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卷一百一十一·報應十(觀音經)

作者:李昉、扈蒙、徐鉉等

竺惠慶 卞悅之 張暢 王玄謨 釋道冏 伏萬壽 彭子喬 釋慧和  齊建安王 毛德祖 李儒俊 沈甲 張達 孫敬德 高荀 史雋 東山沙彌 徐善才 杜智楷 張氏 許儼 僧道憲 成珪 王琦

竺惠慶

宋沙門竺惠慶,廣陵人也,經行修明。元嘉十二年,荊揚大水,惠慶將入廬山。船至江而暴風忽起,同旅已得依浦,唯惠慶舫漂揚中江。風疾浪涌,唯待淪覆。惠慶正心端意,誦觀世音經。洲際之人,望見其舫,迎飆截流,如有數十人牽挽之者,逕到其岸,一舫全濟。(出《法苑珠林》)

卞悅之宋居士卞悅之,濟陰人也。作朝請,居在潮溝。行年五十,未有子息。婦為取妾,復積載不孕。將祈求繼嗣,發願誦觀音經千遍。其數垂竟,妾即有娠,遂生一男。時即元嘉十四年也。(出《冥祥記》)

張暢

宋張暢,常奉持觀音。南譙之構逆也,暢不從,王欲害之。夜夢觀世音曰:“汝不可殺暢!”遂不敢害。及王敗,暢系獄,誦觀世音經千遍,鎖寸寸斷,獄司易之復斷。吏白曰(吏白曰明抄本作少日。):“釋之。”(出《談藪》)

王玄謨

宋太原王玄謨,爽邁不群。北征失律,軍法當死。夢人謂之曰:“汝誦觀世音千遍,可得免禍。”謨曰:“命懸旦夕,千遍何可得?”乃授云:“觀世音,南無佛,與佛有因,與佛有緣,佛法相緣,常樂我情,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念佛不離心。”既而誦滿千遍。將就戮,將軍沈慶之諫,遂免。歷位尚書金紫豫州刺史。(原缺出處。明抄本作出《談藪》)

釋道冏

姚秦沙門釋道冏,弘始十八年,師道懿遣至河南霍山采鍾乳,與同道道朗等四人共行。持炬深穴,入且三里,遇一深流,橫木而過。冏最先濟,後輩墜水而死。時火又滅,冥然昏暗。冏生念已盡,慟哭而已,猶固一心呼觀世音,誓願若蒙出路,供百人會,表報威神。經一宿而見小光炯然,狀若螢火,倏忽之間,穴中盡明。於是見路,得出岩下。由此信悟彌深,屢睹靈異。元嘉十九年,臨川王作鎮廣陵,請冏供養。其年九月,於西齋中作十日觀世音齋。已得九日,夜四更盡,眾僧皆眠,冏起禮拜謝,欲坐禪,忽見四壁有無數沙門,悉半身出見。一佛螺髻,分明了了。有一長人,著平上幘,布褲褶,手把長刀,貌極雄異,捻香授道冏。道冏時不肯受,壁中沙門語云:“冏公可為受香,以覆護主人。”俄而霍然,無所復見。當此之時,都不見眾會諸僧,唯睹置釋迦文行像而已。(出《法苑珠林》)

伏萬壽

伏萬壽,平昌人。宋元嘉十九年在廣陵為衛府參軍,乞假返州。四更初,涉江,長波安流,至中而風起如箭,時又夜,莫知所向。萬壽光奉法,唯一心歸命觀世音,念無間。倏爾與船中數人,同睹北岸有光,狀如村火,喜曰:“此必是陽火也。”回船趨之,未旦而至,問彼人,皆云:“昨夜無燃火者。”於是方悟神力焉。(出《法苑珠林》)

彭子喬

宋彭子喬者,益陽縣人也。任本郡主薄,事太守沈文龍。建元元年,以罪被系。子喬少年嘗出家,還俗後,常誦觀世音經。時文龍盛怒,防械稍急,必欲殺之。子喬憂懼,無復余計,唯至誠誦經,至百餘遍,疲而晝寢。同系者有十許人,亦俱睡。有湘西縣吏杜道榮,亦系在獄,乍寐乍寤,不甚得熟。忽有雙白鶴集子喬屏風上。有頃,一鶴下至子喬邊,時復覺如美麗人。道榮起,見子喬雙械脫在腳外,而械痕猶在焉。道榮驚視,子喬亦寤,共視械咨嗟,問道榮曰:“有所夢不。”答曰:“不夢。”道榮以所見說之,子喬雖知必己,尚慮獄家疑其欲叛,乃取械著之。經四五日而蒙釋放。(出《法苑珠林》)

釋慧和

宋慧和沙門者,京師眾造寺僧也。元(《法苑珠林》二七引元作義,義嘉劉宋晉安王起兵時所建年號。見《宋書鄧琬傳》。)嘉之難,和猶為白衣,屬劉胡部下。胡常遣將士數十人作諜東,和亦預行,行至鵲渚,而值台軍西上,諜眾離散,各逃草澤。和得竄,下至新林,見野老衣服縷弊,和乃以貌整褲褶易其衣,提籃負擔,若類田人。時諸游軍捕此散諜,視和形色,疑而問之。和答對謬略。因被笞掠,登時見斬。和自散走,便恆誦念觀世音經,至將斬時,祈懇彌至。既而軍人揮刃屢跌,三舉三折,並驚而釋之。和於是出家,遂成精業。(出《法苑珠林》)

齊建安王

齊建安王患瘡,念觀音不息,夜夢見觀音,手為傅藥,明旦瘡愈也。(出《感應傳》)

毛德祖

滎陽人毛德祖,初投江南,偷道而過。道逢虜騎所追,伏在路側蓬蒿,半身猶露,分意受死。合家念觀世音,俄然雲起雨注,得免死也。(出《辨正論》)

李儒俊

隊主李儒俊鎮虎牢,為魏虜所圍,危急欲降。夜逾城出,見賊縱橫並臥,儒俊乃一心念觀世音,便過賊處,趨空澤。賊即隨來,儒俊便入草,未及藏伏,賊掩至。儒俊驚恐,一心專念觀音經,忽得馬馳去,因此遂得脫。(出《辨正論》)

沈甲

吳郡人沈甲,被系處死。臨刑市中日,誦觀音名號,心口不息,刀刃自斷,因而被放。一雲,吳人陸暉系獄分死。乃令家人造觀音像,冀得免死。臨刑三刀,其刀皆折。官問之故,答云:“恐是觀音慈力。”及看像項上,乃有三刀痕現,因奏獲免。(出《宣驗記》)

張達

張達有罪系獄,分當受死。乃專念觀世音,鎖械自脫,因遂獲免,終身齋戒。(出《張氏傳》)

孫敬德

東魏孫敬德,天平中,定州募士。奉釋教,嘗造觀音像,自加禮敬。後為劫賊所引,不勝拷楚,忽夢一沙門,令誦救生觀世音千遍。執縛臨刑,誦念數滿,刀自折為三段,膚頸不傷。三易其刀,終折如故。所司以狀奏聞,丞相高歡表請免死。及歸,睹其家觀音像,項有刃跡三。敕寫其經布於世,今謂“高王觀世音經”。自晉、宋、梁、陳、秦、趙國,觀音、地藏、彌勒、彌陀,稱名念誦,得救者不可勝紀。(出《冥祥記》)

高荀

滎陽高荀,年已五十。為殺人被收,鎖頓地牢,分意必死,同牢人云:“努力共念觀音。”荀云:“我罪至重,甘心受誣,何由可免。”同禁勸之,因(因原作日。據明抄本改。)始發心,誓當舍惡行善,專念觀音,不離造次,若得免脫,願起五層浮圖,捨身作奴,供養眾僧。旬日用心,鉗鎖自解。監司驚懼,語荀云:“若佛神憐汝,斬應不死。”臨刑之日,舉刀刃斷,奏得原免。(出《宣驗記》)

史雋

史雋有學識,奉道而慢佛,常語人云:“佛是小神,不足事也。”每見尊像,恆輕誚之。後因病腳攣,種種祈福,都無效驗。其友人趙文謂曰:“經道福中第一,可試造觀音像。”雋以病急,如言鑄像。像成,夢觀音。果得差。(出《宣驗記》)

東山沙彌

隋開皇初,有揚州僧,忘其本名,誦通涅槃,自矜為業。岐州東山下村中沙彌,誦觀世音經。二俱暴死,同至閻羅王所。乃處沙彌金高座,甚敬之。處涅槃僧銀高座,敬心稍惰。僧情大恨,問沙彌住處。既蘇,從南來至岐州,訪得沙彌,具問所由。沙彌云:“每誦觀音,於別所衣淨衣,燒名香咒願,然後乃誦,斯法不怠,更無他術。”謝曰:“吾罪深矣。所誦涅槃。威儀不整。身口不淨。於今驗矣。”(出《法苑珠林》)

徐善才

唐武德中,醴泉縣人徐善才,常修齋戒,誦觀世音經,逾千遍。曾往京城延興寺,修營功德。及還家,道逢胡賊。賊所掠漢人千百,將向洪崖,次第殺之。善才知不免,唯至心念觀音經。當殺之時,了不自覺,至初夜方悟,身在深澗樹枝上,去岸三百餘尺。以手摩項,覺微痛而無傷。漸下樹。循澗南行,可五六十里,天漸曉,去賊已遠,得官路,遂還家。琬法師嘗說此事。(出《法苑珠林》)

杜智楷

杜智楷,曹州離狐人。少好釋典,不仕不娶,被僧衣,隱居太山,以讀誦為事。唐貞觀二十一年,于山中還,忽患疾垂死,以袈裟覆體,昏然如夢。見老母(原本無母字。據明抄本補)及美女十數屢來相擾,智楷端然不動。漸相逼斥,並云:“輿智楷擲置北澗里。”遂總近前,同執捉,有攬著袈裟者。忽齊聲念佛,卻後懺悔,請為造阿彌陀佛,誦觀音菩薩三十餘遍。少間,遂覺體上大汗,即愈。離狐今濟陰也。(出《法苑珠林》)

張氏

陳玄范妻張氏,精心奉佛,恆願自作一金像,終身供養。有願莫從,專心日久,忽有觀世音金像,連光五尺,現高座上。眾嘆其精感所致。(出《辯正論》)

許儼

唐龍朔麟德中,京師永興坊許儼,取魚為業。後患疾,冥然若死,身赤如火,痛似火炙,自云:“但見火車來燒身,官府責取魚多,遣生受罪。”已經數日,乍生乍死。親戚勸作功德,遂造觀音像兩軀,仍令合家不食酒肉,病遂差。(出《法苑珠林》)

僧道憲

唐聖善寺僧道憲,俗姓元氏。開元中,住持於江州大雲寺,法侶稱之。時刺史元某,欲畫觀世音七鋪,以憲練行,委之勾當。憲令畫工持齋潔己,諸彩色悉以乳頭香代膠,備極清淨。元深嘉之。事畢,往預寧斫排,造文殊堂。排成將還,忽然墮水,江流湍急,同侶求拯無由。憲墮水之際,便思念觀世音。見水底有異光,久而視之,見所畫七菩薩,立在左右,謂憲曰:“爾但念南無菩薩。”憲行李如晝。猶知在水底,懼未免死,乃思計云:念阿彌陀佛。又念阿彌佛,其七菩薩並來捧足,將至水上,衣服無所污染,與排相隨,俱行四十餘里。憲天寶初滅度,今江州大雲寺七菩薩見在,兼畫落水事雲耳。(出《廣異記》)

成珪

成珪者,唐天寶初,為長沙尉。部送河南橋木,始至揚州,累遭風水,遺失差眾。揚州所司謂珪盜賣其木,拷掠行夫,不勝楚痛,妄雲破用。揚州轉帖潭府,時班景倩為潭府,嚴察之吏也。長沙府別將錢堂(明抄本堂作“唐”。)揚覲利其使,與景倩左右構成。景倩使覲來收珪等。覲至揚州,以小枷枷珪,陸路遞行。至寧江,方入船,乃以連鎖鎖枷,附於船梁,四面悉皆釘塞,唯開小孔,出入飯食等。珪意若至潭府必死,發揚州,便心念救苦觀世音菩薩。恆一日一食,或時不食,但飲水清齋。經十餘日,至滁口,夕暮之際,念誦懇至。其枷及鎖,忽然開解,形體蕭然,無所累著。伺夜深,舟人盡臥,珪乃拆所釘。拔除出船背。至覲房上,呼曰:“楊覲,汝如我何!”覲初驚起,問何得至此。珪曰:“當葬江魚腹中,豈與汝輩成功耶?”因決意赴水。初至潭底,須臾遇一浮木,中有豎枝,珪騎木抱,得至水面。中夜黑暗,四顧茫然,木既至潭底,又復浮出。珪意至心念觀世音,乃漂然。忽爾翻轉,隨水中木而行。知已至岸,便蘆中潛伏。又江邊多猛獸,往來顧視,亦不相害。至明,投近村,村中為珪裝束,送至滁州。州官寮嘆美,為市驢馬糧食等,珪便入京,於御史台申理。初楊覲既失珪,一時潰散,覲因此亦出家焉。(出《卓異記》,明抄本作出《廣異記》)

王琦

唐王琦,太原人也”居滎陽,自童孺不茹葷血。大曆初,為衢州司戶,性好常持誦觀音經。自少及長,數患重病,其於念誦,無不差愈。(原本愈字下“復念誦無不差愈”六字,據明抄本刪。)念誦之時,必有異類譎詭之狀,來相觸惱,以琦心正不能幹。初琦年九歲時,患病五六日,因不能言。忽聞門外一人呼名云:“我來追汝!”因便隨去。行五十里許,至一府舍,舍中官長大驚云:“何以誤將此小兒來?即宜遣還。”旁人云:“凡召人來,不合放去,當合作使,方可去爾。”官云:“有狗合死。”令琦取狗,訴幼小,不任獨行。官令與使者同去。中路,使者授一丸與琦,狀如球子,令琦擊狗家門。狗出,乃以擲之,狗吞丸立死。官云:“使畢可還。”後又遇病,忽覺四支內有八十二人,眉眼口鼻,各有所守。其有臂腳內者,往來攻其血肉,每至腕節之間,必有相衝擊,病悶不可忍。琦問:“汝輩欲殺我耶?”答云:“為君理病,何殺之有!”琦言:“若理病,當致盛饌哺爾。”鬼等大喜叫肉中。翌日為設食,食畢皆去,所病亦愈。琦先畜一淨刀子,長尺余,每念誦即持之。及患天行,恆置刀床頭,以自衛護。後疾甚,暗中乃力起,念觀世音菩薩。暗忽如晝,見刀刃向上,有僧來,與琦偶坐,問琦此是何刀。琦云:“是殺魔刀。”僧遂奄減。俄有鐵鎚空中下,擊刀,累擊二百餘下,錘悉破碎,而刀不損。又見大鐵鎚水罐可受二百餘石,覆向下,有二大人執杵旁,問琦:“君識此否?”琦答云:“不識。”人云:“此鐵鎚獄也。”琦云:“正要此獄禁魔鬼。”言畢並滅。又見床舁珍饌,可百床,從門而出。又見數百人,皆炫服,列在宅中,因見其亡父,手持一刀,怒云:“無屋處汝!”其人一時潰散,頃之疾愈。乾元中,在江陵,又疾篤,復至心念觀音。遙見數百鬼,乘船而至,遠來飢餓,就琦求食。遂令家人造食,施於庭中,群鬼列坐。琦口中有二鬼躍出,就坐食訖,初雲未了。琦云:“非要衣耶?”鬼言正爾。乃令家人造紙衣數十對,又為緋綠等衫,庭中焚之,鬼著而散,疾亦尋愈。永泰中,又病篤,乃於燈下,澄心誦多心經。忽有一聲如鳥飛,從坐處肉中浸淫向上,因爾口呿不得合,心念此必有魔相惱,乃益澄定,須臾如故。復見床前死屍腫脹,有蛇大如瓮,兼諸鬼,多是先識死人,撩亂爍己。琦閉目,至心誦經二十四遍,寂然而滅。至三十九遍,懈而獲寐,翌日復愈。又其妻李氏,曾遇疾疫癘。琦燈下至心為誦多心經,得四五句。忽見燈下有三人頭,中間一頭,是李氏近死之婢。便聞李氏口中作噫聲,因自扶坐,李瞪目不能言,但以手指東西及上下,狀如見物。琦令奴以長刀,隨李所指斬之,久乃寤云:“王三郎耶。”蓋以弟呼琦。琦問所指云何,李云:“見窗中一人,鼻長數尺;復見床前二物,狀如駱駝;又見屋上悉張朱簾幕,皆被奴刀斫獲斷破,一時消散。琦卻誦經四十九遍,李氏尋愈也。(出《廣異記》)

譯文

竺惠慶 卞悅之 張暢 王玄謨 釋道冏 伏萬壽 彭子喬 釋慧和  齊建安王 毛德祖 李儒俊 沈甲 張達 孫敬德 高荀 史雋 東山沙彌 徐善才 杜智楷 張氏 許儼 僧道憲 成珪 王琦

竺惠慶

南朝宋時僧人竺惠慶是廣陵人,明經而修行。元嘉十二年,荊揚發大水,惠慶將要入廬山,船到江中暴風忽起,他的同旅已經靠岸了,只有惠慶的船漂揚江中,風急浪涌,只等沉沒。惠慶正心正意,誦念觀世音經。岸邊的人,看見他的船。迎著暴風堵住急流,象有幾十個人拉著似的,一直到岸邊,一船的人全得救。

卞悅之

南朝宋時的居士卞悅之,是濟陰人,住在潮溝。年已五十歲,沒有子女。婦人為他娶了妾,還是多年不孕,為求子嗣。發願念觀世音經一千遍。等一千遍將念完,他的妾就有了身孕,於是就生下一男。當時是元嘉十四年。

張暢

南朝宋時的張暢,常年供奉觀世音。張暢不聽從南譙的圖謀叛逆。王想害他。夜裡他夢見觀世音說:“你不可以殺張暢。”於是不敢害暢。等到王敗了,張暢被捕入獄,誦一千遍觀世音經,鎖便一寸寸地斷了。獄司給他換了又斷。獄吏說:“放了他。”

王玄謨

南朝劉宋太原的王玄謨,爽直豪邁而不合群。北征失利。按軍法當處死。夢中看見一個人對他說:“你誦一千遍觀世音經,可以免禍。”玄謨說:“命在旦夕,怎能念上千遍呢?”於是夢中人教他誦念:“觀世音,南無佛,與佛有因,與佛有緣,佛法相緣,常樂我情。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句句從心念,佛經不離心。”不久就念完了一千遍。將要被殺,將軍沈慶之勸諫,才獲免。歷任尚書金紫豫州刺史。

釋道冏

姚秦僧人釋道冏,弘始十八年,師道懿派他到河南霍山去采鍾乳,和同道道朗等四個人一同前往。拿著火把進入深洞,入洞走了三里,遇到一條深水流,靠一橫木渡水。道冏先渡過去了,後面的人都落水而死。當時火又熄滅了。漆黑一片。道冏已沒有活著的念頭,只是痛哭,但還是堅持呼喚觀世音,許願如果能承蒙給予出路,將供奉百人的祭祀,來報達神的威力。過了一宿忽然看見一個小光炯然,其形象螢火,傾刻之間,洞穴中都明亮起來,於是看見了路,才走出岩下。從此他信悟更深,多次目睹這樣的靈異。元嘉十九年,臨川王鎮守廣陵,請道冏在府里供事。那年的九月,在西齋中作十天觀世音齋,已經過了九天,夜裡過了四更天,眾僧們都熟睡了,道冏起身施禮拜謝,剛要坐禪,忽然看見四下里有無數個僧人,都出現了半身。一個佛梳螺鏇形的髮髻,十分分明。有一個高個子,戴著頭巾,穿著布褲子,手拿一把長刀。相貌非常雄偉而奇異,捻著香給道冏,道冏當時不肯接受。四邊的僧人說道:“道冏可以接受香,來保護主人。”不一會兒,什麼再也看不見,當這個時候,也看不見聚會的眾僧,只看見放著的釋迦文行的像罷了。

伏萬壽

伏萬壽,是平昌人。南朝劉宋元嘉十九年在廣陵做衛府參軍,請假回州里。四更初過江,波平浪靜,等到到了江中風如箭起,當時又是深夜,不知去向。萬壽先信奉佛法,把唯一的希望歸於觀世音經,不停止地念。很快地和船上的幾個人,都看見北岸上有光亮,象是村火,高興地說:“這一定是人間的煙火。”於是調回船頭奔去,不到天亮就到了。問那地方的人,他們都說昨天夜裡沒有點燃火光的。於是才明白了是神的力量。彭子喬宋彭子喬者,益陽縣人也。任本郡主薄,事太守沈文龍。建元元年,以罪被系。子喬少年嘗出家,還俗後,常誦觀世音經。時文龍盛怒,防械稍急,必欲殺之。子喬憂懼,無復余計,唯至誠誦經,至百餘遍,疲而晝寢。同系者有十許人,亦俱睡。有湘西縣吏杜道榮,亦系在獄,乍寐乍寤,不甚得熟。忽有雙白鶴集子喬屏風上。有頃,一鶴下至子喬邊,時復覺如美麗人。道榮起,見子喬雙械脫在腳外,而械痕猶在焉。道榮驚視,子喬亦寤,共視械咨嗟,問道榮曰:“有所夢不。”答曰:“不夢。”道榮以所見說之,子喬雖知必己,尚慮獄家疑其欲叛,乃取械著之。經四五日而蒙釋放。(出《法苑珠林》)

彭子喬

南朝劉宋的彭子喬是益陽縣人。任本郡的主薄,給太守沈文龍辦事。建元元年,因罪而被抓。子喬年少時曾經出家,還俗後,常念誦觀世音經。當時文龍很生氣,給他帶的刑具也越來越緊,一定要殺死他。子喬憂懼,再也沒有別的辦法。只是誠心念經,念到一百多遍,因疲勞白天就睡著了。一同被抓的人有十幾個,也都一起入睡。有一個湘西的縣吏杜道榮,也被押在獄中,忽睡忽醒,睡得不很熟,忽見有一雙白鶴落在子喬的屏風上。過了一會兒,一隻鶴下到子喬旁邊,當時又覺得它象是個很美麗的人。道榮起身,看見子喬的雙鐐脫落在腳下,而刑械的痕跡還在。道榮驚訝地看著,子喬也醒了,共同看著刑械驚嘆,問道榮道:“是不是在作夢?”回答說:“沒作夢。”道榮把所看見的告訴他。子喬雖然知道究竟,卻怕看守疑惑他想叛逃,他就又拿出刑械自己戴上。經了四五天而被釋放。

釋慧和

南朝宋時的慧和僧人,是京城眾造寺的和尚。元嘉年間劫難時,慧和還是平民,屬劉胡的部下。劉胡常派將士幾十人作間諜,慧和也準備去,走到鵲渚,正趕上台軍西上。眾間諜都離散了,各自逃到草澤中。慧和得以逃竄,到了新林,看見一個野老衣服襤縷,慧和就用自己看去還算齊整的衣褲換了他的衣服,提著籃子挑著擔子。好象種田的人一樣。當時那些游軍在這裡追捕散離的那些間諜,看慧和的體型和面色,疑惑地查問他,慧和答對不上,於是就被拷打,立刻要被斬首。慧和自從走散後,便堅持誦讀觀世音經,到了將要斬首的時候,祈禱的更加誠摯。軍人揮刀砍他時屢次跌倒,三次舉刀三次刀折,非常驚訝地放了他。慧和於是出家,終於成就了他的修業。

齊建安王

齊朝建安王患了瘡病,念觀世音經不止,夜裡夢見觀世音。親手為他傅藥,第二天早晨瘡就痊癒了。

毛德祖

滎陽人毛德祖,當初投奔江南,偷路而過。道上正遇上敵人的騎兵追趕,就趴在路邊的蓬蒿中,半截身子還露在外面,只等受死。當初全家念觀世音經,突然天陰下起大雨來,他才能夠免於死亡。

李儒俊

隊主李儒俊鎮守虎牢關,被魏兵所圍,十分危急,打算投降。李儒俊便連夜從城牆逃出,看見賊兵橫躺豎臥,就一心念觀世音經,便穿過賊兵處,到達空澤地。賊兵就著來了,儒俊便躲入草中,沒等到藏好,賊兵趕到了。儒俊便驚慌害怕,一心專念觀世音經,忽然得到一匹馬賓士而去,因此得以脫險。

沈甲

吳郡人沈甲,被抓將要處死,在市中臨刑時,誦讀觀音名號,心口不停。刀刃便自斷了。因而被釋放。又有人說:吳郡人陸暉被抓入監獄等死,就讓家人造觀音像。希望能夠免死。臨刑時用了三把刀,刀都斷了。官吏問他原因,答道:“恐怕是觀音的慈悲之力。”等到看觀音像的脖子上有三刀的痕跡。於是上奏赦免了他。

張達

張達有罪被捕入獄,理當受死。於是他就專心念觀世音經,而鎖械自己脫落,因而就得以獲免,此後他便終身齋戒。

孫敬德

東魏的孫敬德,天平年中,是定州的募士。信奉佛教,曾經造觀音像。自己更加禮敬觀音。以後被劫賊強牽挽,受不住拷打痛苦,忽然夢見一個僧人讓他誦觀世音經一千遍來求救。被押赴刑場,臨刑誦念完千遍,刑刀自己斷為三截,而皮膚和脖子都沒有傷。三次換刀,始終象先前那樣斷為三截。主管就以狀奏,丞相高歡奏表請求免死。等到回家,看他家觀世音的像,脖子上有三個刀痕。皇上詔令讓他寫經書流傳世間。今天叫做《高王觀世音經》。在晉、宋、梁、陳、秦、趙國、觀音、地藏、彌勒、彌陀,提名便能念誦,得救的人不可勝數。

高荀

滎陽的高荀,年紀五十歲。因為殺人被收監,鎖進地牢,估計必死。同牢的人說:“努力共同念觀世音經。”高荀說:“我罪最重,甘心受刑,怎么可以免罪呢?”同囚禁的人勸他,因此才動心,並發誓要去惡行善,專心念觀世音經,不再魯莽,如果能夠免罪,願造五層浮圖,捨身作奴,供養眾僧。用心讀經十天,鉗鎖自然開解,監司驚懼,對高荀說:“如果神佛同情你,斬首時當不死。”臨刑的那一天,舉刀刀便折斷,監司啟奏後得以赦免。

史雋

史雋有學識,信奉道教而輕視佛教,常對人說:“佛是小神,不足以供奉。”每當看見佛像,總是輕視地譏誚他。以後因為得了腳痙攣病,各種各樣的祈求護佑,都毫無效果。他的朋友趙文對他說:“讀經信教是得到護佑的第一位,你可以試著造一個觀世音像。”史雋因病重,就象朋友說的那樣鑄了觀世音像。像鑄成了,夢見觀世音,果然病就好了。

東山沙彌

隋朝開皇年初,揚州有個和尚,忘了他的原名,誦讀精通涅躄經,引以為自豪並作為自己的職業。岐州東山下村中的沙彌,誦讀觀世音經。兩個人一起暴死,一同到閻羅王那裡。於是對待沙彌是讓他坐在金高座,非常敬重他,對待涅槃僧則是讓坐在銀高座,對他的敬重就稍微差一些。涅槃僧非常憤恨,問明沙彌的住處。已經復甦後,就從南來到岐州,找到了沙彌,問他原因。沙彌說:“每次誦觀音經,在另外的地方穿著淨衣,點上名香祝願,然後再誦經。堅持不懈,再也沒有別的本領。”涅槃僧謝罪說:“我的罪太深了,所誦的涅槃經,沒有隆重的儀式,也不淨口淨身,如今才驗證了”。

徐善才

唐朝武德年中,醴泉縣人徐善才,常常修行齋戒,誦讀觀世音經,超千遍。曾去京城延興寺,修建功德。等到回來,道上遇到胡賊,賊人所抓漢人成千上百,將要推向洪崖,一個一個殺掉。善才知道不能脫免,只誠心念觀世音經。當殺他時,突然失去知覺,一直到初夜才醒,身子掛在深澗的樹枝上,離崖岸三百多尺。用手去摸脖子,覺得稍有疼痛而沒有損傷。慢慢地下樹,沿著山澗往南走,走了五六十里,天漸漸亮了,離賊已遠,找到了官路,於是回家,琬法師曾經說這件事。

杜智楷

杜智楷是曹州離狐人。年少喜好經典,不求仕途不娶妻,穿著僧衣,隱居在泰山,以誦讀經書為業。唐朝貞觀二十一年,從山中回來忽然患病將死,用袈裟蓋著身體。昏然象作夢一樣。看見老母和十幾個美女多次來打擾,智楷端坐不動心,逐漸相逼呵叱,並說:“把智楷扔到北澗里去。”於是都走近前來,一起捉他,有的抓住他穿的袈裟。忽然一齊念佛,後退並懺悔,請求給她們造阿彌陀佛,誦觀世音經三十多遍。不一會,智楷就感到身體出了一身大汗,就好了。離狐是現在的濟陰。

張氏

陳玄范的妻子張氏,精心奉佛。常願自作一個金像,終身供養它。這個願望沒能實現,張氏仍久持這種心愿,忽然有一個觀世音的金像,發出五尺多的毫光,出現在高座上。大家讚嘆說是她的誠心感動的結果。

許儼

唐朝龍朔麟德中,京城永興坊的許儼,以打魚為業。以後得病,迷迷糊糊象死了一樣,身上紅得象火,疼痛的象火烤的一樣。他自己說:“只看見火車來燒身,官府責怪打的魚太多,讓自己活受罪。”過了幾天了,半死半活的。親戚們勸他作功德,於是造了兩尊觀世音像。並讓全家不吃酒肉,病就好了。

僧道憲

唐朝聖善寺和尚道憲,俗姓元。開元年中,江州大雲寺任住持,很客群僧稱頌。當時的刺史元某,想要畫七張觀世音像,因道憲修練有成,委託他去主管。道憲便讓畫工齋戒潔身,各種彩色都用乳頭香代膠,準備的非常潔淨。元某很讚許他。畫完後,去預寧砍木做排,建造文殊堂。排砍成將要運回,忽然全排的人都落入水中,江流湍急,同伴無處求救。道憲落水之時,便想念觀世音經。只見水底下有奇異的光,過了很久再看它,是他所畫的七位菩薩,站在左右,對道憲說:“你只念南無菩薩。”道憲往來就象白天一樣知道在水底,害怕不能免死,於是想出一計:念阿彌陀佛。於是又念阿彌佛,結果那七個菩薩一起來抬著他的腳,將他送到水上。衣服也沒濕,和排一起行了四十多里。通憲天寶年初死,現在江州大雲寺的七菩薩象還在,又畫了道憲落水的事。

成珪

唐朝天寶年初,成珪作了長沙尉,負責送橋木到河南,剛到揚州,多次遭到風雨,丟失了許多的橋木。揚州有司認為成珪盜賣了橋木,就嚴刑拷打運夫,運夫受不了酷刑,就屈招了。揚州有司上報潭府,當時班景倩掌管潭府,為嚴察官。長沙府的別將錢堂、楊覲認為有利可圖,就和景倩左右的人一起陷害成珪。景倩派楊覲來收捉成珪等人。覲到了揚州,用小枷鎖成珪,從陸路走。到了寧江,才上船,又用鏈鎖鎖枷,把他鎖在船樑上,四面都釘死,只打一個小孔,送飯食用。成珪認為如果到了潭府也一定死的,從揚州出發時,便誠心念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常常一天吃一頓飯,有時一頓也不吃,只喝清水齋戒。過了十多天,到了滁口,正當傍晚之時,成珪念經更加懇切,那個枷和鎖,忽然解開了,身體輕鬆,沒有什麼累贅。等到夜深了,船上的人都睡了,成珪就拆掉釘子,從船上跳到船頂。到了楊覲的房上,喊道:“楊覲,你能把我怎么樣!”楊覲驚起,問他怎么到這裡來的。成珪說:“我要葬到江中魚腹,怎么能讓你們成功呢?”因此決心跳水。成珪剛到潭底,不一會就遇到一塊浮木,當中有個豎的枝,珪就騎在木頭上抱著枝子,浮到水面上。半夜黑暗,四顧茫然,木已到了潭底又浮上水面。成珪更誠心念觀世音經,於是就漂流而下,忽然又翻轉,隨著水中的木而行,知道已經到岸,便潛伏在蘆葦中。江邊又多有猛獸,往來看他,也都不傷害他。到了天亮,投進附近的村子,村中人為成珪換上衣服,送他到滁州。州官驚嘆他的美德,替他買驢馬糧食等,成珪便到了京城,向御史台申訴。當初楊覲已失去了成珪,一時潰散。他也因此出家了。

王琦

唐朝的王琦是太原人,住在滎陽,從小就不吃葷腥。大曆年初,做了衢州司戶,僻性常常好誦讀觀音經。從小到大,多次患重病,由於他誦讀經書,沒有不好的。念經的時候,一定會有個離奇古怪的東西,來相干擾,因為王琦的心正而不能幹擾。當初琦九歲那年,患病五、六天,因而不能說話,忽然門外有一個人喊他的名字說:“我來追你!”於是就跟著那人去了。走了五十里左右,到了一個府門,府內的官長大驚說:“為什麼錯帶這個小孩來!應當送他回去。”旁邊的人說:“凡是召來的人,不應當放回去,應當讓他與使者合作,才可放他回去。”官長說:“有隻狗當死。”讓王琦取狗。王琦懇求說還幼小,不能獨自行動。官吏令琦與使者一同去。半路上,使者給王琦一個丸子,形狀象球,讓琦擊狗家的門。狗出來了,就把丸扔給它,狗吞吃了丸立刻死了。官長說:“使命完成可以回去了。”王琦後來又得病,忽然覺得四肢內有八十二個人,他們有的有眉眼,有的有口鼻,其中長著臂腳的,來來往往攻擊他的血肉,每當到腕節之間,就相互衝擊,病痛不可忍耐。王琦問:“你們是想殺死我嗎?”回答說:“給你治病,怎么能說是殺你呢?”王琦說:“如果是治病,我當準備豐盛的飲食招待你們。”鬼等在肉中高興地喜叫。第二天給他們做好了吃的東西,他們吃完後就都走了,王琦的病也就好了。王琦先前準備了一把淨刀子,一尺多長,每次念誦經書就拿著它。等到天行之患時,常把刀放在床頭,用來護衛自己。以後病重,於是暗中用力起身念觀世音菩薩,黑暗中忽然象白天一樣,看見刀刃向上,有和尚來,和王琦對坐,問琦這是什麼刀,琦答:“是殺魔鬼的刀”和尚就不見了。又見有鐵鎚從空中落下,擊刀,連擊二百多下,鎚全都破碎,而刀卻不損壞。又看見大鐵鎚水罐可承受二百多石,向下壓來,又有二個大人拿著杵在旁邊,問琦:“你認識這個嗎?”琦答道:“不認識”那個人說:“這是鐵鎚獄。”琦說:“正要這個獄來禁錮魔鬼”說完兩個人都不見了。又看見床上放著珍異的饌食,有一百床。從門口出去,又看見幾百人,全穿著耀眼的衣服,排列在宅子中。又看見了他死去的父親,手拿著一把刀,發怒說:“沒有你們居的地方。”那些人都一時潰散,不一會他的病也好了。乾元年中,在江陵,又病重,他又誠心念觀世音經,遠遠地看見幾百個鬼,乘著船到了,遠來而飢餓,向王琦討飯,於是王琦就讓家人做飯,在院子中施捨給他們,一群鬼並列坐著。王琦的口中有兩個鬼跳出來,坐下吃完,還說沒完。王琦問:“莫非是要衣服嗎?”鬼說正是,於是又令家人造幾十對紙衣,又做了紅綠等色的衣衫,在院子中焚燒,鬼穿上就走了。他的病也很快的好了。永泰年中,病又重,就在燈下,清心誦讀多心經。忽然有一聲象鳥飛一樣,從他坐的地方的肉里慢慢向上,因而他的嘴張開而不能合上,心想這一定是有魔鬼干擾,於是更加定心念經,不一會又象先前一樣了。又看見床前的死屍腫脹,有的蛇大如瓮,加上許多鬼,許多是先前認識的死人,撩亂地閃爍。王琦閉上眼睛,誠心誦經二十四遍,寂靜而滅,誦到三十九遍,懈怠而入睡,第二天就好了。又有他的妻子李氏,曾經得了瘟疫病,王琦在燈下誠心為她念誦多心經,念了四五句,忽然看見燈下有三個人頭,中間的一個頭,是李氏最近死的婢女,就聽見李氏口中發出嘆息的聲音,於是自己坐起,李氏便瞪著眼睛不能說話。只是用手指著上下左右,就好象看見什麼東西似的。王琦叫奴僕用長刀,隨著李氏的指點斬殺,過了很久她才醒過來說是王三郎。是作為弟弟而喊琦。琦問她所指的是什麼,李氏說:“看見窗中有一人,鼻子長几尺;又看見床前兩個東西,形狀象駱駝;又看見屋子上都鋪著紅色的簾幕,都被奴僕用刀砍破,一時消散了。琦又誦念經四十九遍,李氏的病得到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