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作 其一
明代:何喬新
城上翬飛百尺樓,憑高一眺散離憂。九江淼淼天邊逝,萬象森森鏡里浮。
晴靄曉迷蛟女室,涼飆晝送估人舟。文章誰似高平老,燁燁虹光映鬥牛。
何喬新
何喬新(1427年-1502年)字廷秀,號椒丘,又號天苗。江西廣昌旴江鎮人,何文淵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進士,後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萬安、劉吉等忌喬新剛正,出為南京刑部尚書。未幾,復代杜銘為刑部尚書。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書王恕舉薦為刑部尚書,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辭官歸里,辭官後杜門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歲。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贈太子太保,次年追諡文肅。► 380篇詩文
鐵杵成針 / 鐵杵磨針
明代:鄭之珍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馬上作
明代:戚繼光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邊草 一作:邊月)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多是 一作: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