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液
崔液,定州安喜(今河北定縣)人。字潤甫,乳名海子。生年不詳,約卒於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唐代狀元。及第時間無考。約在先天元年(712)以前某年。► 9篇詩文
毛熙震
[約公元九四七年前後在世]字不詳,蜀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後晉高祖天福中前後在世。曾為後蜀秘書監。熙震善為詞,今存二十九首,(見《唐五代詞》)辭多華麗。► 22篇詩文
李忱
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漢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權),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後,以皇太叔為宦官馬元贄等所立。在位13年。綜觀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經為祖宗基業做過不懈的努力,這無疑延緩了唐帝國走向衰敗的大勢,但是他又無法徹底扭轉這一趨勢。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7篇詩文
寒山
寒山(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出身於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後出家,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台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後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於天台山寒岩。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著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並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7篇詩文
魏承班
約公元九三O年前後在世字、里、生年不詳死於925年五代時許州人,約後唐明宗長興初前後在世,據當代學者考證,死於前蜀敗亡之際。父魏宏夫,為蜀王建養子,賜姓名王宗弼,封齊王。承班為駙馬都尉,官至太尉。國亡,與其父同時被殺。承班工詞,艷麗似溫庭筠,今存二十一首(見《唐五代詞》)。 元遺山曰:魏承班詞,俱為言情之作。大旨明淨,不更苦心刻意以競勝者。► 15篇詩文
劉采春
劉采春,淮甸(今江蘇省淮安、淮陰一帶)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深受元稹的賞識,說她“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可見她在當時是一名很有影響的女藝人。► 3篇詩文
盧僎
[唐](約公元七〇八年前後在世)字不詳,相州臨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中宗景龍中前後在世。自聞喜尉入為學士。終吏卻員外郎。饌工詩,所作今存十四首。(見《全唐詩》)► 14篇詩文
李存勖
李存勖(有時被寫作“勗”,885年-926年),即後唐莊宗,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門)人,五代時期後唐政權的建立者。唐末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的長子。沙陀人,本姓朱邪氏,小名“亞子”。908年繼晉國王位,之後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北卻契丹、南擊朱梁,東滅桀燕(劉守光)使得晉國逐漸強大起來。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是為後唐莊宗。同年十二月滅後梁,實現了對中國北方的大部統一。以勇猛聞名。存勖雖武人,但洞曉音律,能度曲。存詞四首,載《尊前集》。926年死於兵變。► 5篇詩文
徐凝
徐凝,唐代(約公元八一三年、唐憲宗元和中前後前後在世)詩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詩》錄存一卷。► 94篇詩文
棲蟾
[唐](約公元八九六年前後在世)俗姓、里居、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乾寧中前後在世。居屏風岩。與沈彬為詩友。棲蟾所作詩,今存十二首。(見《全唐詩》)► 12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