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二十世紀思潮四首 其一
近現代:劉逸生
炎黃早歇百家鳴,卻向西風借救兵。鴉片換形狂嗜後,廟廊一樣害蒼生。
劉逸生
劉逸生(1917—2001)原名劉日波,香山縣(今中山市)沙溪鎮溪角人。1938年8月考入香港《星島日報》當校對、編輯。1939年考入香港中國新聞學院學習,開始接觸進步思想。1942年任佛山第五中學語文教員。1943年赴梧州任《言報》編輯主任。1945年抗戰勝利後,到廣州《晨報》當編輯主任,是年底轉任香港《正報》副總編輯。1949年任香港《華商報》編輯。解放前著有通俗讀物《“國大”演義》。就這樣,他從排字工人、校對員開始,經過長期的艱苦自學,終於成為著名的編輯、詩人和研究古典文學的專家。► 46篇詩文
臨江仙 其二
近現代:潘受
沈靄遙吞岸去,怒濤暗挾山浮。獨天燈火認巴州。
無風雲出塞,殘夜水明樓。
從仕翻疑皂蓋,學仙未入丹丘。拋人歲月莽悠悠。
我行何到此,客意已驚秋。
歸朝歡 喜衡陽守將方先覺脫難歸,於時黔南警訊猶急
近現代:盧前
虎口餘生終不辱。失喜將軍西走蜀。來生再見語何悲,傳諸四海吞聲哭。
可憐湘水曲。一時四萬人心目。視江淮、英雄本色,未負元戎囑。
四十七天新紀錄。戰報徒傷疆土蹙。但能明恥即奇男,包羞九世仇當復。
勞君重督促。桂邊
虎口餘生終不辱。失喜將軍西走蜀。來生再見語何悲,傳諸四海吞聲哭。
可憐湘水曲。一時四萬人心目。視江淮、英雄本色,未負元戎囑。
四十七天新紀錄。戰報徒傷疆土蹙。但能明恥即奇男,包羞九世仇當復。
勞君重督促。桂邊莫與倭兒牧。使河池、殘餘仍在,及早防金築。▲
詩詞秀
關注教你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