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荒涼的山寺里和尚很少,蜿蜒的小路愈盤愈高。
麝香在石竹叢里安睡,鸚鵡悠閒地啄食金桃。
亂流的溪水行人可以趟過,懸崖上建構的屋宇十分牢靠。
登上山頂的高閣天色已晚,百里之外還能望見飛鳥的毫毛。
注釋
山寺: 即秦州麥積山瑞應寺。
細路:登山小路。
麝(shè)香:鹿屬。本名麝香鹿,俗名香麝,其腹部陰囊旁有香腺,其分泌物香氣極濃,因名香麝。石竹:屬石竹科,多年生草本,叢生有節,高一二尺,夏日開花,色有深紅、淺紅、白色等。
金桃:即黃桃。
亂水:山中泉水,縱橫亂流,可涉足而過的叫亂水。水一作“石”。
“懸崖”句:指麥積山上房舍。
上方:指僧之方丈,在山頂。
秋毫:鳥獸在秋天新生的細毛,比喻細微之物。秋一作“纖”。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乾元二年七月,杜甫便毅然棄官,攜全家經隴縣、張家川、清水來到秦州西枝村,並打算在這修建幾間草廬,以安度晚年。《山寺》就是詩人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遊覽參觀麥積山後乘興而作。賞析
首聯先寫眼前近景:麥積山寺剩下不多的僧人;再寫野眺遠景:麥積山的形狀和曲折盤鏇的小道。由近及遠,天然工巧,十分精絕。
領聯一個“眠”,出了麝香鳥的疲倦;一個“啄”,出了鸚鵡的貪饞。此聯不但對仗工整,而且色彩明麗。雖值秋季,但字裡行間躍動著春天的鏇律,給人心理上一種愉悅的美感。
首聯和領聯描述了戰亂對山寺的影響。僧人或參戰,或逃跑,已所剩無幾。而麝香、鸚鵡卻怡然自得,不知人間變故。
頸聯寫遊人登上麥積山,要通過山峽上縱橫流淌的涓涓溪流。“懸崖”句,仇兆鰲引《玉堂閒話》云:“麥積山,梯空架險而上,其間千房萬室,懸空躡虛,即‘懸崖置屋牢’也。”這兩句寫出了麥積山的險峻和詩人的興致。
尾聯接近傍晚,詩人登上了麥積山,看到了山頂上重重疊疊的樓閣台榭,山寺的長老就住在那裡。憑檻遠眺,那百里遠的景物盡收眼底。
這首五言律詩,每句都是一幅色彩絢麗的圖畫,可謂“詩中有畫”。綜覽全詩,不但格調清新,對仗工整,而且描摹景物近景遠景相互配合,使全詩的意境明麗悠遠,讀之令人賞心悅目。這首詩的寶貴不只在為我們展現了極為優美的如畫山水,更寶貴的是為後人記錄了當時在秦地數量很多的麝和鸚鵡的事實。麝因有珍貴的麝香,鸚鵡因美麗而能學人言,長期遭致濫捕濫殺,在這一地區相繼滅絕了。高遠得接近仙境的寺廟尚且如此,戰亂對社會的破壞就更難以言表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1371篇詩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