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葫蘆行
宋代:畢仲游
提葫蘆,竹叢里鳴。昔嘗見人學,今乃聞爾聲。草深山遠徑路狹,春盡日長花竹明。
往來行人竟何事,足繭縢穿千里行。離家去國已牢落,況復饑渴貪前程。
是時聞爾勸沽酒,下馬解帶留長亭。
畢仲游
畢仲游,鄭州管城(今河南鄭州)人。宋宰相畢士安曾孫。初以父蔭補宗正寺太廟齋郎,熙寧三年與兄畢仲衍同舉進士。後又任集賢校理,權太常博士等。其歷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為官機敏幹練、清廉獨慎,頗有吏才。但因受黨爭牽連,仕途不坦,坎坷一生。與司馬光、蘇軾等多有交遊,工於詩文,其文章精麗、雄偉博辯,議論時政切中時弊。著有《西台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二十卷。► 264篇詩文
三學山夜看聖燈
宋代:徐氏
聖燈千萬炬,鏇向碧空生。細雨濕不暗,好風吹更明。
磬敲金地響,僧唱梵天聲。若說無心法,此光如有情。
玄都觀
宋代:徐氏
登尋丹壑到玄都,接日紅霞照座隅。
即向周回岩下看,似看曾進畫圖無。
題彭州陽平化
宋代:徐氏
雲浮翠輦屆陽平,真似驂鸞到上清。風起半厓聞虎嘯,
雨來當面見龍行。晚尋水澗聽松韻,夜上星壇看月明。
長恐前身居此境,玉皇教向錦城生。

詩詞秀
關注教你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