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林朝崧

林朝崧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號痴仙,台灣彰化縣霧峰鄉人。林朝崧出身於武功之家,其父親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棟均是清朝同治、光緒年間頗有戰功的將領。林朝崧作為櫟社的發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灣地方文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全台詩界泰斗”。► 0篇詩文

人物生平

林朝崧又號無悶道人,祖籍漳州龍溪,台灣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是台灣豪族霧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養子。

朝崧年少時即熱衷歌創作,1895年日本領台,時年廿一,與家人內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數月後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海,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後,他與洪棄生、賴紹堯、林幼春、陳瑚、呂敦禮、陳懷澄等詩友時相唱和作詩。1901年其詩題已出現「櫟社」之名,1902年他與侄子幼春-及彰化賴紹堯出面倡組櫟社,1906年櫟社正式組織化,以痴仙等九人為創始者。隨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灣三大詩社鼎足分立之勢乃告確定。

1910年櫟社在痴仙主持下,於台中舉行庚戌春會,共有社員二十人、南北詩友三十一人參加,這是日治時台灣詩社第一次大規模的共同集會活動。1911年櫟社邀請梁啓超訪台,梁氏對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學才華,深表肯定。痴仙晚年當對兩件社會活動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學的創設,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組的「同化會」。同化會由於台灣總督府的打壓,鏇歸失敗,痴仙經此打擊,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詩的內容,多描述日本領台後傳統文人苦悶無奈的心境,以及對祖國孺慕怨責的情緒,後作品則可看出逐漸強化對台灣本土的認同與關注。詩風以感傷頹靡為主調,文字清麗多姿,可說是日治前期台灣頗具代表性的傳統詩人。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詩詞秀

林朝崧的詩文

泉州雜詩六首 其六

清代林朝崧

九日山長在,三唐世已遐。石留遺老子,樹發古時花。

未到逢人問,將游恨路賒。終當與儔侶,採藥撥雲霞。

泉州雜詩六首 其五

清代林朝崧

聞說南安縣,詩人晚歲留。依劉王粲苦,哀郢屈原愁。

舊隱山亭在,於今木葉秋。何當載美酒,不老嶺邊游。

泉州雜詩六首 其四

清代林朝崧

助教歐陽子,天南不世才。家鄉三島近,科第八閩開。

少日讀書處,遊人訪古來。遺篇那可見,石室滿塵埃。

詩詞秀
關注教你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