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劉昫

劉昫(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時期歷史學家,後晉政治家。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時期。五代後晉時官修的《舊唐書》,是現存最早的系統記錄唐代歷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書》,宋代歐陽修、宋祁等編寫的《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舊唐書》共二百卷,包括本紀二十卷,志三十卷,列傳一百五十卷。► 1篇詩文

劉昫的詩文

唐臨為官

唐代劉昫

唐臨為萬泉丞。縣有囚十數人,皆因未入賦而系。會暮春時雨,乃耕作佳期。唐臨白縣令:“囚人亦有妻兒,無稼穡何以活人,請出之。”令懼其逸,不許。唐臨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當其罪。”令因請假歸鄉。臨悉召囚令歸家耕作,並與之約:農事畢,皆歸系所。囚等感恩,至時畢集縣獄。臨由是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