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陸淞

陸淞,[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後在世]字子逸,號雲溪,山陰人,陸佃之孫,陸游胞兄。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後在世。► 9篇詩文

軼事

浙江天台縣桐柏嶺下東岙村有兩棵八百年古樹,一為苦櫧,一為香樟。苦櫧老乾虬枝、香樟遮天蔽日,相映成趣。兩棵樹比鄰而居,一苦一香,發人無限遐想。

這兩棵古樹大得驚人,胸徑三米三四,周長足有10米,需六七個人才能合抱。因為年代久遠,兩樹的主幹都已中空,鑽進五六個人尚能轉動自如,但依然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向人展現歷久彌堅、虛懷若谷的風采,令人稱奇。

據老輩相傳,苦櫧為宋代大陸游所栽,香樟即為陸淞所植。兄弟倆之所以栽種不同的樹種,是因為栽樹之時,兩人的處境、心情不同,可謂“樹言志”。

陸游因先是被迫與愛妻唐婉離異,繼則為投降派排擠,抗金報國無門,隱居在桐柏玉霄峰下的洞天宮,心情抑鬱,因而栽下苦櫧,以寄託自己的“苦志”;陸淞任天台縣令期間,妥善解決了赤岩銀場糾紛,得到朝廷褒獎,提升為江西廣信府知府,由於天台百姓的遮道挽留,朝廷敕令他領知府俸祿,繼續留任天台,心情振奮,因而栽下香樟,以示要勤政愛民、彰顯美德。

兩人不由心中一動,陸游栽種苦櫧以表“苦志”,符合當時心情;而陸淞栽種香樟,恐非僅“彰顯美德”之意,可能還有另一層更深的含義。想陸淞卸任後定居天台,繁衍生息,發展成現在有幾萬人的天台陸氏。這定居天台的決心,說不定就是在栽樹時下的。香樟,暗喻美好莊園,亦在情理之中。

不知何時,陸淞的後人為了看護這兩棵樹,移居這裡,過著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逐漸發展成東岙村,故東岙村民大多姓陸。在他們一代又一代的精心呵護下,這兩棵古樹才能歷經風霜而依然蔥鬱。

陸淞的後代幾萬人,遍布天台城鄉及臨海、寧海、仙居等縣市。革命英烈、著名作家陸蠡就是陸淞的第二十八世後裔。陸淞之墓位於始豐街道龍潭村後的小考尖山南坡上,1996年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清明節掃墓者數以千計。

陸淞的詩文

瑞鶴仙·臉霞紅印枕

宋代陸淞

臉霞紅印枕,睡覺來、冠兒還是不整。屏間麝煤冷,但眉峰壓翠,淚珠彈粉。堂深晝永,燕交飛、風簾露井。恨無人說與,相思近日,帶圍寬盡。
重省,殘燈朱幌,淡月紗窗,那時風景。陽台路迥,雲雨夢,便無準。待歸來,先指花梢教看,欲把心期細問。問因循過了青春,怎生意穩?

鄉校頌

宋代陸淞

樂只君子,孰後孰先。
顯有嘉聞,於斯萬年,
維大夫之賢。

鄉校頌

宋代陸淞

其遷者初,其新者中。
肄業傳道,有師有宗,
繄李侯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