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月明德經歷游茅山
明代:陳鎰
三峰翠色倚高冥,萬壑松聲撼百霆。列宿拱垣低月殿,彩雲扶轂近芝亭。
紫壇露冷晨幢濕,金闕風微午篆馨。遙想群仙飛佩處,碧霞縹緲玉瓏玲。
陳鎰
陳鎰(?—1456年),字有戒,江蘇吳縣人,永樂年間考中進士,步入仕途,先後任湖廣、山東、浙江等地的副使,明英宗時期鎮守陝西,用自己的方式解決了陝西的饑荒問題,後看到河南等地流民嘯聚,建議派人前往撫恤,英宗同意後,但官員卻沒有施行,導致後來河南等地的叛亂。陳鎰共三次鎮守陝西,前後十餘年,陝人很愛戴他,敬若父母。每次陳鎰回朝廷,老百姓總是擋道擁車而泣。他回來時,則歡迎的人群數百里不絕。他之得軍民之心,前後鎮守陝西的無人可及。景泰四年(1453年)因病致仕。景泰七年(1456年),陳鎰去世,獲贈太保,謚僖敏。► 460篇詩文
別雲間
明代: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山河 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核舟記
明代:魏學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箬篷 一作:篛篷)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吳起守信
明代:宋濂
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