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龐卯君見寄兼柬雷季傳
明代:成鷲
借得青山小結廬,槿籬漸密客來疏。多情最是龐居士,遠札難忘楚接輿。
老去煙霞成痼疾,近從眠食識真如。憑君寄語同袍友,別後枯禪已廢書。
成鷲
成鷲(1637-1722),清朝初年廣東肇慶鼎湖山慶雲寺僧。又名光鷲,字跡刪,號東樵山人。俗姓方,名覬愷,字麟趾,番禺(今屬廣東省)人。出身書香仕宦世家。年四十一,從本師西來離幻即石洞和尚披剃。繼法於碩堂禪師,系憨山大師徒孫。與陶環、何絳等南明抗清志士為生死之交。與屈大均、梁佩蘭唱酬,粵中士人多從教游。先後主持澳門普濟寺、肇慶慶雲寺、廣州大通寺,終於大通。其為人豪放倜儻,詩文亦卓厲痛快,盡去雕飾,頗有似莊子處。沈德潛譽為詩僧第一。作品有《楞嚴直說》十卷、《鼎湖山志》八卷、《鹹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剛直說》一卷、《老子直說》二卷、《莊子內篇注》一卷等。► 1728篇詩文
留別李蒼水廣文
明代:成鷲
東風吹雨下江城,千里溪山半月程。有客到來逢九日,無端歸路又清明。
行添怪石腰包重,暫別官衙腳板輕。我自往還君自住,宦遊寧比浪遊情。
海月
明代:成鷲
天水茫茫光四垂,夜珠飛上珊瑚枝。老人獨坐船頭望,疑是扶桑浴日時。

詩詞秀
關注教你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