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
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富察氏,字瑤林,號敬齋,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乾隆年間名將、大臣。大學士傅恆第三子,孝賢純皇后之侄。福康安歷任雲貴、四川、閩浙、兩廣總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福康安早年參加第二次金川之戰。他先後率軍平定甘肅回民田五起事、台灣林爽文事件、廓爾喀之役、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銳公。嘉慶元年(1796年)二月,賜福康安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諡號文襄,配享太廟,入祀昭忠祠與賢良祠。► 0篇詩文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福康安生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戶部尚書米思翰的曾孫,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的孫子,經略大學士、一等忠勇公傅恆的第三子,乾隆帝嫡後孝賢皇后的侄子。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福康安承襲雲騎尉,授三等侍衛,命在乾清門行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擢二等侍衛,命在御前行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擢一等侍衛。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授戶部右侍郎、鑲籃旗蒙古副都統。
平定金川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小金川再次為亂,阿爾泰與桂林都調度無方,乾隆帝派福隆安赴前線審訊桂林,以阿桂接替。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福康安任職戶部侍郎,不久改滿洲鑲黃旗副都統,受命趕赴四川軍中任平叛將領。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正月,當阿桂攻打當噶爾拉山時,福康安持印而至,於是阿桂留福康安輔佐領兵作戰。乾隆三十九(1774年)二月,清軍攻喇穆喇穆,福康安督兵攻克西各碉堡,又與領隊海蘭察合軍,乘勝攻下羅博瓦山,並北攻得斯東寨。一天夜晚,土司之兵乘雪霧迷濛,夜色籠罩,偷偷登山,襲擊副將軍常祿保駐紮營地,福康安聽到告急槍聲,立即督兵赴援,擊退了土司的進攻,受到乾隆帝嘉許。五月,駐紮在山麓上的土司又借著雨天的掩護,築起兩座碉堡,福康安率八百士卒,夜間冒雨攻打碉堡,入碉中襲殺數人後摧毀碉。乾隆嘉許他“壯軍威、破賊膽”的行為,特旨褒獎。
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月,乾隆帝鑑定福康安為西路得力之人,赴宜作戰尤為出力,授為內大臣。五月,福康安克榮噶爾博山,進至第七峰,又賞嘉勇巴圖魯號,以後即以“嘉勇”二字為封爵佳號,重疊使用。福康安逐一克服多種碉壘營寨,到八月中秋夜,清軍分兵自西北攻入勒烏圍(今四川金川縣內)土司營寨,索諾木逃走。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俘獲索諾木及家人.大小金川平定,清朝在此建懋功廳。
平定大小金川之後,清廷論功行賞,封福康安為三等嘉勇男。福康安原襲之雲騎尉,由兄長福隆安二子豐紳果爾敏襲。西征軍返京日,乾隆帝親往京城南郊行郊勞禮,賜給福康安御用鞍轡馬一匹,御紫光閣飲晏,賜給緞十二端,白銀五百兩,並於紫光閣繪像,列前五十名功臣中。於是由戶部右侍郎轉為左侍郎。同年四月,擢為鑲白旗蒙古都統,七月,賞戴雙眼花翎。九月,再調正白旗滿洲都統,十月,賜紫禁城騎馬。
總領一方
由於福康安在大小金川之役中與士卒艱苦作戰,克敵制勝,初步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得到了重視武功的乾隆帝的賞識,於是一再提拔使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福康安被授予吉林將軍之職,次年調任盛京將軍。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被授為雲貴總督,成為總領一方軍政的封疆大吏。在雲貴期間,福康安主張銅廠立法宜詳,用人尤要應實,提出在雲南多開採銅礦,使銅的產量增加,受到朝廷嘉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八月,福康安又調任四川總督兼署成都將軍。川陝之地向來為清朝視作軍事重地,十分重視其總督及巡撫的人選,一般均以滿洲重臣充任,福康安任為川督後,受命嚴緝“咽匪”。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五月,福康安奏蜀中“匪徒”已戢。八月,福康安即擢為御前大臣,加太子太保,次年命來京署工部尚書,五月,又授為總管鑾儀衛大臣、閱兵大臣、總管健銳營事務。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三月,福康安再擢而為兵部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福康安因其軍功,受到乾隆的寵信和重用,不斷加官晉職,成為聲名顯赫的朝廷重臣。
平定民變
甘肅的回族事件繼發於撒拉族民變之後,由田五等人團結固原州、通渭一帶回民,在甘肅通渭北六十里的石峰堡修築營寨,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在鹽茶廳小山地方起事,並向西北進軍,但攻靖遠、會寧不下,田五又於作戰中死亡,遂折向東南,與通渭的回民一道攻通渭城。西安副都統明善率軍與回軍交戰,清軍陷入埋伏圈,全軍千餘人均覆沒,明善亦斃命。在緊急形勢之下,清廷急忙重瓤組織兵力,命福康安帶欽差大臣關防,馳驛以赴甘肅鎮壓民變,並授參贊大臣,會同將軍阿桂共同任事,又任命福康安為陝甘總督。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六月,福康安統兵赴隆德,進攻靜寧底店,斬殺數千,攻破石峰堡,生擒張文慶等。福康安因此晉封為嘉勇侯。鑒於甘肅一帶回民習武成風,而從文應試者很少,福康安為朝廷的長治久安考慮,上奏皇帝,提出“教導回民”的善後事務,清朝在循化廳設學校,以資訓迪,得到乾隆帝的讚許,學校之設,在福康安是為了馴化民眾,利於統治,而對邊遠地區的文化教育之事必定會產生實際效用。
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福康安轉為戶部尚書,第二年又轉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福康安受到乾隆帝倚重,並被授予了相當重要的權力。
轉戰台灣
在甘肅發生回民事件以後,東南的台灣又爆發了林爽文起義,以天地會的教義相號召,形成了強大的勢力。起義者在林爽文領導下,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與清軍展開激戰,連克數縣。清廷命閩浙總督常青為將軍前往台灣府鎮壓民變,兩相接觸,農民軍處在主動地位,聲勢更加浩大,連常青所駐府城也處於包圍之中。由於常青鎮壓不力,乾隆又在五十二年(1787年)七月改派福康安為將軍,與參贊大臣海蘭察同赴台灣作戰。十一月,福康安一行渡鹿仔港(今台灣彰化西南鹿港),登岸後,由新埤進兵,以主力進攻包圍諸羅縣城的農民軍,雙方交戰至侖仔頂,農民軍從竹圍中出而抵禦,福康安令軍隊原地不動,自領巴圖魯侍衛沖入起義軍中,起義軍不幸戰敗。諸羅一戰,福康安以扭轉戰局、解除城圍。同年十二月,清軍繼續對起義軍進行圍剿,福康安又統兵由內山搜至打鐵寮諸社,分兵堵截海口及各要隘。終於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在老衙崎俘獲林爽文。
前次諸羅被包圍時,福州將軍恆瑞在鹽水港(今台灣台南縣西北鹽水鎮)觀望遷延,擁兵不救,請朝廷另派援兵。乾隆知情後遂命福康安彈劾恆瑞,問他妄請添兵,搖惑軍心之罪,但福康安並未問及此事,而且在奏疏中為恆瑞多方開脫,稱他作戰奮勉,仍請將恆瑞留于軍營。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乾隆帝嚴厲責備福康安袒護親戚,本想從重治罪,但因平定林爽文有功,從寬免其深究,只傳旨嚴行申飭。林爽文起義失敗以後,福康安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二月繼續督兵赴南路鎮壓農民軍餘部,將農民軍追至台灣最南端的郎嶠,水陸並發,將南路起義軍首領莊大田俘獲。至此,台灣的農民軍被全部鎮壓下去。清廷命在台灣郡城及嘉義縣為他各建生祠塑像,在紫光閣繪二十功臣圖像。當年,福康安即調任閩浙總督。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因越南滋擾廣西邊境,乾隆又將他調任兩廣總督。七月,和珅之弟、巡漕御史和琳參奏湖北按察使李天培,用湖廣糧船私運木材,由此訊得福康安捎信索購一事,乾隆嚴旨令福康安自劾,罰其三年的總督養廉銀,加罰公俸十年,革職留任,但馬上即減免。可見和珅、和琳兄弟與福康安居對立之勢,乾隆帝對此自有處理辦法,使這一文一武之臣都在寵渥之中。
驅廓保藏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爾喀以西藏當局徵收貿易稅太重為由,派兵入侵西藏邊境。乾隆五十六年(1790年),廓爾喀又再次興兵,直犯班禪額爾德尼駐錫的日喀則,而駐藏大臣保泰臨陣退縮,竟想把達賴和班禪移至青海。清廷聞報,即派福康安為將軍,與參贊海蘭察、奎林(福康安堂兄)率巴圖魯侍衛入藏,迎擊入侵的廓爾喀。九月二十九日,福康安自京啟程,由山西、青海一路馳驛赴藏。翌年正月初三到達青藏邊界,正月二十日抵拉薩。從西寧至拉薩,全程四千六百里,途中步行六十天。
福康安抵藏後,乾隆帝命他迅速出兵作戰,不使廓爾喀軍隊有喘息之機,以儘快收復失地。福康安在各路人馬到齊後,即行進剿。乾隆五十七年(1791年)四月二十七日,福康安由今西藏南部邊境的第哩浪古進兵,五月六日行至擦木附近,福康安乘夜色潛兵進攻,兵分五隊,兩路深入敵寨左右山樑堵截;二十八日,終於攻克防守堅固的碉寨,奪取了擦木。 [11] 攻下擦木之後,福康安所部軍隊直趨濟嚨。五月十日,福康安分兵出擊,成功地占領濟嚨的廓爾喀軍寨子,收復了濟嚨。至此,清軍廓清了自擦木至濟嚨邊境的廓爾喀軍。
乾隆五十七年(1791年)五月十三日,福康安又率軍由濟嚨出發,沿路攻打敵寨,直抵距陽布一百餘里的雍雅(今尼泊爾境內)。廓爾喀舉國震驚,因此乞降。福康安至熱索橋以後,以為抵陽布必將“勢如破竹,旦夕可奏功,甚驕滿,擁肩輿揮羽扇以戰”,自比諸葛亮,於是士兵也產生懈怠思想,廓爾喀軍趁機而入,因此清軍也傷亡慘重。廓爾喀國王表示退回在扎什倫布寺劫掠的財物,今後再不侵犯西藏。這次入藏征討廓爾喀的勝利,保證了清朝邊境的安寧和西藏社會的穩定,成功地維護了清朝國家的領土完整。
乾隆帝對征廓爾喀之役的主要統帥福康安也倍加讚賞,於是實授為武英殿大學士,加封忠銳嘉勇公,福康安被列為首功之人。在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又將福康安授為領侍衛內大臣,並照王公名下親軍校之例,賞給六品頂帶藍翎三缺,令福康安於其得力家人中,酌量給戴,以示寵異。 乾隆五十七年(1791年)七月,清政府為了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命福康安會同八世達賴、七世班禪等西藏宗教首領共同籌議辦理西藏善後事宜,雙方經過會商,共提出一百零二項條款。乾隆五十八(1792年)年正月,經清政府修訂為二十九條,即《欽定藏內善後章程》,改革並充實了多項方針,加強了駐藏大臣的職權和地位。
死後哀榮
乾隆六十年(1795)二三月間,清政府調遣雲貴總督福康安、四川總督和琳、湖廣總督福寧率領七省兵力十餘萬人,分路鎮壓。八月,聚集在平隴的起義軍推吳八月為苗王,石柳鄧、石三保為將軍。福康安、和琳採用剿撫並用的措施。九月,吳半生被俘獲。十二月,吳八月被俘。初戰告捷,乾隆帝破格封福康安為貝子,他是第一個宗室之外,活著被封為如此顯爵的人。
由於長途跋涉和緊張作戰,福康安病倒在軍中,但他仍繼續督戰,終因積勞成疾,在嘉慶元年(1796年)五月,病逝軍中。同年六月,石三保被誘至坳溪被俘。起義領袖相繼遇害,起義軍開始失利。九月,額勒登保代替先後病死軍中的福康安與和琳為統帥,調集重兵圍攻起義軍,至十二月,起義軍的最後據點石隆寨失陷,石柳鄧戰死於貴魚坡,苗疆至此平定。乾隆帝萬分悲痛,追封福康安為嘉勇郡王,配享太廟,並建立專祠以致祭。不過,後來的嘉慶帝並未像其父親那般褒獎福康安,多次追加譴責他在軍中揮霍無度。嘉慶十三年(1808年)嘉慶帝將福康安兒子由世襲貝勒降為貝子。
主要成就
福康安一生征戰南北,戎馬倥傯,參與了四次鎮壓各地民變,是朝廷足資依靠的軍事重臣。乾隆三十七年(1771年),任鑲黃旗滿洲副都統,以領隊大臣參加大小金川之戰,歷時五年,率兵逾溝攀崖,冒雨雪出擊,協同諸軍攻克宜喜、勒烏圍、噶爾崖等要隘寨堡。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金川平,升正白旗滿洲都統。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相繼任吉林將軍、盛京將軍、雲貴總督,改四川總督兼署成都將軍。
乾隆四十九(1784年)年,福康安跟從將軍阿桂率兵鎮壓甘肅回民田五起義,與參贊大臣海蘭察會兵伏擊,俘獲義軍首領張文慶。進封嘉勇侯。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被命為將軍,偕海蘭察督兵赴台灣鎮壓林爽文起義,俘首領林爽文、莊大田。台灣平,進一等嘉勇公。次年(1788年),遷督閩浙。後又移督兩廣,以私運木材罪奪職留任。
乾隆五十六年(1790年),受命籌劃集師抗擊進攻西藏的廓爾喀(今尼泊爾)軍。次年(1791年)二月,授大將軍銜,率師出青海,行40日至前藏。會諸路兵萬餘人,以分路進攻、伏擊等戰法連敗廓爾喀軍,收復要隘濟嚨等被占藏地。繼督兵追擊,深入廓境,六戰皆捷,迫廓爾喀言和。被授武英殿大學士。班師後,奉命籌議西藏善後章程(即後來《欽定西藏章程》之藍本)。乾隆六十年(1795年),福康安統兵數萬鎮壓湘黔石柳鄧與吳八月起義。
軼事典故
喜乘大轎
《清代之竹頭木屑》載,福康安出行時坐轎(故事:清朝武臣,無乘轎之例),需用轎夫三十六名,轎夫們輪流抬轎,轎行如飛。就連出師督陣時,福康安也要坐轎,並給每個轎夫配備良馬四匹,轎夫換班後,就騎馬跟隨。四川總督的轎子也很大,須轎夫十六人,裡面有小童兩人,負責裝煙倒茶,並備有冷熱點心百十來種。
朱筆點蛙
《南亭筆記》載,福康安率兵西征,路過一個僧庵,此時夕陽西下,就宿營此庵了。夜裡蛙聲不斷,擾得福康安不能入睡。他大怒而起,命兵弁出去把這些青蛙都趕走。兵弁抓了一隻,送給福康安。福見此蛙青翠可愛,就拿朱筆在蛙的腦門上點了一點,然後放生。從那以後,這個地方的青蛙腦門上都有一顆紅點兒,至今猶在。據說,家裡養一隻這樣的福蛙,可以規避火災,所以當地居民稱之為“福蛙”。
公子浪遊
《水窗春囈》載,四川某地糧台王啟焜,為福康安提供過無數錢財,是福康安身邊的紅人。有一年元宵節,王啟焜的兒子去蘇州遊玩,沒訂到觀燈的船。這王大少乃紈絝子弟,從小沒吃過虧,第二年賭氣預定了所有觀燈船。本地人一艘船都找不到,以為是江海大盜的陰謀,趕緊報官。官府追查後,以擾亂社會秩序罪將元兇王大少拘捕。正巧福康安從台灣平叛歸來,知道了這件事。他命人把王大少帶來,問清原委後,令其跪在船頭,大聲責罵,歷數其不端行為,嚇得王大少連連磕頭謝罪。當地官員在旁邊瞅著,也冒了一頭冷汗——原來福康安跟王大少這么熟!他能像訓自己的兒子一樣訓斥王大少,恰證明了一句話:愛之深則責之切。福康安走後,當地官員把王大少從獄中請出來,像伺候爺爺一樣好吃好喝好招待,倒把王大少搞懵了。
無賴冒名
昭槤的《嘯亭續錄》載,京城有個叫副天保的無賴潑皮,因與福康安的家奴是鄰居,從平日裡家奴的吹噓中了解到了一些福康安的聲勢和排場,以及情狀嗜好,覺得有機可乘,於是召集了數十名不務正業的無賴痞子,打著福康安的牌子旗號,沿途訛詐州縣。為了避免被有見過福康安的地方官員識破,騙子們一路上都稱福大帥偶染小恙,不便見客,所以不見任何人。而沿途州縣的官員也不敢多問,只是爭相行賄,以謀攀附巴結,副天保一行所獲頗豐。騙子隊伍來到湖南辰州,知府清安泰乃是福康安一手舉薦提拔上來的人,如今見恩公到來,當即投上名帖求見。可是副天保一行卻以各種藉口百般阻撓,不肯讓清安泰面見福康安。清安泰心下生疑,覺得事情可能有詐,遂強行闖入內室,揭開帳子錦被,發現是副天保扮作福康安躺在床上,於是趕緊招呼隨從進來,把副天保一夥全部抓獲,無一漏網者。事情上報到朝廷,乾隆知道後非常高興,立馬升了清安泰的官。清安泰最後官至浙江巡撫。
轎夫驕橫
《三異筆談》載,因福康安的軍功顯赫,又深獲乾隆殊寵,氣勢熏灼,他手下的家奴也非常驕橫,所經之處,輒向地方官員索要錢財,並經常滋事擾民。在征西過程中,福康安的轎夫跑到老百姓家裡搶東西。當地巡視都司徐斐恰好看到,趕緊上前阻攔,轎夫一把將徐斐從馬上拽下來,劈頭蓋臉一頓猛揍。川北道長官姚一如聽說了這件事,非常氣憤,想到福康安那裡告狀。有人對他說,福大人位高權重,向來抓大放小,怎么會關心這些小事呢?你去找他,惹其生氣,反而麻煩;你們按自己的方式處理了,也沒什麼事!
姚一如一聽,也對,就令人把轎夫抓起來。轎夫不知大禍臨頭,仍然肆意咆哮。姚一如先用棍子敲打了他一頓,又抽了他四十個耳光,拎起來一看,轎夫被打死了。訊息傳到福康安那裡,福康安並沒有生氣。其他轎夫兔死狐悲,不依不饒,竟然集體罷工。畢竟宰相門前七品官,福康安為安慰這幫轎夫,給他們挽回點面子,撤掉了了姚一如的成都知府。
引領時尚
《嘯亭雜錄》載,福康安好穿深絳色服飾,人言之為福色,因為“福”字,一語雙關,都願有“福”,所以民間也爭效其色,都要做件“福色”袍子穿,以 借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