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鄙人
西鄙人,意為西北邊境人,相傳為唐代五言民歌《哥舒歌》的作者。這首民歌通過對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的歌頌,表達了各族人民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平朴自然,雄渾粗獷,流傳至今。► 1篇詩文
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後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221篇詩文
翁宏
[約公元九一五年前後在世]字大舉,桂林人。生卒年均不詳,不仕。入宋,寓居昭、賀間。與王元、廖融等交遊唱和。《宮詞》(一作《春殘》)等詩最為當時所稱。所作詩今存三首。► 14篇詩文
孔紹安
孔紹安(約577-622),字不詳,越州山陰人,孔奐長子,孔子三十三代孫。生於陳宣帝太建九年,約卒於唐高祖武德中年,約四十六歲。少於兄紹新俱以文詞知名。年十三,陳亡入隋,徙居京兆鄂縣,閉門讀書,誦古文集數十萬言。外兄虞世南異之。與詞人孫萬壽為忘年之好,時人稱為“孫、孔”。大業末,為監察御史。李淵討賊河東,紹安為監軍。李淵受禪,紹安自洛陽間行來奔,拜內史舍人,賜齎甚厚。嘗因侍宴應詔詠石榴詩云:“只為時來晚,開花不及春”。為人稱誦。尋詔撰梁史,未就而卒。紹安著有文集五十卷,(舊唐書志作三卷,本傳作五卷。此從新唐書志)傳於世。► 7篇詩文
劉庭琦
[唐]明皇時人。官萬年尉。開元八年(七二o)上禁約王公不令與外人交結,庭琦數與岐王范飲酒賦詩,拙為雅州司戶。能精書學。《舊唐書·岐王范傳、書史會要》► 7篇詩文
趙蕤
趙蕤 (ruí),字太賓,梓州鹽亭人(今四川省鹽亭縣兩河鎮趙家壩人),約生於唐高宗顯慶四年 ( 公元 659 年 ),卒於唐玄宗天寶元年( 公元742年)。唐代傑出的道家與縱橫家 。趙蕤和李白是唐代的“蜀中二傑”,以“趙蕤術數,李白文章”並稱。► 0篇詩文
歐陽詢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字信本,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於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3篇詩文
崔郊
崔郊,唐朝元和間秀才,《全唐詩》中收錄了他的一首詩。(《雲溪友議》卷上、《唐朝紀事》卷五六)唐末范攄所撰筆記《雲溪友議》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元和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郊互相愛戀,後卻被賣給顯貴於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無已。一次寒食,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贈婢》。後來於頔讀到此詩,便讓崔郊把婢女領去,傳為詩壇佳話。► 2篇詩文
狄仁傑
狄仁傑(630年-700年11月15日),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狄仁傑早年考中明經科,歷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以不畏權貴著稱。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封內史,並於同年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後又追贈司空、梁國公。► 1篇詩文
劉皂
劉皂:鹹陽(今陝西鹹陽市)人,貞元間(785—805)在世,身世無可考。《全唐詩》錄存其詩五首。► 5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