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舟中晚興

清代李調元

漫說心如箭,其如棹泊遲。人喧上灘處,鷗避下帆時。

路轉山猶見,鐘鳴寺始知。回頭語黃帽,此地正宜詩。

李調元

李調元(1734-1803),字羹堂,號雨村,別署童山蠢翁,四川羅江縣(今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調元鎮)人。清代四川戲曲理論家、詩人。李調元與張問陶(張船山)、彭端淑合稱“清代蜀中三才子”。李調元與遂寧人張問陶(張船山)、眉山的彭端淑合稱清代四川三大才子。其中,張問陶成就最大,袁枚稱其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彭端淑次之,詩名不彰;李調元第三。嘉慶本《四川通志》認為李調元:“其自著詩文集,不足存也。”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認為:“其自著童山詩文集亦不甚警策,詞則更非所長。”► 0篇詩文

猜您喜歡

次杜工部秋興八首 其八

清代李寄

卜年八百數逶迤,反覆終當類復陂。舊日龍髯猶在地,荒陵鵑血好殷枝。

誅奸史筆千年在,梅禍天心一旦移。白水金刀聞漢讖,雲台願附姓名垂。

少年游 代女郎送客

清代李雯

殘霞微抹帶青山,舟近小溪灣。兩岸蘆乾,一天雁小,分手覺新寒。

今宵霜月照燈闌,人是暮愁難。半枕行雲,送君歸去,好夢憶江南。

聲聲慢

清代李慈銘

牆垂薜荔,砌上莓苔,愁痕剛界朱欄。杏白梨紅,次第做盡春寒。

曲池抱階如鏡,問何人、照影窗前。斜陽地,指茸茸翠草,曾閣鞦韆。

我本傷春狂客,趁蝶簾燕戶,鈿墜箏筵。載酒遲來,花間誰擘蠻箋。

紅樓只今已改,覓殘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