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錦堂
羅錦堂,字雲霖。中國台灣第一位文學博士。羅錦堂先生一生旅居,結識了諸多好友,並寫下了很多力作,他把這些作品合寫成《行吟集》。其中既有思念故鄉的作品,也有展現志向的作品,還不乏展現異域生活的作品。無論哪種作品,都能體現羅錦堂特有的作品風格。羅錦堂晚年仍不忘弘揚國學,曾去世界多個國家的大學進行講學,為國學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羅教授對中國古典文學深有研究,是元曲專家,著作有《中國散曲史》、《錦堂論曲》、《羅錦堂詞曲選集》等十餘種。► 0篇詩文
人物經歷
1929年生於甘肅隴西的羅錦堂先生,敏而好學,游心六藝,少有詩才,名冠隴上。十三歲所作《裴將軍畫蝶歌》即發表於1942年的《蘭州和平日報》。初二時作《種樹詩五律>一首,頗得鄉賢祁少雲先生嘉評,稱之“有詩才、有詩品、有詩味”。後遭逢戰亂,輾轉求學於台灣大學,與鄭因百、臺靜農、毛子水、戴君仁諸前輩切磋學問,專治元代雜劇散曲,成為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先生主試下台灣教育部門授國家文學博士學位第一人。
後來應聘入新亞書院為教授,後移帳港大,遠渡太平洋,最後定居檀香山任夏威夷大學教授逾三十年,直至退休。退休後,羅錦堂先生立志弘揚國學,曾數往台、港及日本、東南亞各地講學。1980至2004年間,數度應聘歸國講學於北京、上海、蘭州等地,羅錦堂先生一生遊學之足跡、山川勝境之登覽、人事遷移之喟嘆、榮歸故鄉之盛事,皆發為歌詩,經先生刪改審定,遂成《行吟集》321首,其中舊體詩227首、詞27闕、曲23首、自度曲12首、新詩29首。
他的人生有許多莫名其妙。他本是甘肅人,被保送到復旦大學新聞系。突然有一天,有人跟他說,你不能上這所大學,得轉去台灣大學中文系。就這樣他莫名其妙去了台灣。 在台灣苦讀完研究生,接著考博士生,博士論文做的是元代雜劇研究。胡適是博士論文答辯的主考官,當時還有梁實秋、譚進龍、李辰東、蘇雪林、鄭騫,博士論文答辯通常兩個小時。兩個小時後胡適舉手說,以主考官的身份要求延長一個小時。因為題目太大,他的題目是《現存元人雜戲本事考》,也就是研究戲劇的故事從哪裡來的。羅錦堂是第一位文學博士,所以考試嚴格極了。
羅博士畢業後,由於發表的東西很多,他被請去日本,但怕他不回來,出境必須有擔保人,他莫名其妙地為了這個“擔保人”結婚。 在夏大,他是“國寶”,因為研究元曲的不多,他被請去德國漢堡大學講學,指導研究明代戲劇,他的學生,著名的唐文宋念他的博士時,每周從瑞士蘇黎市(瑞士銀行區)坐飛機到德國,請他指導。他被奉為一代宗師。他的婚禮由中國第一草書大家于右任做主婚人,于右任老先生80多歲時送他一幅照片,還簽名蓋章。於老銀白的長鬍是世界聞名的,據說晚上睡覺要用袋子套起來,以免受損。羅家牆上掛著胡適送給他們結婚的書法,還有左宗棠的一副對聯。因為他的房子是斜的,只能掛起一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