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五代牛希濟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圞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劈桃穰,人在心兒里。兩朵隔牆花,早晚成連理。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新月彎彎如眉毛,沒有圓的意思。不忍心看紅豆,滿眼都是相思淚。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殼中一樣嵌在我心中。兩朵隔牆相望的花,早晚會結成連理枝。

注釋
①生查子(zhā zǐ):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尊前集》註:雙調。元高拭詞註:南呂宮。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兩仄韻,上去通押。
②新月:陰曆月初的月亮。
③團圞(luán):團圓。
④紅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種子形如豌豆。
⑤劈:剖開。桃穰(ráng):桃核。
⑥仁兒:桃仁。這裡“仁”與“人”諧音,意思雙關。
⑦連理:不同根的草木,它們的枝幹連成為一體。古人喻夫婦為“連理枝”。

賞析

上闋以“傳情入景”之筆,抒發男女間的相思之苦。作者借“移情”筆法,賦予視野中的客觀景象以強烈的主觀情感,使天邊新月、枝上紅豆都染上別離相思的情愫。“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圞意”,明為寫月,實則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兒因不見團聚而雙眉緊蹙,鬱悶不歡的愁苦之態。“紅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離人的眼裡卻是貯滿了憂傷,令人見之落淚。一彎新月,數枝紅豆,詞人擷取傳統的寄寓人間悲歡離合、別離思念之情的兩種意象,正表達出對愛人的無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內容而言,下闋為上闋之順延;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著微妙的差異。如果說上闋中寫相思還只是藉助於意象的寄託,情感的附著還比較虛幻,詞中的情緒基調也是一種充滿殘缺感的低沉.那么下闋中的情感就相對地落到了實處,詞中流露著的、是充滿希冀的向上的基凋。“終日劈桃穰,人在心兒里”,一語雙關,看似百無聊賴的行為,正寄託著主人公對心上人絲絲縷縷的情愛和日復一日的期盼。“兩朵隔牆花,早晚成連理”更表明對愛情的充滿信心,儘管花阡兩朵,一“牆”相隔,但相愛的人兒終將衝破阻礙,喜結連理。整首詞寫得情致深長,淋漓沉至。

這首詞在藝術上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極其自然地運用了南北朝民歌中的吳歌“子夜體”,以下句釋上句,托物抒情,論詞家評曰:“妍詞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遺意。五代詞中希見之品。”

創作背景

五代後期,詞人遭戰亂流落到蜀國,為了表達對純樸愛情的熱切追求,借新月、紅豆等物寫下了這事抒情詞。

牛希濟

五代詞人。生卒年不詳。隴西(今甘肅)人。詞人牛嶠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喪亂,流寓於蜀,依嶠而居。後為前蜀主王建所賞識,任起居郎。前蜀後主王衍時,累官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後唐莊宗同光三年(925),隨前蜀主降於後唐,明宗時拜雍州節度副使。► 17篇詩文

猜您喜歡

秦樓月·芳菲歇

宋代向子諲

芳菲歇,故園目斷傷心切。傷心切,無邊煙水,無窮山色。
可堪更近乾龍節,眼中淚盡空啼血。空啼血,子規聲外,曉風殘月。

思帝鄉·春日游

唐代韋莊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

宋代賀鑄

紫府東風放夜時。步蓮穠李伴人歸。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
香苒苒,夢依依。天涯寒盡減春衣。鳳凰城闕知何處,寥落星河一雁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