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江城子·斗轉星移玉漏頻

五代和凝

斗轉星移玉漏頻。已三更,對棲鶯。歷歷花間,似有馬啼聲。含笑整衣開繡戶,斜斂手,下階迎。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已經到了三更時間,面對對面樹上棲息著的黃鶯,獨自憂傷。在花的遠處,傳來一陣清晰的馬蹄聲。女孩不由得笑了,整理好衣襟配飾,面向男孩前來的方向拱拱手,走下台階走出庭院迎接男孩的到來。

注釋
①玉漏頻:指計時的漏聲頻頻傳來。均指時間的推移。
②歷歷:分明可數,形容馬蹄聲非常清晰。
③繡戶:繡花的門帘。 斂手:拱手,表示恭敬。

創作背景

後梁末帝乾化四年(914),明經及第。二年後,再登進士第。後梁鄆州節度使賀瑰了解到和凝與自己是同鄉時,便聘他為府中從事。一夜,作者看到妙齡的少女私下和自己心目中愛戀的人約會,那個人遲到了,可是少女依舊在苦苦等待,終於盼到了自己心愛的人,遂做此此詞。

賞析

首三句從時間的推移下筆,起句寫斗轉星移、玉漏頻催,已由“月上門”到“三更天”了,女主人把視線由室內的雲母屏風移到室外棲息的黃鶯身上,不僅表示時間的推移,而且是感情的升華。她等待的情人,未到約定的蘭更而不來,她雖然急不可待,但還能自解。這一句用“轉“、“移”、“頻”連續三個動詞表達少女對時光流逝的焦慮,以異於常人的感覺來表現她的熾熱感情,給讀者留下強烈而深刻的印象。獨坐三更,面對棲鶯,女主人公的情思是可以推知的。她會由夜鶯都已棲息聯想到自己還不能與所期待的潘郎相會,而有感於人不如鳥,由愁而怒。女主人公的遐想幽思可以是無邊無際的,她的憂愁怒情也看似無窮無盡。

但下兩句卻一下子打破了靜夜的沉悶空氣,掃去了她心頭的重重愁雲和臉上的怒容,成為全詞的起伏、轉折之點。“已三更”時她仍然還在傾聽著馬嘶聲。不過,此刻從花間小路上傳來的不是老遠就可聽到的馬嘶聲,而是近處才可聽到的馬蹄聲。這分明是她一直盼望聽到的聲音。末尾三句則急轉直下:盼望已久的潘郎終於騎馬疾馳歸來,女主人公欣地的整理好衣服頭飾,打開門戶,輕快地走出房門,走下台階到庭院相迎,從而結束了大半夜的期望與等待。

這首詞與前一首都採用了直陳其事的手法,通過自然景物和人物一系列動作的描繪,展示了青年男女密約幽會的動人意境。在細節和心理描寫上,細膩、生動、逼真,因而人物形象非常鮮明,真有呼之欲出之感。

和凝

和凝(898-955年),五代時文學家、法醫學家。字成績。鄆州須昌(今山東東平)人。幼時穎敏好學,十七歲舉明經,梁貞明二年(916)十九歲登進士第。好文學,長於短歌艷曲。梁貞明二年(916)進士。後唐時官至中書舍人,工部侍郎。後晉天福五年 (940)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入後漢,封魯國公。後周時,贈侍中。嘗取古今史傳所訟斷獄、辨雪冤枉等事,著為《疑獄集》兩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訂兩卷,合成四卷。► 62篇詩文

猜您喜歡

西洲曲

南北朝佚名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

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

洛陽女兒行

唐代王維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餘。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