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楊柳低垂著細長如絲的枝條,樹上開滿了鮮花,楚江兩岸黃鶯啼嗚,春山籠罩在暮色中。划起一葉輕舟,駛出深深的水浦,緩緩唱著漁歌悠悠去。
放下垂釣的絲線,斟滿一杯美酒,遙望白雲盡處的孤村。划過長長的沙汀,停泊在淺淺的渡口,驚起了一行棲息的沙鷺。
注釋
漁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楚岸:楚江之岸。長江濡須口以上至西陵峽,古城楚江。
棹(zhào):動詞,猶言以棹劃舟。
垂綸(lún):釣絲。
醑(xǔ):美酒。李白《送別》:“惜別傾壺醑,臨分贈馬鞭。”
汀:水中之洲。
沙鷺(lù):棲息在沙灘或沙洲上的鷺鷥(lù sī)。
賞析
上片前三句,用“柳垂絲”、“花滿樹”,描繪出開闊秀麗的背景,暮春天氣,楚江兩岸,垂柳輕拂,裊娜多姿,一樹樹鮮花,奼紫艷紅,芳香四溢,沁人肺腑,更有鶯歌燕舞,生機盎然,好一派明媚春光。這為作者春遊渲染出歡快明朗的氣氛。
上片後三句,用“棹輕舟”、“出深浦”,寫詞人初游,他乘坐一葉扁舟,輕輕盪著船槳,悠閒自得地從一條小河上出發,剛剛漂入開闊的楚江之時,便聽到悠揚的歌聲,那歌聲起處,但見早出的打魚人,已經滿載著魚兒,穿梭似地往來於江上,各自回家,他們看著豐碩的收穫,喜出望外,欣然而歌,吸引了遊客。這裡有漁船、漁人、遊人、滔滔江水伴著高亢的漁歌,沓雜紛繁,熱鬧異常。
下片前三句,描繪出一船船鮮嫩的魚蝦鱉蟹,令人垂涎。遊興正濃的詞人,不肯作罷。過片“罷垂綸”之句,正是說他為漁郎之獲吸引而垂釣長川,且喜有了可足美餐的收穫,方才作罷。鏇即以此嘉肴佐美酒,呼朋嘯侶相斟酌,亦即詞中所云“還酌醑”。這是一次饒有興味的野餐,人們早自忘卻了時光的流逝,直到酒足興盡才準備回家。“孤村遙指雲遮處”一句,即是準備返航時的一幅畫面:已是暮雲西遮,同伴們相邀返回,他們遙望著遠方,相互指指點點,那天邊依稀可辨的孤村,即是下榻的去處。
下片後三句,則是寫從沙洲返回的情景。用“深”字才形象性極強,暗示出已是夜幕降臨時分,船兒在水上摸黑行進,難辨深淺,人們小心翼翼屏息而行的情狀,可以想見。忽然間,“驚起一行沙鷺”,打破了萬簌俱寂的江空。這一句以動寫靜,與上文明媚春光下的鶯啼燕鳴、漁郎引吭以及鳴儔嘯侶形成鮮明對比。
該詞寫漁父生活之樂,抒避俗隱逸之思。全篇寫景指事,宛轉自如,猶如連載之湖山漁隱畫軸,幅幅俱精,美不勝收。
創作背景
公元925年前蜀滅亡後,詞人不仕後蜀,對前蜀懷有故國之思,便嚮往江湖。李珣從蜀中乘船沿長江東下,經巫峽,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帶過了一段時期的隱居生活,然後溯湘水而上,達廣州,後來他在嶺南生活了較長時期。這首詞是詞人乘船經過湖南、湖北一帶有感而作。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陰霞屢興沒。
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髮。
川後時安流,天吳靜不發。
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
溟漲無端倪,虛舟有超越。
仲連輕齊組,子牟眷魏闕。
矜名道不足,適己物可忽。
請附任公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