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仕亨復任荊門
明代:劉珝
二十年前已識荊,荊州今復去專城。柳條解綰離人恨,河水長流故舊情。
闕下有人推孺子,江南到處說徐卿。也知騏驥終騰踏,高駕雲車天上行。
劉珝
劉珝(1426年~1490年),字叔溫,號古直,山東青州府壽光縣陽河裡(現青州市高柳鎮陽河村)人。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年)進士,歷官編修、吏部左侍郎,擢吏部尚書,加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士,後加太子太保,進謹身殿大學士,位居閣老。弘治三年(1490 年)病逝,諡文和。劉珝性疏直,居官清正,不拘小節。晚年致仕還鄉,事親盡孝。著有《青宮講意》、《古直先生文集》等。► 46篇詩文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明代:唐寅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
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明代: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
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明代:湯顯祖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