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和薌林居士中秋)
宋代:張元乾
閏余有何好,一歲兩中秋。滕王高閣曾醉,月涌大江流。今夜釣龍台上,還似當時逢閏,佳句記英游。看山兼看月,登閣復登樓。
別離久,今古恨,大刀頭。老來長是清夢,宛在舊神州。遐想薌林風味,瓮里自傾春色,不用貰貂裘。笑我成何事,搔首謾私憂。
張元乾
元乾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名動,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張元乾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十四五歲隨父親至河北官廨(在臨漳縣)已能寫詩,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人稱之“敏悟”。► 607篇詩文
漁家傲
宋代:張元乾
樓外天寒山欲暮。溪邊雪後藏雲樹。小艇風斜沙觜露。流年度。春光已向梅梢住。
短夢今宵還到否。葦村四望知何處。客里從來無意緒。催歸去。故園正要鶯花主。
惜奴嬌
宋代:王之道
不D8CB知名,怎奈向、前緣注定。一封書、便成媒娉。千里相從,恰似尋盟合姓。泥濘。尚隔個、轎兒難近。
薄薄紗廚,小驛夜涼人靜。紅一點、暗通犀暈。花月多情,搖碎半窗清影。安穩。悄不知、人痛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