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清代:吳敬梓
輕暖捲簾衣,孤亭暮雨微。落紅辭密樹,新綠滿遙扉。
階下苔痕長,梁間燕子歸。西窗燈影暗,枯坐欲忘機。
吳敬梓
吳敬梓(1701—1754年),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清朝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漢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序》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後卒於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詩說》七卷(今存四十三則)、小說《儒林外史》。► 183篇詩文
送文信國公鐵如意歌
清代:吳重憙
嗚乎信國公,從容殉大節。於今五百八十年,遺澤猶留一鉤鐵。
鐵背銘詞鐫六字,曰聖瑞文天祥制。詩僧拓墨共流傳,我觀公物見公志。
公昔生也兆紫雲,公及冠也擢狀元。公既相也宋已去,公之死也未五旬。
烏金一握思風度,山河半壁憑分付。賜字新鐫柄上銘,知是登科年後鑄。
嗚乎信國公,從容殉大節。於今五百八十年,遺澤猶留一鉤鐵。
鐵背銘詞鐫六字,曰聖瑞文天祥制。詩僧拓墨共流傳,我觀公物見公志。
公昔生也兆紫雲,公及冠也擢狀元。公既相也宋已去,公之死也未五旬。
烏金一握思風度,山河半壁憑分付。賜字新鐫柄上銘,知是登科年後鑄。
我聞公性初豪華,唾壺或以和箏琶。又聞公也自貶抑,軍中或佐指揮意。
自從真州夜走空坑敗,悲涼柴市銘衣帶。擊節高吟《正氣歌》,遺器遺文同百代。
吁嗟乎!物之顯晦信有時,公之遺愛今在茲。雲孫小印玉帶硯,枯桐尾勒青原詩。
乃知物以人重同不朽,足與齊簡狐筆良椎武節千秋垂。
晞髮參軍公知己,琅玕一握恰好相追隨。惜哉象弈圖譜四十局,竟隨玉㞟埋蒿萊。
嘗將臣節論忠義,明季差堪儕宋季。鐵工輸與張鰲春,姓名猶得傳附驥。
嗚呼兩公如意從此留人間,藝林歌詠成嘉事。有宋一代文信國,有明一代趙忠毅。▲
點絳唇
清代:吳藻
庭院秋清,木樨開謝人幽獨。餘花簌簌,把卷花前讀。
淺碧羅杉,稱體新妝束。西風撲,一肩香玉,皴起黃金粟。
滿江紅
清代:吳藻
斷褐沈墳,問誰辨、宜官鉅鹿。搜剔到、夕陽蒼蘚,秋風古木。
金石未磨彤管記,玻璃空艷溫泉浴。似曹娥、黃絹遇中郎,摩挲熟。
一片石,韓陵續。三尺土,燕支覆。羨生花妙筆,雙鉤滿幅。
前代名碑遺篆隸,後來詞客揮珠玉。
斷褐沈墳,問誰辨、宜官鉅鹿。搜剔到、夕陽蒼蘚,秋風古木。
金石未磨彤管記,玻璃空艷溫泉浴。似曹娥、黃絹遇中郎,摩挲熟。
一片石,韓陵續。三尺土,燕支覆。羨生花妙筆,雙鉤滿幅。
前代名碑遺篆隸,後來詞客揮珠玉。屬書星、拓本好收藏,千回讀。▲

詩詞秀
關注教你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