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用稼軒韻作)
宋代:劉將孫
我老無能矣。嘆人生、得開笑口,一年閒幾。去景悠悠如有待,白髮已非春事。便一笑、何曾是喜。我本漁樵孟諸野,向舉家、盡嘆今如是,空自苦,有誰似。
堆堆獨坐文書里。是無能、愛閒愛靜,清時有味。出處古今無真是,往往君言有理。看攘臂、後來鋒起。漢晉唐虞一杯水,只魯連、猶未知之耳。況碌碌,共餘子。
劉將孫
劉將孫(1257—?)字尚友,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劉辰翁之子。嘗為延平教官、臨江書院山長。事跡見《新元史。劉辰翁傳》。有《養吾齋集》四十卷,久佚。《四庫總目提要》云:“將孫以文名於宋末,濡染家學,頗習父風,故當時有小須之目。”《彊村叢書》輯有《養吾齋詩餘》一卷。► 41篇詩文
柳梢青·七夕
宋代:劉鎮
乾鵲收聲,濕螢度影,庭院深香。步月移陰,梳雲約翠,人在迴廊。
醺醺宿酒殘妝。待付與、溫柔醉鄉。卻扇藏嬌,牽衣索笑,今夜差涼。
念奴嬌
宋代:田為
嫩冰未白,被霜風換卻,滿院秋色。小閣深沉圍坐促,初擁紅爐宜窄。簾密收香,窗明遲夜,硯冷凝新滴。無人知道,箇中多少岑寂。
翻念一枕高唐,當年仙夢覺,難尋訊息。睡起微醒衣袖重,不管腰支猶索。鏇暖銀簧,時添酥字,筍玉寒無力。如今腸斷,暮雲依舊凝碧。
臨江仙(離懷)
宋代:王觀
別岸相逢何草草,扁舟兩岸垂楊。繡屏珠箔綺香囊。酒深歌拍緩,愁入翠眉長。
燕子歸來人去也,此時無奈昏黃。桃花應是我心腸。不禁微雨,流淚濕紅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