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遇雨
清代:李逢時
途中風雨積,夏五怯山寒。一水吞林吼,千峰引霧攢。
危崖懸棧影,老馬識溪灘。為問塵寰者,誰能得此歡。
李逢時
李逢時(1829~1876),字泰階,台灣宜蘭人。生平事跡不詳,僅知為鹹豐十一年(1861)辛酉科拔貢,同治元年(1862)應台灣道兼學政孔昭慈之聘為幕賓。同治四年(1865)李逢時因三姓械鬥事件受牽累,避亂大湖莊,此後他仕途不順,恐怕與此事有關。李氏詩中多詠蘭陽當地風光兼及史事者,作品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所述地方史事可補史書之不足。► 0篇詩文
蘭亭四首 其二
清代:李寄
上巳當佳節,群賢集茂林。詠觴飛逸興,泉石感清音。
是日何風惠,斯文感至今。不知荒澗上,遙企亦何心。
盂鼎銘拓本為伯寅侍郎賦 其二
清代:李慈銘
所貴金石文,為可證故書。佚事或創穫,國小猶其餘。
茲鼎鄭重言,宗周王命盂。錫以鬯一卣,黻冕車旗俱。
邦司四百人,仆馭至庶夫。是當為重臣,何以名泯如。
成王廿三祀,警酒資吁謨。初疑武之穆,盂本可通邘。
然此述王命,豈容以國呼。又疑盂於借,唐叔字子於
所貴金石文,為可證故書。佚事或創穫,國小猶其餘。
茲鼎鄭重言,宗周王命盂。錫以鬯一卣,黻冕車旗俱。
邦司四百人,仆馭至庶夫。是當為重臣,何以名泯如。
成王廿三祀,警酒資吁謨。初疑武之穆,盂本可通邘。
然此述王命,豈容以國呼。又疑盂於借,唐叔字子於。
然曰祖南公,世系難強誣。班表有邗叔,時地亦未殊。
其人又無考,傅會滋成愚。祝雍與陶叔,一例同嗟吁。
仰屋徒自笑,秋風在庭梧。▲
聲聲慢
清代:李慈銘
牆垂薜荔,砌上莓苔,愁痕剛界朱欄。杏白梨紅,次第做盡春寒。
曲池抱階如鏡,問何人、照影窗前。斜陽地,指茸茸翠草,曾閣鞦韆。
我本傷春狂客,趁蝶簾燕戶,鈿墜箏筵。載酒遲來,花間誰擘蠻箋。
紅樓只今已改,覓殘題、
牆垂薜荔,砌上莓苔,愁痕剛界朱欄。杏白梨紅,次第做盡春寒。
曲池抱階如鏡,問何人、照影窗前。斜陽地,指茸茸翠草,曾閣鞦韆。
我本傷春狂客,趁蝶簾燕戶,鈿墜箏筵。載酒遲來,花間誰擘蠻箋。
紅樓只今已改,覓殘題、猶在屏山。歸去晚,聽東風,盈路杜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