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卷一·散步

作者:曹廷棟

坐久則絡脈滯,居常無所事,即於室內時時緩步,盤鏇數十匝,使筋骸活動,絡脈乃得流通。習之既久,步可漸至千百,兼增足力。步主筋,步則筋舒而四肢健;懶步則筋攣,筋攣日益加懶。偶展數武,便苦氣管,難免久坐傷肉之弊。欲步先起立,振衣定息,以立功諸法,徐徐行一度(“立功”見二卷《導引》內)。然後從容展步,則精神足力,倍加爽健。《荀子》曰:“安燕而氣血不惰,此之謂也。”

飯後食物停胃,必緩行數百步,散其氣以輸於脾,則磨胃而易腐化。《蠡海集》曰:“脾與胃俱屬土,土耕鋤始能生殖,不動則為荒土矣,故步所以動之!”《琅環記》曰:“古之老人,飯後必散步,欲搖動其身以消食也,故後人以散步為消搖。”

《遵生箋》曰:“凡行步時,不得與人語,欲語須住足,否則令人失氣。”謂行步則動氣,復開口以發之,氣遂斷續而失調也。雖非甚要,寢食而外,不可言語,亦須添此一節。

散步者,散而不拘之謂。且行且立,且立且行,須得一種閒暇自如之態。盧綸詩:“白雲流水如閒步”是也。《南華經》曰:“水之性不雜則清。”鬱閉而不流,亦不能清,此養神之道也,散步所以養神。

    偶爾步,欲少遠,須自揣足力,毋勉強。更命小舟相隨,步出可以舟回,或舟出而步回,隨其意之所便。既回,即就便榻眠少頃,並進湯飲以和其氣。元微之詩云:“僶[mǐn]俛[miǎn古同“黽勉”] 還移步,持疑又省躬。”即未免涉於勉強矣。

春探梅、秋訪菊,最是雅事。風日晴和之時,偕二三老友,支筇里許,安步亦可當車。所戒者,乘興縱步,一時客氣為主,相忘疲睏,坐定始覺受傷,悔已無及。

午後坐久微倦,不可便榻即眠,必就臥室安枕移時,或醒或寐,任其自然,欲起即起,不須留戀。《左傳》醫和之言曰:“晦淫惑疾。”註:寢過節則惑亂。既起,以熱水洗面,則眼光倍爽;加薄綿衣暖其背,則肢體俱覺輕健。樂天詩,所謂“一覺閒眠百病消”也。三伏時或眠便榻,另設帳,窗戶俱必密閉。冬月晝臥,當以薄被覆其下體,此時微陽潛長,必溫暖以養之。血氣本喜溫而惡寒,何況冬月。如不以被覆,及起,定覺神色偃[yǎn仰面倒下]蹇[jiǎn跛],遍體加冷,陽微弗勝陰凝也。

長夏晝臥,醒後即進熱飲,以助陽氣,如得微汗亦妙。夏為陽極之候,晝宜動,而臥則反靜,宣達之所以順時。

歐陽公曰:“介甫嘗云:'夏月晝臥,方枕為佳。’”睡久氣蒸枕熱,則轉一方冷處,老年雖不宜受冷,首為陽,不可令熱。況長夏晝臥,枕雖末節,亦取所宜。

《天祿識余》云:“李黃門以午睡為攤飯。”放翁詩:“攤飯橫眠夢蝶床。”此惟年壯胃強方可,老年胃氣既弱,運動尚慮停滯,必待食久既化,胸膈寬然,未倦猶弗臥;少倦及就枕,過此恐又不成寐矣。

坐而假寐,醒時彌覺神清氣爽,較之就枕而臥,更為受益;然有坐不能寐者,但使緘其口、閉其目、收攝其心神,休息片時,足當晝眠,亦堪遣日。樂天詩云:“不作午時眠,日長安可度?”此真老年閒寂之況。

當晝即寢,既寢而起,入夜復寢,一晝夜間,寢興分而二之。蓋老年氣弱,運動久則氣道澀,故寢以節之。每日時至午,陽氣漸消,少息所以養陽;時至子,陽氣漸長,熟睡所以養陰。東坡詩云:“此身正似蠶將老,更盡春光一再眠。”若少壯陽氣方盛,晝寢反令目錯頭重,陽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