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圖澄
竺佛圖澄大師(232年—348年),西域人。本姓帛氏(以姓氏論,應是龜茲人)。九歲在烏萇國出家,兩度到罽賓(北天竺境笳畢試國,今喀什米爾地區,)學法。西域人都稱他已經得道。晉懷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來到洛陽,時年已七十九。佛圖澄的著名弟子有法首、法祚、法常、法佐、僧慧、道進、道安、僧朗、竺法汰、竺法和、竺法雅、比丘尼安令首等。佛圖澄的學說,史無所傳,但從他的弟子如釋道安、竺法汰等的理論造詣來推測佛圖澄的學德,一定是很高超的。► 0篇詩文
人物生平
佛圖澄(232-348)
竺佛圖澄大師,西域人。本姓帛氏(以姓氏論,應是龜茲人)。九歲在烏萇國出家,清真務學,兩度到罽賓(北天竺境笳畢試國,今喀什米爾地區,)學法。西域人都稱他已經得道。 [1] 晉懷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來到洛陽,時年已七十九。他能誦經數十萬言,善解文義,雖未讀中土儒史,而與諸學士論辯疑滯,無能屈者。他知見超群、學識淵博並熱忱講導,有天竺、康居名僧佛調、須菩提等不遠數萬里足涉流沙來從他受學。中土名德如釋道安、竺法雅等,也跋涉山川來聽他講說。《高僧傳》說他門下受業追隨的常有數百,前後門徒幾及一萬。教學盛況可見。
佛圖澄重視戒學,平生“酒不逾齒、過中不食、非戒不履”,並以此教授徒眾;對於古來相傳的戒律,亦復多所考校。如道安《比丘大戒序》說:“我之諸師始秦受戒,又之譯人考校者勘,先人所傳相承謂是,至澄和上多所正焉。”
但《僧傳》中敘述他的神通事跡頗多,說他顯密兼修,志弘大法,善誦神咒,能役使鬼神,徹見千里外事,又能預知吉凶,兼善醫術,能治痼疾應時瘳損,為人所崇拜。他的義學和戒行反為神異事跡所掩。
佛圖澄到了洛陽之後,本想在洛陽建立寺院,適值劉曜攻陷洛陽,地方擾亂,因而潛居草野。永嘉六年(西元三一二年)二月石勒屯兵葛陂,準備南攻建業。這時佛圖澄因石勒大將郭黑略的關係,會見了石勒。澄勸他少行殺戮。當時將被殺戮的,十有八九經澄的勸解而獲免。澄對於石勒多所輔導,石勒既稱帝,事澄甚篤,有事必諮而後行。石勒卒,石虎廢其子石弘而自立稱天王,對澄更加敬奉。朝會之日,澄升殿,常侍以下悉助舉輿,太子諸公扶翼上殿,主者唱大和尚,眾生皆起。又敕司空李農每日前往問候起居,太子諸公五日一往朝謁。
佛圖澄既在趙推行道化,所經州郡,建立佛寺,凡八百九十三所。其教誨甚誠篤。石虎的尚書張離、張良家富奉佛,各起大塔。佛圖澄斥其貪吝積聚,方受現世之罪,何福可希?問石虎曰:“暴虐恣意,殺害非罪,雖復傾財事法,無解殃禍。”由此可知他的教導注重在勵行慈濟,當時民眾由於他的影響奉化,競造寺宇,相率出家。但其中品類雜濫,生出了許多事故,石虎也認為“今沙門甚眾,或有奸宄避役,多非其人”,而下書囑中書命“簡議真偽”。可見當時佛教雖暢行,雜亂情形也自此而盛。其弟子釋道安博學多才,通經明理,最為傑出。其所注經理淵富,妙盡深旨。經義克明,自安而始。《高僧傳》說∶道安初到鄴地,入中寺遇佛圖澄,澄一見安便加以賞識,相語終日。眾人見安形貌不稱,全都輕怪。澄告眾說∶此人遠識,非爾等可比。安因事澄為師。澄講學時,安每復講。眾人紛紛提出疑難,道安挫銳解紛,行有餘力,四座都震驚。於此顯示澄對道安授以心傳和教學的善巧。致使道安所證的經義和後來羅什譯出的經旨符合,因而使佛法大顯於中土(《魏書·釋老志》)。《高僧傳》卷八《義解論》說:“釋道安資學於聖師竺佛圖澄,安又授業於弟子慧遠,惟此三葉,世不乏賢,並戒節嚴明,智寶炳盛;使夫慧日餘輝,重光千載之下,香吐遺芬,再馥閻浮之地,湧泉猶注,實賴伊人。”
又《水經注》稱僧朗少事佛圖澄,碩學淵通,尤明氣緯。苻堅、慕容德、姚興對於朗公皆很尊敬。苻堅時沙汰眾僧,特別詔曰:“朗法師戒德冰霜學徒清秀,崑崙一山不在搜例。”到唐時義淨的《南海寄歸內法傳》中尚敘僧朗居泰山金輿谷許多事跡。可見僧朗是受到民眾尊重的。竺法雅妙達精理,研測幽微。與康法朗創立格義。與道安、法汰每披釋湊疑,共盡經要。比丘尼安令首是石趙時兵部令徐沖的女兒,從佛圖澄和淨檢尼受戒。博覽群籍,思致淵深。她曾造五寺,從她出家的有二百餘人。這些人既然都是一代英傑,則其師的學問就可知了。
軼事典故
幽州滅火
《高僧傳》中記述:一次,佛圖澄曾與石虎共同坐在襄國(邢台)中堂之上,談論經法。佛圖澄忽然吃驚地說:“變!變!幽州發生了火災。”隨即取酒向幽州方向噴灑。過了很久,佛圖澄笑著對石虎說:“現在幽州的火災已經救滅。”
石虎覺得奇異,不太相信,就派遣使者前往幽州驗證。使者回來對石虎說:“那一日火從四大城門燒起,火勢猛烈。忽然從南方飄來一層黑雲,既而天降大雨,將火撲滅。雨中還能聞到酒氣。”
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東側中部四組故事畫中部的兩組畫面是描繪《幽州滅火》的。
聞鈴斷事
《高僧傳》中有關佛圖澄聞鈴斷事的神異事跡有幾次。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東側中部上層故事畫,據敦煌研究院孫修身先生考證,是指“擒獲劉曜”一事:光初十一年(328年)劉曜親自率兵攻打洛陽。石勒欲親自率兵抵抗劉曜,朝廷內外,文武大臣,無不勸諫石勒不要親率出兵。石勒心意不定,因而前去拜訪佛圖澄,以決行動。佛圖澄對石勒說:“佛塔相輪上的鈴聲,告知說:‘秀支替戾罔,仆谷劬禿當。’這是羯語。秀支是軍隊,替戾罔是出征,仆谷是劉曜胡位,劬禿當是擒捉。此言是說:軍隊出征,劉曜必擒。”
當時,徐光聽聞佛圖澄的預言後,苦苦相諫石勒立即出兵。於是石勒留下長子石弘,和佛圖澄共同鎮守襄國(邢台),親自統率步兵和騎兵,直指洛陽。兩軍激烈交戰,劉曜軍馬大敗而逃。劉曜落荒,乘馬落入水中。石勒之子石堪乘機活捉劉曜,押送至石勒帳前。
此時,佛圖澄用麻油胭脂摻合,塗在掌心,看到手掌中有許多人,其中一人被綁縛,朱紅絲線束在脖子上。佛圖澄因此告訴石弘:“劉曜已擒。”佛圖澄相告之時,正是劉曜被擒之時。
劉曜平定之後,石勒就自稱趙天王,行皇帝之事,改紀元為建平,這一年是東晉成帝鹹和五年(330年)。石勒登位以後,對佛圖澄更加崇敬,事奉更厚。
此幅故事畫上層畫一佛塔,佛塔下是石勒拜訪佛圖澄。所描繪的就是佛圖澄以鈴聲預言劉曜生擒之事。 [3]
以水洗腸
《高僧傳》上記述:佛圖澄左乳房的旁邊起先有一個小洞,直通腹內。有時佛圖澄把腸子從小洞中取出來,有時佛圖澄用棉絮把小洞塞住。如果想讀書時,就把棉絮拔掉,洞中發出的光亮,使一室通明。逢到齋戒之日時,佛圖澄來到河邊,把腸子從洞口掏出來,用水洗淨,然後再裝進腹中。
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東側中部故事畫下層左側,描繪的就是佛圖澄在河邊以水洗腸的情景。[注釋]
龍崗咒水
據《晉書·佛圖澄傳》記載,佛圖澄在襄國(邢台)時,最有名的當為敕龍取水,當時襄國城塹乾涸,石勒問佛圖澄解除缺水良方。佛圖澄說:“今當敕龍。”雖然石勒以為佛圖澄是在開玩笑,佛圖澄說出理由,“水泉之源,必有神龍居之,今往敕語,水必可得。”當時,水源雖有數處,但都“久已乾燥,坼如車轍”。佛圖澄帶領弟子數人來到泉源旁,自己坐於繩床之上,“燒安息香,咒願數百言”。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此時,一條小龍 “長五六寸許,隨水出來”。不久,“水大至,隍塹皆滿”。佛圖澄有很多的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道安和尚。
①羯語:是羯族人的語言。羯是古代匈奴族的別部,源於小月支,後來歸屬匈奴。魏晉時散居在上黨郡,今山西潞城一帶。東晉十六國後趙主石勒,就是羯族人。
②襄國:古縣名,其地包含今河北邢台縣和沙河縣。春秋時為邢地,戰國時為趙地。秦朝置縣為信都縣,項羽改為襄國。秦漢之際,趙歇為趙王,張耳為常山王,皆以此縣為都。東晉列國時,後趙石勒亦占據此地為都。隋初改名為龍岡,為邢州治所。宋代改名為邢台縣。[附記]
有關佛圖澄在後趙國都襄國(邢台)時的神異事跡還見如下經典資料:
(1)《神僧傳》卷1《佛圖澄傳》。見《大正藏》第50冊,第951頁。
(2)《晉書》卷95《佛圖澄傳》。見《大正藏》第50冊,第951頁。
(3)《法苑珠林》卷61《咒術篇·感應緣》。見《大正藏》第53冊,第744頁。
(4)《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見《大正藏》第53冊,第432頁。
(5)《佛祖統紀》卷36《法運通塞志》。見《大正藏》第49冊,第339頁。
(6)《釋氏稽古略》卷2。見《大正藏》第49冊,第780頁。
(7)《敦煌縣誌》卷5“人物”《仙釋·佛圖澄》。
(8)敦煌藏經洞遺書《佛圖澄所化經》,日本友人青山慶示先生1997年贈敦煌研究院8件敦煌寫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