於靜,所以為寐計耳。按《紫岩隱書》曰:“每夜欲睡時,繞室行千步,始就枕。”其說卻與坐相反,蓋行則身勞,勞則思息,動極而返於靜,亦有其理。首篇論安寢,愚謂有操、縱二法。此夜坐是以靜求靜,行千步是以動求靜,與操縱意相參,可以體驗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