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木蘭花令·元宵似是歡游好

宋代蘇軾

元宵似是歡游好。何況公庭民訟少。萬家游賞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島。
平原不似高陽傲。促席雍容陪語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元宵看來還是尋歡遊樂好,何況訴訟少,公事清閒,萬家百姓登上春日觀賞景物之台。城市十里之內成了繁華美麗的海上仙島,使神仙也為之迷惑。
平原君敬待賓客,不像高陽酒徒無禮傲慢,坐在客人一起,寬和從容地陪伴客人談笑。 客人中有個最富於感情,為了珍惜主人待客的殷勤拚著醉倒在地而盡興喝酒。

注釋
⑴木蘭花令: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
⑵公庭民訟:指百姓到官府告狀。
⑶春台:代指遊覽勝地。
⑷平原:《史記·平原君列傳》載,平原君“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這裡代指好客的主人。高陽:秦漢之際的酈食其,陳留高陽鄉人。其人好讀書,家貧落魄,縣中呼為狂生。
⑸促席:座席靠近。雍容:形容主人待客有禮,態度和藹。
⑹玉山拚(pàn)醉倒:形容客人的醉態。拚:就是豁出去,毫不顧惜自己的意思。

創作背景

此詞創作的具體時間不詳,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和元祐九年(1094年)的編年存在爭議。但知這首詞是作於元月十五日元宵節當地長官的舉辦酒席上的,而詞人當時是一位客人。

賞析

上片極寫元宵節的游賞歡樂,及公庭訟少的愉悅心情。“元宵似是歡游好,何況公庭民訟少”。“似是”,正說明詞人原本並沒有主動出遊元宵佳節的打算,只是由於他的公務閒暇,“公庭民訟少”了,內心愉悅才使他引起了賞游元宵夜景的樂趣。如今“公庭民訟少”,詞人從心底發出愜意的快感,所以,當他看到“萬家游賞上春台”時,他自己和所有遊人,都像活神仙一樣迷路在三神山海島之中了。

下片極寫“與民同樂”的歡快宴席。“平原不似高陽傲。促席雍容陪語笑。”詞人在人群中間,謙遜質樸,禮敬賓客,平等如兄弟,有如趙國平原君的賢明待賓,而毫無“高陽酒徒”的傲慢。他總是從容溫和地靠近民眾,和人們滿面陪笑的對語談心,盡情享受著與人民打成一片的樂趣。“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在歡快的宴席中,頓時出現了一個“最多情”的民客形象,而把歡情霎時推到高潮。可謂筆端生花。而“拚”字尤為傳神。這正是詞人與民眾親密“魚水情”關係的典型反映。

全詞感情真摯,清新自然,即興抒懷,酣暢淋漓。而且格調健朗,構思精巧,一氣呵成,餘音裊裊。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3637篇詩文

猜您喜歡

元夕無月

清代丘逢甲

滿城燈市盪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蝶戀花·密州上元

宋代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永遇樂·落日熔金

宋代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熔金 一作:鎔金)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