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
(741—821)唐僧。湖州吳興人,俗姓李。早歲投徑山出家。受戒後,乃往諸方參學,終嗣馬祖道一。好隱棲山谷,常住伏牛山,世稱伏牛和尚。曾至龍門、王屋、嵩山尋訪古蹟,與丹霞天然為莫逆交。作《三傷歌》,勸誡世人,宣揚禪旨,盛傳當世。後卒於隨州開元寺。► 4篇詩文
林琨
生卒年不詳。三原(今屬陜西)人。定平丞林希丘之子。歷任司駕員外、知制誥、膳部、司封、左司三司郎中、諫議大夫,封中都男。德宗貞元前後在世。其子林寶,撰有《元和姓纂》10卷。事跡見《元和姓纂》卷五、《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一與卷五。《全唐詩》存詩1首。► 1篇詩文
沈和
沈和,字和甫。 生年不詳。 《錄鬼簿 》列其入 方今已死名公才人相知者”, 小傳中又稱“近年方 卒” ,據王鋼《錄鬼簿三種校訂·前言》, 《錄鬼簿 》 第一次修訂傳世當在至正二年(一三四二年)至五年 (一三四五) ,則其卒年當在元統、 至元到至正之間 (一三三四—一三四一) 。杭州人。 其生父早逝,母 再嫁黃姓。元代後期知名曲家黃天澤即其同母異父弟。後寓居江州(今江西九州)。 門巋《元曲百家縱論· 以南北調合腔的蠻於漢卿》認為其離開杭州去江西, 可能有家庭的緣故。► 1篇詩文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詩詞秀
崔少玄
郡望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汾州刺史崔恭之女。18歲嫁盧倕,隨夫之任閩中。後家於洛陽。自稱為玉皇侍書玉華君謫轉人世。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卒,傳為升仙。► 1篇詩文
王武陵
(?—807前)唐人,字晦伯。德宗貞元四年,游無錫慧山寺,與竇群、朱宿唱和留題。歷諫官,終倉部員外郎。► 2篇詩文
護國
護國,唐江南詩僧。天寶、大曆間在世,為玄、肅、代三朝人,與靈一同時而稍後。工詞翰,詩名聞於世。約卒於代宗大曆間,張謂有詩哭之。《全唐詩》錄存其詩十二首。► 13篇詩文

詩詞秀
秀出好詩詞
李景讓
李景讓,唐朝時期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字後己。書法家。性方毅有守。大中(八四七―八五九)中歷進御史大夫,出拜西川節度使,謚曰孝。工書法,嘗稱前人墨帖,類非以書得名,然世之寶藏者,特以其人耳。景讓德望議論,一世所宗,行書又足以追配古人,宜其翰墨有傳也。《唐書本傳》、《宣和畫譜》► 2篇詩文
王珪2
王珪(570-639年),字叔玠,河東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梁尚書令王僧辯之孫。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入召秘書內省,授為太常治禮郎。受叔父王頍牽連,逃遁終南山。唐朝建立後,歷任世子府咨議參軍、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為隱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後因楊文幹事件被流放嶲州。貞觀年間,徵召回朝,歷任諫議大夫、黃門侍郎、侍中、同州刺史、禮部尚書、魏王老師,封永寧郡公。貞觀十三年,病逝,追贈吏部尚書,予諡號為懿。► 0篇詩文
郁回
生平無考。《全唐詩逸》收詩2句,錄自日本大江維時編《千載佳句》卷下。► 1篇詩文
李義府
李義府(614年-666年),瀛州饒陽(今河北饒陽)人,唐朝宰相。李義府早年以薦舉入仕,歷任門下典儀、監察御史、太子舍人、中書舍人。他出身微賤,雖官居宰相仍不得入士流,因此奏請重修《氏族志》,主張不論門第,凡得五品官以上者皆入士流。龍朔三年(663年),李義府因請術士望氣,被長流巂州。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大赦天下。李義府因不在被赦之列,憂憤而死。時年53歲。武則天即位後,追贈他為揚州大都督,但在睿宗年間被收回。► 9篇詩文

詩詞秀
關注教你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