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胡旦

胡旦

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東惠民)人,字周父,喜讀書,少有才學,善於文辭。北宋太宗大平興國三年(978)戊寅科狀元。後因上《河平頌》,議論時政,忤怒太宗,貶為殿中丞。後來,胡旦又上《平燕議》,建議出兵收復燕雲十六州,受太宗賞識,起為左補闕,復值史館,遷修撰,以尚書戶部員外郎身份知制誥。► 1篇詩文

人物生平

  簡介

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東惠民)人,字周父,喜讀書,宋太宗大平興國三年(978)戊寅科狀元。

胡旦少有才學,善於文辭。呂狀元後,為將作監丞,通判昇州,遷左拾遺,入值史館。因上《河平頌》,議論時政,忤怒太宗,貶為殿中丞。後來,胡旦又上《平燕議》,建議出兵收復燕雲十六州,受太宗賞識,起為左補闕,復值史館,遷修撰,以尚書戶部員外郎身份知制誥。

胡旦家境貧困,死去無錢安葬,只得停棺房內,胡旦生前一好友上報朝廷,朝廷遂賜錢二十萬,使胡旦入土為安。

最自信的狀元

宋太宗元年,有一書生到山東某縣遊覽。知縣大人得知該書生頗有文采,便設宴款待。知縣的公子很蔑視那書生,問其有何特長,書生說工。公子便讓他誦讀一首,書生誦了一首,最後一句是:“挑盡寒燈夢不成。”公子一聽,大笑說:“此乃一瞌睡漢。”書生十分氣憤。這書生便是呂蒙正,第二年,呂蒙正一舉奪魁。他寫信給那公子:“瞌睡漢如今中了狀元啦。”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聲:“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輸你一籌。”第二年,新科狀元正是這位公子——胡旦。綜觀科舉史,有如此自信者,胡旦當屬第一。

遵旨薦寇準

真宗時拜吏部侍郎,後以病請辭,遵旨薦寇準以代已職。

軼事

狀元試卷

胡旦以自己的卓越才幹,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戊寅科高中狀元及第。幾個月後,他滿面春風衣錦還鄉。數年前,為崇尚聖德,浙江富陽地方的文武舉子和秀才們進行了集資和捐助。興建了一座“兩聖詞” 。在這座祠的正殿上,供奉了孔夫子和關雲長的座像。兩側的立柱上準備寫一副抱柱對聯。可是上面寫些什麼呢?這些書生和武舉人便發生了爭論。文人認為上聯應寫孔夫子,下聯寫關雲長。武舉則認為上聯應寫關雲長,下聯才寫孔夫子。究竟把誰放在前面呢?大家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爭我吵,各不相讓。

就在這時,坐在靠邊的一位中年秀才開口了:“諸位,大家這樣爭來吵去的,就是十天半月也爭不出名堂來。聽說山東才子胡旦中狀元後衣錦還鄉,我看請他來寫最合適。”對胡旦的才學,大家是了解的,也是很佩服的。因此,這寫抱對的人就這么定了。於是,造兩聖祠的發起人趕忙修書一封,又派人乘船去山東接胡旦。浙江富陽到山東濱州相距千里。當人們找到胡旦並向他說明來意以後,胡旦也不推辭,便隨船回浙江。進入富春江後,颳起了順風,船工便不適時機地扯起了風帆,船便飛快地溯江流而上。

船上的文人聽到潺潺的水聲,便情不自禁地撥弄起絲竹、吹起笙簫來。一時,江面上飄起悠揚的樂曲聲。這時,胡旦站在船頭上。他聽著悠場的樂曲,看著前面有一隻遙櫓的小船,漸漸被扯著風帆的船趕上了,不由興大發,隨口吟了起來:

逆水行舟,櫓速(魯肅)不好帆快(樊噲);迎風奏樂,笛清(狄青)怎比蕭和(蕭何)。 接著,聰明的胡旦又把話題引到“兩聖祠”正殿兩側的抱柱對聯上,然後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櫓和帆都是行舟工具,但各有各的用處,缺少那一樣都會給行舟帶來不便。而笛聲清而厲,簫聲脆而遠。依聲入譜,方成悅耳之聲。一張一弛,才是文武之道。原諸公深察這個意思。”大家一聽,覺得胡旦說得在理,臉上都露出慚愧之色。打這以後,這些文人和武舉子就不再為寫抱對這事爭吵了。再說胡旦一到富陽,便記他們陪同前往兩聖祠。他先看了看正殿供奉的兩聖,再看了看兩側的兩根立柱,當即吩咐拿上紙筆。略一思索,便寫下了這么一副抱對:

孔夫子,關夫子,聖德威靈同傳百世;著春秋,看春秋,廟堂香火永續千年。

這副抱對寫得好,好就好在把兩個聖人的業績,不分先後地包含了進去。 那些文人武舉紛紛圍上去一看,細細品味了一會兒,不由異口同聲地贊道:“寫得好極了,不愧為當今的高才!佩服,佩服!”

該故事只能是故事了,太宗時期的胡旦又怎么能知道仁宗時期的狄青!

玉壺清話

胡大監旦知明州,道出維揚,時同年董儼知揚州,遇之特歡,截篙投櫓以留之。一日,延入後館,出姬侍列餚餗,其宴豆皆上方貴器。飲酣,胡謂董曰:“敝舟亦有衰鬟二三,容止玩飾,不侔同年之家,人生會合難得,或不棄,來日能枉駕敝舟數杯可乎?”董感其意,大喜。徐又曰:“上品珍器,貧家平生未識,可略假舟間以誇示荊釵,得否?”董笑曰:“狀元兄見外之甚也。”亟命滌濯,以巨奩盡貯之,令送於舟。明日五鼓,張帆乘風,瞥然不告而行,不旬至杭州。薛大諫亦榜下性生也,首問胡曰:“過維揚見董同年否?”胡曰:“見。”又曰:“董望之材器英邁,奇男子也,然止是貪。”一日尊前,胡謂薛曰:“聊假二千緡,創立鑑湖別墅,鄞麾才罷,便當謝病。一扁舟釣于越溪,豈能隨蝸蠅競吻角乎?”薛不得已贈白金三百星,聊為釣溪一醉。胡顣頷領之,不為少謝。

澠水燕談錄

胡秘監學冠一時,而輕躁喜況人。其在西掖也,嘗草江仲甫誥云:“歸馬華山之陽,朕雖無愧,放牛桃林之野,汝實有功。”江小字芒兒,俚語以牧童為芒兒。又嘗行巨璫誥詞云:“以爾久淹禁署,克慎行藏。”由是諸豎切齒。范應辰為大理評事,旦畫一布袋,內藏一丐者以遺之,題曰:“袋裡貧士。”

胡秘監旦自知制誥落職,通判襄州時,謝學士泌知州事,嘗因過廳飲酒,胡面赤發色,謝戲曰:“舍人面色如衫色。”胡應聲曰:“學士心頭似幞頭。”胡時衣緋。事實類苑

謝泌戲胡旦飲酒面赤曰:“舍人面色如衫。”筆談

夏英公鎮襄陽,遇大赦,賜酺宴。詔有致仕高年,各賜束帛。時胡旦瞽廢在襄,英公依詔旨選精縑十匹贈之。胡得縑以手捫之,笑曰:“寄語舍人,何寡聞至此?奉還五匹,請檢韓詩外傳及服虔、賈誼諸儒所解束帛戔戔賁於邱園之義,自可見證。”英公檢之,果見三代束帛束脩之制,若束脩則十挺三脯,其實一束也;若束帛則卷其帛,屈為二端,五匹遂見十端,錶王者屈折於隱淪之道也。夏亦少沮。湘山野錄 靖按賈誼誼字似誤。

英公鎮襄陽時,胡秘監旦喪明居襄,性多狷躁,譏毀郡政。英公昔嘗師焉,至貴達,尚以青衿待之。一日謂英公曰:“讀書乎?”曰:“郡事鮮暇,但時為絕句。”胡曰:“試誦之。”英公曰:“近有燕雀詩曰:燕雀紛紛出亂麻,漢江西畔使君家,空堂自恨無金彈,任爾啾啾到日斜。”胡頗覺,因少戢。

楊庶幾孜言,胡秘監退居襄陽,鑱大硯以著漢春秋。書成,瘞其硯。每聞大臣名士卒,必作傳以紀其善惡。然世不傳。——《春明退朝錄》

胡大監喪明歲久,忽襄陽奏入,胡某欲詣闕乞見,真宗許之。既到闕,王沂公謂諸公曰:“此老利吻,若獲對,必妄訐時政。”因先奏曰:“胡某瞽廢已久,廷陛舞蹈失容,恐取笑於仗衛,乞令送中書問求見之因。”真宗令合門傳宣:“送旦於中書,或有陳敘,具封章奏上。”胡知,甚憾之。至堂,方及席,沂公與諸相具諸生之禮,列拜於前,旦但長揖。方坐,沂公問曰:“丈近日目疾增損何如?”胡曰:“近亦稍減,見相公參政只可二三分來,人其涼德致此。”再問所來之事,堅雲引對。內侍再傳聖語,既無計,但言襄陽無書,乞賜一監,諸相曰:“此必可得。”急具札子奏,批下,奉聖旨依奏,乞見宜不允。——《湘山野錄》

交友故事

胡旦有一好友,名馬周,因常詆毀朝政,眾人疑為胡旦指使,遂將胡旦貶之坊州團練副使,因擅離所部,謁見宋白,胡旦被彈劾,徙絳州後,復為工部員外郎,入值集賢院,遷本曹郎中,知制誥,史館修撰,因推重宦官王繼恩,被貶為散官。不久,雙目失明,以秘書省少監身份致仕。居住在襄州,約八十歲時病逝。

操刀宰天下

胡旦晚年失明,閉門閒居。一日史館共議作一貴侯傳,其人少賤,嘗屠豕。史官以為諱之即非實錄,書之又難為辭,相與見旦,旦曰:“何不言某少嘗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莫不嘆服。——《澠水燕談錄》

宋人胡旦文詞敏麗,早年頗有志向,出語亦驚人:“應舉不作狀元,仕宦不作宰相,乃虛生也。”果然於太平興國三年舉進士第一。胡旦後來仕途上並不順利,官至直史館、秘書監而已。他是宋代重要史家之一,著有《漢春秋》、《五代史略》、《唐乘》等。真宗時曾任史館修撰,晚年失明,閉門閒居。一日,史館朋僚計議為某公卿修傳。彼公出身微*,早年為屠戶,以殺豬賣肉為生計。此節若為避諱,即有違史筆;而照實直錄,又怕出言不恭。故左右躊躇而未能下筆。於是,請教胡旦。胡旦說,這容易,何不如此寫來:“某公少時操刀之際,即示有宰天下之志……云云。”聞者莫不絕倒。

胡旦的詩文

宋代胡旦

明年春色里,領取一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