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減字木蘭花·畫堂雅宴

宋代歐陽修

畫堂雅宴。一抹朱弦初入遍。慢捻輕籠。玉指纖纖嫩剝蔥。
撥頭憁利。怨月愁花無限意。紅粉輕盈。倚暖香檀曲未成。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華美的大廳里正舉行高雅的宴集,乍彈朱弦剛剛進入彈奏第一章。輕輕地攏,慢慢地捻,纖長的細指猶如嫩蔥。
撥頭抑鬱低落,帶著愁怨的花月自有無限意。舞女身姿輕靈美好,倚著檀槽彈不成一首曲子。

注釋
減字木蘭花:原唐教坊曲,雙調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
畫堂雅宴:在彩繪廳堂舉行歌舞宴集。
朱弦:華美琵琶之弦。抹:琵琶彈奏手法,一抹即乍彈。入遍:初始彈奏第一章。遍,曲調中的一解,即一章。
捻:搓。攏:撫。均為彈奏琵琶的手法。
“玉指”句:謂琵琶女的手指細嫩如蔥白。
撥頭:舞蹈名。憁利,失意的樣子。
紅粉輕盈:指舞女輕靈美好。紅粉,婦女化妝用的胭脂與白粉。代指美女:
香檀:即檀槽,弦樂器架弦之架。

創作背景

這首詞約作於宋仁宗天聖(1023-1032年)末年,是作者年輕時期的作品。作者時任西京留守推官,這首詞寫的是一次宴會上女子演奏琵琶的場景。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一位在歌舞筵席上侑灑佐歡的歌女形象。她琴藝高超,琴曲哀怨動人。作品字裡行間隱藏著作者對歌女的同情。

上片點明宴會在寬敞的畫閣里進行,其後進入正題,寫到女子彈奏琵琶的技巧。大概作者明知描寫琵琶演奏不可能超越白居易的《琵琶行》,所以乾脆把《琵琶行》里“輕攏慢捻抹復挑”的成句搬移到詞中,反倒顯得樸素真切。欣賞琵琶的人,不可能不同時欣賞彈奏者高超的技巧,於是作者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女子的手上,乾脆又把自居易的“十指剝春蔥”挪移過來,於是翻新成了另一個完美的琵琶女。這種移花接木的效果,往往比自出機杼更有神趣。

下片刻意點明女子彈奏的曲子是《撥頭》,其中妙處,今人可能無法知曉,因為這支曲子已經失傳了。然而作者之所以要明言曲名,定有他的深意,這種深意隨後的描寫中顯露無遺,先是出現了“怨月愁花無限意”的幽怨哀愁,而且是面對皎月和鮮花產生的愁怨,表明女子的彈奏一定觸動獷她內心的隱痛,她是把自己想像成了皎月和鮮花,其晶瑩嬌美本該得到尊重和欣賞,如今卻淪落到為人佐酒的卑賤地步,其中的“無限意”怕是無人理解。作者似乎隱隱感到了女子情緒的變化,所以對這位“紅粉輕盈”的美女為什麼突然停止彈奏產生了極大的疑問,這種疑問他沒有道破,留給讀者去細細體會,這個出人意料的結局,才是這首詞成功的設計。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1370篇詩文

猜您喜歡

殢人嬌·後亭梅花開有感

宋代李清照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樓楚館,雲閒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直待西樓、數聲羌管。

江南曲四首

唐代儲光羲

綠江深見底,高浪直翻空。
慣是湖邊住,舟輕不畏風。

逐流牽荇葉,緣岸摘蘆苗。
為惜鴛鴦鳥,輕輕動畫橈。

日暮長江里,相邀歸渡頭。
落花如有意,來去逐船流。

隔江看樹色,沿月聽歌聲。
不是長乾住,那從此路行。

呂相絕秦

先秦左丘明

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於晉。又不能成大勛,而為韓之師。亦悔於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冑,跋履山川,逾越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