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法式善

法式善

法式善(1752~1813)清代官吏、文學家。姓伍堯氏,原名運昌,字開文,別號時帆、梧門、陶廬、小西涯居士。乾隆四十五年進士,授檢討,官至侍讀。乾隆帝盛讚其才,賜名“法式善”,滿語“奮勉有為”之意。法式善曾參與編纂武英殿分校《四庫全書》,是我國蒙古族中唯一參加編纂《四庫全書》的作者,著有《存素堂集》、《梧門詩話》、《陶廬雜錄》、《清秘述聞》等。► 0篇詩文

人物生平

清文學家、藏書家。蒙古族。姓伍堯氏,原名運昌,字開文,號時帆,一號梧門,蒙古正紅旗人。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O)進士,官祭酒。著《存素堂集》、《槐廳載筆》。

法式善的父祖輩均在清廷供職,但職位不高。其始祖福樂“以軍功從龍入關,隸內務府正黃旗。”曾祖六格和祖父平安均為書生。生父廣順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舉人,雅好詞章,“夜半忽起,所筆疾書,得偈五首。”初任筆帖式,後補為御園織染局司庫。

乾隆十八年(1753)法式善生於京城西安門養蜂坊。他幼時聰穎,七歲從師讀書能對對聯,八歲可辨四聲,十一歲父親去世,隨庶母韓太淑人居於外祖家。雖拜過幾位老師,但均因家境窘迫,時日很短,主要靠有才華的庶母韓太淑人嚴教把讀。韓氏是漢軍正黃旗韓錦之女,“五歲讀宋五子書,十三通經史”,著有《綠萃堂遺詩》。“太淑人每日燈下必嚴核,讀書未嘗或弛也。”打下紮實的漢文基礎,並養成刻苦用功習慣。十六歲進入鹹安宮肄業,二十歲時開始讀書西華門外南池子僧寺中”。《梧門先生年譜》

乾隆四十年(1775),法式善二十三歲,依其三叔父(諱信順)居豐盛胡同,“仍讀書西華門僧寺中”。《梧門先生年譜》

乾隆四十五年(1780),法式善28歲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檢討,擢司業。五十年(1785)移左庶子,五十一年(1786)遷侍讀學士,五十三年(1788),移居淨業湖楊柳灣,號稱小西涯(明代李東陽曾居於此,號西涯,為別於李東陽舊居,法式善名之為小西涯),有詩龕及梧門書室。前後在此居住了將近十二年的時間。“卜居淨業湖,方今十二年……” “余家淨業湖之陽十年,有溪橋花木之勝老屋……”《存素堂詩集錄存》《清史稿·法式善》記載:“所居在地安門北明西崖李東陽舊址也。背城面市,一畝之宮,有詩龕及梧門書屋,室中收藏萬卷,間以法書名畫,外則蒔竹數百竿,寒聲疏影,翛然如在岩谷間。”法式善曾從翰苑所藏《永樂大典》抄錄宋元人集一百三十家。

五十六年(1791)翰林院大考,名列末等,“奉旨以部屬用,掣兵部員外郎上行走”。五十八年(1793)升祭酒。嘉慶四年(1799),坐言事不當,免官。秋八月,法式善自楊柳灣移家鐘鼓樓街。七年(1802)遷侍講學士。八年(1803)翰林院大考中再度折翼,降贊善。十年(1805)升侍講學士,十二年因“纂修《宮史》篇葉訛脫”,降為庶子,不久乞病歸家。嘉慶十八年(1813)法式善六十一歲病逝於詩龕。事跡見阮元編《梧門先生年譜》,《清史稿》卷四百九十、《清史列傳》卷七十二有傳。

法式善的詩文

由黑龍潭至大覺寺 其二

清代法式善

恨未攜琴至,空聞流水聲。古人不相見,山月此時明。

松老僧同瘦,竹陰天自晴。煙蓑恐無分,徒抱著書情。

由黑龍潭至大覺寺 其一

清代法式善

路轉畫眉山,一村灣復灣。人家松樹底,酒旆夕陽間。

牛揀碧陰臥,燕沖微雨還。道人灌園罷,叉手藥畦閒。

寄懷王述庵侍郎

清代法式善

文獻東南望,風流湖海傳。夢回盤馬地,心冷釣魚天。

松菊存三徑,圖書載幾船。北窗且高臥,消受好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