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橫塘 次劉苕溪韻報辛子並寄休庵
清代:趙熙
月明千里,人坐空山,好風吹送瓊瑟。煮藥香中,看衛玠、天生英物。
荷氣生涼,麥秋含潤,浪痕魚沒。笑春風鬢影,一點琴心,怎消受、臨邛客。
簪山白髮詞仙,洗貧家似水,冷透詩骨。布穀聲聲,知喚出、故人相憶。
碧紗外、榴花勝火,笑比紅裙最初色。且醉釵邊,晉陽笳吹,只胡兒聽得。
趙熙
趙熙(1867——1948),字堯生、號香宋,四川榮縣人。蜀中五老七賢之一,世稱“晚清第一詞人”。他“工詩,善書,間亦作畫。詩篇援筆立就,風調冠絕一時。偶撰戲詞,傳播婦孺之口”,蜀傳有“家有趙翁書,斯人才不俗”之諺。光緒十八年(25歲)高中進士,殿試列二等,選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應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授翰林院國史館編修,轉官監察御史。► 1篇詩文
禦街行 紅橋飲席感少年事
清代:鄭文焯
峭寒剪剪風如水,又亂颭、花陰碎。月明橋上玉闌乾,曾見憑春羅袂。
好天涼月,依然昨夜,只是人憔悴。
當時何限風流地,盡賺得、銷魂計。年來對酒怕聞歌,換了疏狂身世。
分明襟上,唾花醉粉,都作今朝淚。
家恬波茂才
清代:鄭用錫
海外羈棲久猶眠,蕭齋兀坐似孤禪。亦知井臼依鴻久,難把滄溟喚鵲填。
螺墨新妝今日黛,琵琶勝譜舊時弦。從茲紅袖添香夜,佐讀剛逢學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