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陳元方候袁公

南北朝劉義慶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鏇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陳元方十一歲時,去拜會袁公。袁公問:“你賢良的父親在太丘做官,遠近的人都稱讚他,他到底做了些什麼事情?”元方說:“我父親在太丘,對強者用德行去安撫;對弱者用仁慈去安撫,讓人們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對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說:“我曾經也當過鄴縣縣令,正是做這樣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親學我,還是我學你的父親?”元方說:“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時代,雖然時間相隔遙遠,但他們的行為卻是那么一致。周公沒有學孔子,孔子也沒有學周公。”

注釋
候:拜訪,問候。
履行:實施,實行。
綏:安,體恤。
孤:封建時代王侯對自己的謙稱。王后、皇后對自己的尊稱,還有寡人,孤家等稱呼.
師:學習。
嘗:曾經。
卿:客氣,親熱的稱呼
法:在古漢語字典里有四種解釋(1)法令,制度。(2)方法,做法。(3)效法,仿效。(4)標準,法則。這裡用(3)效法,仿效。
稱:稱讚,讚不絕口
周公:周武王的弟弟。歷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約公元前1100年),亦稱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漢族,因封地在周(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為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
周鏇動靜:這裡指思想和行動
益:更加
以:用
恣:放縱、無拘束,這裡指順從

鑑賞

袁公

比較自負,問題刁鑽。如「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稍微不慎則顏面盡失,想是袁公並非真正想知道是誰學了誰,而是有意為難陳元方。

元方

機智應變。如「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鏇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顧了對方的尊嚴,又保住了自己的體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損人也不損己,想袁公聽了,定會暗暗點頭稱奇。

創作背景

《世說新語》是一部筆記小說集,此書不僅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士族階層言談、軼事,反映了當時士大夫們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而且其語言簡練,文字生動鮮活,因此自問世以來,便受到文人的喜愛和重視,戲劇、小說如關漢卿的雜劇《玉鏡台》等也常常從中尋找素材。

劉義慶

劉義慶

劉義慶(403—444)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學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並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7篇詩文

猜您喜歡

矛與盾

先秦韓非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 , 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 , 於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桑生李樹

未知佚名

南頓張助,于田中種禾,見李核,欲持去,顧見空桑,中有土,因植種,以余漿溉灌。後人見桑中反覆生李,轉相告語。有病目痛者,息陰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謝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眾犬吠聲,盲者得視,遠近翕赫,其下車騎常數千百,酒肉滂沱。間一歲余,張助遠出來還,見之,驚云:“此有何

楊氏之子

南北朝劉義慶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