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濆
於濆,字子漪,自號逸詩,晚唐詩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乾符初(約876年前後)在世。鹹通二年(681年)舉進士及第,仕終泗州判官。濆患當時詩人拘束聲律而入輕浮,故作古風三十篇,以矯弊俗,自號逸詩,有《於濆詩集》、《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58篇詩文
生平
於濆,字子漪,京兆(今陝西西安)人。會昌末應進士舉,唐懿宗鹹通二年(861年)方得進士及第(一說會昌中鄉貢進士),終泗州判官。善以古風體為詩,一反“拘束聲律而入輕浮”的唐代聲律詩之風。曾“作古風三十篇,以矯弊俗”以矯弊俗”,自號“逸詩”。
於濆現存詩僅四十五首,收錄於《全唐詩》599卷中。論及晚唐詩壇,於濆並不為時人所重,但他卻是一位具有顯著現實主義創作特色的詩人。其作品古樸無華,明快直切,顯受漢魏樂府及中唐張籍、王建、白居易影響,與曹鄴、劉駕等形成晚唐詩歌一個流派。明胡震亨《唐音癸簽》謂諸詩人“其源似並出孟東野,洗剝到極淨極真,不覺成此一體”,其詩“多有愜心句,堪擊節”。其作品中反映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的詩,占居多一半比重,較同一流派詩人如曹鄴,顯得更有份量。
代表作有《苦辛吟》《田翁嘆》《隴頭水》等,今傳《於濆詩集》一卷。生平事跡散見於《新唐書》卷七二、《唐詩紀事》卷六一、《唐才子傳》卷八。今人梁超然、毛水清有《於濆詩注》。
於濆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