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柳梢青·燈花

宋代張林

白玉枝頭,忽看蓓蕾,金粟珠垂。半顆安榴,一枝穠杏,五色薔薇。何須羯鼓聲催。銀釭里、春工四時。卻笑燈蛾,學他蝴蝶,照影頻飛。

注釋

⑴燈芯草,白色。
⑵蓓蕾:花含苞。
⑶金粟:指桂花,這裡形容燈芯結蘂。
⑷安榴:石榴原名安石榴,以西域安石國榴種得名。
⑸羯鼓:出於胡中,狀如漆桶,兩頭蒙革,以雙鼓捶擊之亦稱兩杖鼓。唐南卓《羯鼓錄》云:“上(玄宗)洞曉音律,猶愛羯鼓玉笛。…時當宿雨,景色明麗,小殿內庭,柳杏將吐,睹而嘆曰:‘對此景物,豈得不為他判斷之乎!’左右相目,將命備酒;獨高力士遣取羯鼓,上鏇命之。臨軒縱擊一曲,曲名《春光好》(原註:上自製也),神思自得。及顧柳杏,皆已發拆。上指而笑,謂嬪御曰:‘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公可乎?’嬪御侍官皆稱萬歲。”
⑹《尚書·皋陶謨》:“天工人其代之。“這裡反說,言燃點油盞燈草結蕊垂花,由開而謝,其中若有四時,不需人工催喚。”釭“”工“同音。
⑺上用柳杏群芳比燈花,結句又用蝴蝶比撲燈蛾。詞頗纖巧,含意不深,卻有新鮮的意味。

鑑賞

詞中吟詠的油燈結花為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古來題詠燈花的作品也層出不窮,但張林的這首詞卻能不落俗套,新穎別致,讀來饒有情味。

上片刻畫燈花,連用五個比喻,淋漓盡致地描繪了燈花在不斷變化中呈現出的千種姿態、萬種風情。

“白玉枝頭,忽看蓓蕾,金粟珠垂。”白玉枝,指白色的燈芯草。前兩句說,燈蕊在不經意間結花,它最初如花蕾般含苞待放。“金粟”,桂花的別名,這裡形容燈花。韓愈《詠燈花同侯十一》云:“黃里排金粟,釵頭綴玉蟲。”此種比喻在燈花描寫上用得是最為普遍,本詞是以它來描摹燈花初結成時的形狀。下面三句,句句比喻,形容燈花的三種不同景象。“半顆安榴,一枝杏,五色薔薇”。安榴,即石榴。石榴來自西域的安國,由張騫出使時帶回,故又名安石榴。燈花越結越老,形狀不斷變化,它先是碎小如桂花,繼而大如繡球般的石榴,再變成鮮艷濃的杏花,最後變得如薔薇花般色彩絢爛斑駁。“半顆”、“一枝”、“五色”,這三個數量詞,從小到大,依次遞增,既寫出了燈花的變化過程,將其各種姿態刻畫地生動形象。

上片可說是用實筆摹繪燈花由初綻到盛開的過程,下片則是以虛筆來稱讚燈花之美,簡直可稱巧奪天工。

“何須羯鼓聲催。銀釭里、春工四時。”羯鼓,用唐南卓《羯鼓錄》記載的唐玄宗敲擊羯鼓,催開含苞欲放的柳杏的典故。唐玄宗此舉在於誇耀人工能巧奪造化,而本詞則反其意而用之。銀燈(釭即銀燈)。里點燃的燈芯草會結花,它並不需要人工的催喚,好像其中自有造化的四時功能。作者從另一方面讚美燈花的富於變化,似有造化之功。“卻笑燈蛾,學他蝴蝶,照影頻飛”。燈蛾撲火,與蝴蝶燈花,兩者本來並不相干,但燈草既成燈花因而兼具兩者的特點。作者有意將它們聯繫起來,並主要側重蝴蝶戲花的方面。因此,運筆就將蝴蝶戲花加以此附。燈花既然是花,就應是蝴蝶戲嬉之物。有趣的是,燈蛾竟然學起蝴蝶來,不斷地在燈花周圍蹁躚飛舞,作者運筆俏皮,貌似揶揄燈蛾,卻靈巧傳神地讚美了燈花的麗若群芒。

這首詞運用博喻手法,寫得奇巧生動,俏皮有趣。雖無深情遠意,但較之其他詠物詞講窮比興寄託、筆致幽深、多愁善感的格調來,可算是別具一格,清新雋秀。

猜您喜歡

少年游·欄乾十二獨憑春

宋代歐陽修

欄乾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

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

宋代辛棄疾

望飛來半空鷗鷺,須臾動地鼙鼓。截江組練驅山去,鏖戰未收貔虎。朝又暮。誚慣得、吳兒不怕蛟龍怒。風波平步。看紅旆驚飛,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
憑誰問,萬里長鯨吞吐,人間兒戲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堪恨處,人道是、屬鏤怨憤終千古。功名自誤。謾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煙雨。

浣溪沙·詠橘

宋代蘇軾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捨出青黃。
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