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次韻張煇惠詩三首 其二

宋代張守

投老須營一把茅,晚親珠玉看揮毫。賦牛絕敏驚曹植,刻鵠無成愧伯高。

已放閒身棲寂寞,時憑佳句洗塵勞。喜逢載酒經過客,老去無心作反騷。

張守

(1084—1145)常州晉陵人,字子固,一字全真,號東山居士。徽宗崇寧二年進士。擢監察御史。高宗建炎初上防淮渡江利害六事,主張恢復中原,反對畫江自守。歷御史中丞、翰林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四年,除參知政事。未幾罷知紹興府,改福州。六年,復參知政事,兼權樞密院事。後歷知婺州、洪州、建康府。卒諡文靖。有《毗陵集》。► 132篇詩文

猜您喜歡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宋代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宋代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欄桿 一作:闌乾)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醉翁亭記

宋代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