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錢太史受之
匡廬列雲霄,江湖邈天際。地涌青蓮華,枝葉相鮮麗。
眷彼華中人,超然隔塵世。夢想五十年,良緣圖未遂。
偶乘空中雲,隨風至吳會。東南美山水,蘊藉多佳士。
一見素心人,精神恍如醉。未語肝膽傾,清言入微細。
相對形骸忘,瞭然脫拘忌。精白出世心,太虛信可誓。
苦海方洪波,願言駕津濟。把別向河梁,遂我歸山志。
長揖返匡廬,藏蹤杳深邃。五老與七賢,日夜常瞻對。
誅茅臥空山,煙霞為衣被。視此芭蕉身,一擲如棄涕。
緬想未歸人,馳情勞夢寐。安得駕長虹,凌風倏然至。
暫謝塵世緣,入我真三昧。
(?—1623)明僧。滁州全椒人,字澄印,俗姓蔡。十二歲出家。萬曆中,在五台山為李太后主持祈儲道場,李太后為造寺於嶗山。後坐“私造寺院”戍雷陽,遇赦歸。人稱憨山大師。有《楞伽筆記》。► 20篇詩文
猜您喜歡
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況晚來,煙浪斜陽,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總一種淒涼,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釀成秋日雨。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雲猶故。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