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枚
[清](公元1761年~1803年)字枚叔,一字實庭,號謝盫,浙江仁和人。生於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卒於仁宗嘉慶八年,年四十三歲。嘉慶進士,官吏部文選司主事。好讀書,少時嘗手抄漢書一遍,以縱酒成疾卒。枚工詞,以清麗稱。有《心齋草堂集》及《微波亭詞》,有《齋心草堂詩鈔》。► 1篇詩文
侯文曜
侯文曜,清詞人。字夏若,無錫人。有《松鶴詞》一卷、《巫山十二峰詞》一卷。► 2篇詩文
王蘊章
王蘊章(1884-1942.8),字蓴農,號西神,別號窈九生、紅鵝生,別署二泉亭長、鵲腦詞人、西神殘客等,室名菊影樓、篁冷軒、秋雲平室,江蘇省金匱(今無錫市)人。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中副榜舉人,任學校英文教師。上海滬江大學、南方大學、暨南大學國文教授,上海《新聞報》編輯,上海正風文學院院長。通詩詞,擅作小說,工書法,善歐體,能寫鐵線篆。是“中學為主、西學為用”的鴛鴦蝴蝶派主要作家之一。中國近代著名詩人、文學家、書法家、教育家。► 2篇詩文
張景祁
張景祁(1827-?) 清末文學家。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原名左鉞,字蘩甫,號韻梅(一作蘊梅),又號新蘅主人。同治十三年(公元一八七四年)進士。曾任福安、連江等地知縣。晚年渡海去台灣,宦遊淡水、基隆等地。工詩詞。歷經世變,多感傷之音,作品貼近時代,有許多敘事詠史之作。有《新蘅詞》、《蘩圃集》、《研雅堂詩、文、駢體文》等。► 1篇詩文
黃燮清
黃燮清(1805~1864)晚清詩人、劇作家。原名憲清,字韻甫,號韻珊,又號吟香詩舫主人。浙江海鹽武原鎮人。道光十五年(1835)舉人,後屢試不第,晚年始得宜都縣令,調任松滋,未幾卒。少工詞曲,中年以後始致力於詩文。其詩多抒寫個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詠史弔古之作深沉豪放,頗具特色。有《倚晴樓詩集》及《倚睛樓七種曲》傳世。► 3篇詩文
陳寶箴
陳寶箴(1831年-1900年7月22日),譜名陳觀善,字相真,號右銘,晚年自號四覺老人,江西義寧(今江西九江修水縣)客家人,晚清維新派政治家。1895年在湖南巡撫任內與按察使黃遵憲、學政江標等辦新政,開辦時務學堂,設礦務、輪船、電報及製造公司,刊《湘學報》,被光緒帝稱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系清末著名維新派骨幹,地方督撫中唯一傾向維新變法的實權派風雲人物。後受到湖南守舊派王先謙、葉德輝的攻訐。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變爆發,百日維新宣告失敗,陳寶箴以“濫保匪人”被罷黜。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7月22日去世。► 1篇詩文
楊頤
楊頤(1824--1899),字子異,號蓉浦,晚號蔗農,廣東茂名縣(今廣東省高州市)城西廣潭村人。祖父楊敏修,父楊望儒都是生員(秀才),又是地方富戶。頤生於清道光四年(1824),卒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享陽七十六歲。他是高州歷史上著名的歷史人物。► 1篇詩文
王喦
[清](約公元一六九七年前後在世)字醇叔,一字素岩,江蘇崑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康聖祖康熙三十六年前後在世,年八十一歲。初師朱用純,後游長洲彭定求之門。讀書敦行。康熙二十一年(公元一六八二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後充會試同考官。尋乞養歸,兩任邑中清田事,為巡擁趙士麟、宋犖所重。喆生著有素岩文稿二十六卷,懿言日錄四卷,及七規一卷,(均清史列傳)並行於世。► 7篇詩文
程恩澤
程恩澤(1785~1837)清代學者、官員。字雲芬,號春海,安徽徽州歙縣人。師從凌廷堪,於金石書畫、醫算,無不涉及。嘉慶十六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官貴州學政、侍讀學士、內閣學士,官至戶部侍郎。熟通六藝,善考據,工詩,是近代宋詩運動之提倡者,與阮元並為嘉慶、道光間儒林之首。著有《國策地名考》、《程侍郎遺集》。► 1篇詩文
阿桂
阿桂(1717年9月7日—1797年10月10日),章佳氏,字廣廷,號雲崖,大學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將。滿洲正藍旗人,後以新疆戰功抬入正白旗。乾隆三年(1738年)舉人後授鑲紅旗蒙古副都統,長期戍守西北邊疆。後兩次督師鎮壓甘肅回民起義,參與制定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和抗擊廓爾喀之役的進兵方略。卒年81歲。 阿桂編有《軍需則例》15卷。► 0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