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汪中

汪中

(1744—1794)江蘇江都人,字容甫。幼孤貧,賴母授讀。少長,游書肆,借閱經史百家書籍,過目成誦,遂為通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貢生。以母老不赴朝考。文章以漢魏六朝為則,卓然為清代中葉大家。篤志經學,尤精《周官》、《左氏傳》,兼治諸子。與同鄉王念孫、劉台拱為友,服膺顧炎武,自許為私淑弟子。曾應湖廣總督畢沅之聘,撰《黃鶴樓銘》等文,傳誦一時。後至杭州文瀾閣掌《四庫全書》,鏇卒。有《廣陵通典》、《春秋後傳》、《容甫先生遺詩》、《述學內外篇》。► 0篇詩文

人物事跡

清朝的汪中生於揚州,其言不在體制的三界內,其狀常跳出禮序的五行外,算得上是清朝文壇與學界的“一怪”吧。

汪中七歲那年父親死了,家裡窮得揭不開鍋,就輟學了,母親開了個“家族小企業”,專門生產布鞋。應該說送孩子讀書的錢是有的,但她母親也許覺得學校里的“應試教育”很害人,也就不送他上學,她自己白天當老闆,晚上當老師,居然把汪中教得博古通今。

汪中沒進學堂,但他喜歡學堂,他常常到學堂里去玩,在學堂里讀書的人,愛得“厭學症”,對老師布置的作業常常偷懶不做,就給汪中幾粒糖或幾個玩具,汪中給他們做作文,據說老師大為讚賞,汪中也就這樣做了一個“編外學生”。長大以後,他還是愛去學堂,安定書院每來一個新“校長”,汪中腋窩下面便夾著經史子集,前往書院,一去就提出疑難問題,學堂老師常常回答不出,鬧個大紅臉,夾著尾巴趕緊走人。

汪中很狂,他愛罵人,誰都敢罵,什麼都敢罵。他說揚州城裡,讀書讀通了的只有三人——— 王念孫、劉台拱,排第一的當然是汪中。時有某士大夫者,寫了一卷書,特來請汪中評定,汪中笑嘻嘻對他說:“君不在不通之列。”那人大喜過望,連連作謙虛狀,汪中看他那副模樣,大笑著說:“君再讀三十年書,可望通矣。”汪中口才一般般。一次與洪亮吉同放一舟,高談闊論,激烈爭辯,不料洪亮吉鐵嘴銅牙,滔滔雄辯,把汪中辯了個氣急敗壞,他動口動不贏,就動手,一把把洪亮吉推舟下水,嗆得老洪直吐白沫,幸虧船夫水性好,把老洪給救了上來,不然真會鬧出人命案來。

學而優則仕,讀書人讀那么多書,都是準備“貨與帝王家”,賺養家餬口錢的。汪中早年也有過這念頭,每次科舉開試,他都參考。有一回,有個姓孟的督學主持江蘇科考,踱步到汪中考桌旁,汪中為逞其才,三下五除二,考完了就交卷,大力拍桌子:“今日當嚇死小孟矣!”他喊人家主考官“小孟”,自有科舉以來,誰有如此壯舉?他說當嚇死小孟,意思是其才氣嚇人一跳。這個小孟呢,也是個好玩的人,出榜那天,把中舉者全部公開上牆,從上到下,就是沒有汪中,次日,“炮再九鳴,又四人扛一案出”,眾人一瞧:“超超等第一汪中。”弄了一個惡作劇,把汪中嚇了個半死,“小孟”就對汪中說:“前日小孟沒嚇死,昨日當嚇死小汪矣。”汪中有才,而且考試也比較順利,再去金鑾殿一試,也許就可以弄個高官乾乾了,而汪中呢,卻不幹了。乾隆五十一年,吏部侍郎朱珪典試江南,行前放出話來:“吾此行必得汪中為首選。”可這個汪中聽到這話後,卻學習許由,趕緊“洗耳”去了,連名都不去報,這“首選”之事,自然也就無從談起,汪中也就這樣終身不仕。

汪中的詩文

故家

清代汪中

故家文史在,儒服尚支持。遠別新婚後,孤征歲暮時。

風霜江路險,音信楚天遲。君見梅花發,還應寄所思。

旅食

清代汪中

旅食秋江上,浮生感二毛。畏讒多禮數,居賤習憂勞。

野性存麋鹿,機心對桔槔。百年將母計,未敢託名高。

白鳥

清代汪中

因緣幸出世,水草屬前身。飽食無多欲,微軀易困人。

空檐喧夜市,古壁動凝塵。訊息涼風早,浮生太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