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至大安寺不果
清代:王爾烈
登陟猶餘濟勝才,回車何日望崔嵬。高峰入夢如經眼,萬壑當門祇望梅。
遊子莫聞鸞鳳嘯,大夫皆作棟樑材。不須山水說殘剩,靈秀應多雨露培。
王爾烈
王爾烈(1727-1801),別名仲方,字君武,號瑤峰。祖籍河南,清乾隆、嘉慶年間遼陽縣賈家堡子風水溝村(今蘭家鄉風水溝村)人。以詩文書法、聰明辯才見稱於世,乾嘉時期的”關東才子”。《遼陽縣誌》稱其“詞翰書法著名當世者,清代第一人”。16歲時,詩文、書法就已經蜚聲遐邇了。26歲,參加了全州的童試,結果考中了拔貢生(秀才)。39歲,隨同好友常紀到北京參加京師會試,未能及第。44歲,再攀蟾宮,滿懷信心地參加了京師禮部主持的恩科會試,結果考中貢士。經過殿試,中二甲一名進士。至此,夙願已嘗。清廷任命他為翰林院編修、侍讀。► 36篇詩文
南鄉子·秋暮村居
清代:納蘭性德
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試上小樓極目望,高低。一片煙籠十里陂。
吠犬雜鳴雞,燈火熒熒歸路迷。乍逐橫山時近遠,東西。家在寒林獨掩扉。
登泰山記
清代: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