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文益

文益

法眼文益(885年~958年),唐末五代高僧,俗姓魯,浙江餘杭人。號無相。中國禪教“法眼宗”的創始人。廿歲受戒紹興開元寺,後至育王寺從希覺學律。文益通大乘佛教各宗派,且涉儒家經籍,希覺視之為佛門的子游、子夏。時南方興禪,文益便南下福州長慶院向慧稜禪師學習。爾後,文益在地藏院,得桂琛禪師點化覺悟佛法,終成一代宗師。► 1篇詩文

相關事件

後唐清泰二年(935年),文益應撫州府州牧的邀請,在臨州崇壽院弘揚佛法。晚年深受南唐烈祖李昪的敬重,先後在金陵(今江蘇南京)報恩禪院、清涼寺開堂接眾。由於金陵在五代宋初戰亂較少,百姓文化水準較高,其思想得到較大範圍傳播。文益在金陵三坐道場,四方僧俗競向歸之。
後周世宗顯德五年(958年)十二月五日 ,文益圓寂,享七十四歲。葬江寧縣無相塔。諡號“大法眼禪師”。

文益禪師的弟子眾多,嗣法弟子六十三人,以德韶、慧炬、文遂等十四人最勝。高麗僧人曾來向他學習,得法者有三十六人,法眼宗後來傳到朝鮮半島,長盛不衰。

法眼宗,深受華嚴宗教義影響,並以之闡明禪宗的基本主張,提出“真如一心”即華嚴宗所謂的“總相”,視“心”(總相)為最高精神性本體,表現出“禪教兼重”的趨向。因此,法眼宗在所有佛家各宗派中,特別和儒家聲氣相投,得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大力褒揚。

軼聞

某時,文益遇大雪阻途,經地藏院歇腳。烤火取暖時,該院方丈桂琛禪師便問他:“你去那裡”?

文益:“只是行腳罷了”。

桂琛:“什麼是行腳”?

文益:“不知道”。

桂琛:“不知最親切”。

雪停後,文益辭桂琛,桂琛送他到門口並問:“你曾說三界惟心,萬法唯識,現在請告訴我庭下的那塊石頭是在心內,或是在心外呢”?

文益答:“在心內”。

桂琛說:“你這位行腳之人,為什麼要把這樣一塊大石頭放在心中呢?”

這話把文益說得窘極了,他便放下行李,決心留下來,向桂琛討教。

每天他提出新見解時,桂琛都說:“佛法不是這樣的”。

最後,文益只得對桂琛說:“我已經辭窮理絕了”。

桂琛便說:“以佛法來論,一切都是現成的”。

聽了這話,文益才恍然大悟。“一切現成”一語,後來成為法眼宗徒參禪時的重要“話頭”。

歷史評價

文益非常博學,精通傳統的典籍。但他卻不是書本知識的奴隸。他常引證古人的話,但由他的口中說出,都變成了他自己的東西。有個學生問他:“什麼是古佛?”

他回答:“現在就很好嘛”!

文益的詩文

睹木平和尚

唐代文益

木平山里人,貌古年復少。相看陌路同,論心秋月皎。
懷衲線非蠶,助歌聲有鳥。城闕今日來,一謳曾已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