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王闓運

王闓運

王闓(kǎi)運(1833—1916)晚清經學家、文學家。字壬秋,又字壬父,號湘綺,世稱湘綺先生。鹹豐二年(1852)舉人,曾任肅順家庭教師,後入曾國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經書院。後主講於長沙思賢講舍、衡州船山書院、南昌高等學堂。授翰林院檢討,加侍讀銜。辛亥革命後任清史館館長。著有《湘綺樓詩集、文集、日記》等。► 1篇詩文

吳嘉紀

吳嘉紀

吳嘉紀(1618年-1684年),字賓賢,號野人,江蘇東台人(清代屬於揚州府泰州)。出生鹽民,少時多病,明末諸生,入清不仕,隱居泰州安豐鹽場。工於詩,其詩法孟郊﹑賈島,語言簡樸通俗,內容多反映百姓貧苦,以“鹽場今樂府”詩聞名於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賞識,著有《陋軒詩集》,共收入詩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吳嘉紀詩箋校》本。► 22篇詩文

成鷲

成鷲(1637-1722),清朝初年廣東肇慶鼎湖山慶雲寺僧。又名光鷲,字跡刪,號東樵山人。俗姓方,名覬愷,字麟趾,番禺(今屬廣東省)人。出身書香仕宦世家。年四十一,從本師西來離幻即石洞和尚披剃。繼法於碩堂禪師,系憨山大師徒孫。與陶環、何絳等南明抗清志士為生死之交。與屈大均、梁佩蘭唱酬,粵中士人多從教游。先後主持澳門普濟寺、肇慶慶雲寺、廣州大通寺,終於大通。其為人豪放倜儻,詩文亦卓厲痛快,盡去雕飾,頗有似莊子處。沈德潛譽為詩僧第一。作品有《楞嚴直說》十卷、《鼎湖山志》八卷、《鹹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剛直說》一卷、《老子直說》二卷、《莊子內篇注》一卷等。► 1篇詩文

左輔

左輔(1751—1833)字仲甫,一字蘅友,號杏莊,江蘇陽湖人。乾隆進士。以知縣官安徽,治行素著,能得民心。嘉慶間,官至湖南巡撫。輔工詩詞古文,著有《念菀齋詩、詞、古文、書牘》五種,傳於世。► 2篇詩文

麥孟華

麥孟華(1875年-1915年)清末維新派。字孺博。廣東順德人。1888年入廣州學堂。1891年入萬木草堂,成為康有為的忠實弟子。生平喜愛吟詠,詞章綿麗沉鬱,著有《蛻庵詩詞》三卷,後為友人收入《粵兩生集》。► 2篇詩文

姚燮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學家、畫家。字梅伯,號復莊,又號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復翁、復道人、野橋、東海生等,浙江鎮海(今寧波北侖)人。道光舉人,以著作教授終身。治學廣涉經史、地理、釋道、戲曲、小說。工詩畫,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樂考證》、《大梅山館集》、《疏影樓詞》。► 2篇詩文

顧彩

顧彩(1650~1718)清戲曲作家。字天石,號補齋、湘槎,別號夢鶴居士,江蘇無錫人。其父顧宸,為當地知名藏書之家,他閱讀一過,遂對文學戲曲有極大興趣。官至內閣中書。彩工曲,與孔尚任友善,尚任作小忽雷傳奇,皆彩為之填詞。自作有南桃花扇及後琵琶記各一本,《曲錄》傳於世。顧彩詩文集有《往深齋集》《辟疆園文稿》、《鶴邊詞》。戲曲作品有《楚辭譜傳奇》、《後琵琶記》、《大忽雷》,改《桃花扇》為《南桃花扇。清末學者梁廷柟在《曲話》一書中,對顧彩所編《桃花扇》多有譏語。► 1篇詩文

佟世南

字梅嶺,清滿洲(遼東)人。康熙年間任臨賀知縣,善填詞,長於小令,修辭婉麗,意境幽美,曲折含蓄,詞風與納蘭性德相近。著有《東白堂詞》、《鮓話》、《附耳書》等。► 1篇詩文

周之琦

周之琦[清](公元一七八二年至一八六二年)字稚圭,河南群符人。生於清高宗乾隆四十七年,卒於穆宗同治元年,年八十一歲。嘉慶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累官廣西巡撫,疏言築堤賑災等事,凡數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卒於家。之琦工詞,渾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夢月詞》二卷,《懷夢詞》二卷,《鴻雪詞》二卷,《退庵詞》一卷,總名《心日齋詞》,傳於世。輯有《心日齋十六家詞選》。► 1篇詩文

吳信辰

吳信辰(1721—1797),名鎮,甘肅臨洮人。1769年考中舉人,做過陝西耀州學正,升為韓城教諭,1773年任山東陵縣知縣,爾後調任湖南沅州知府,可是只幹了一年,就因為下屬一個縣發生“諱盜”事件,被劾罷官。寫作了數千首詩,43首詞。著有《松厓對聯》。► 1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