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香爐還是暖的,爐中的香燒的所剩不多了。愛惜香,哪怕剩的不多了。也要用寶釵把那點殘餘未盡的香翻動,使它全部燃燒完畢。再嗅那裡,餘留的香還存在。
趁著別人不知道,把沉香木加進香爐中,和燃燒著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燒,再偷偷地把香爐的蓋子蓋上,想讓香氣飄的更久一些。這么做因為兩人感情很深,害怕香沒有燒完就會熄滅。
注釋
⑴翻香令:詞牌名,創於蘇軾,因詞中有“惜香更把寶釵翻”,故名。《詞式》卷二說“全調只有此一詞,無別詞可較”。
⑵金爐:金屬鑄的香爐。
⑶麝煤:即麝(shè)墨。
⑷惜香:珍惜麝香、供香。
⑸寶釵:用金銀珠寶製作的雙股簪子。
⑹重聞:再嗅。
⑺余熏:餘留的香味。
⑻背人:趁人不知道,躲避著人。
⑼偷蓋:暗暗地蓋上。
⑽小蓬山:相傳為仙人居地,這裡代指香爐。
⑾瀋水:即沉水、沉香木。
⑿然:“燃”的本字。
⒀氤氳(yīn yūn):瀰漫的濃烈的香氣。
⒁嫌怕:厭棄而害怕。
⒂斷頭煙:斷頭香,謂未燃燒完就熄滅的香。俗謂以斷頭香供佛,來生會得與親人離散的果報。
創作背景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蘇軾還朝,除判登聞鼓院,專掌臣民奏章事。五月,蘇軾妻子王弗去世。六月,王弗靈樞葬於京城西,該詞是蘇軾在殯儀式後懷念妻子王弗所作。賞析
上片,寫靈柩前的燒香憶舊情景。第一句用了主謂語憶舊。憶當年,每天祝福的燒香的“金爐”暖氣猶存,伴讀時的“麝煤”已是所剩無幾了。第二句用遞進句憶舊。憶當年,君“借香”希望香氣長留身邊。更為可貴的是,用“寶釵”將那殘餘未盡的香翻動,讓它全部燃燒完畢。最後四句用敘述的語言寫現實。“重聞”那個地方,“余熏”還存在。“這一番氣味”遠遠超過了從前的燒香祝福。整個上片飽含著濃烈香氣,以象徵著蘇軾與王弗昔日幸福綿綿。
下片,描敘殯儀式上精心添香及其忠誠心態。第一、二句寫感情上的隱私:“背人偷蓋”著小蓬山式的香爐,再把沉香木加進去,和燃燒著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燒。這是為了什麼,最後幾句,從兩層意思上作了回答:一是“且圖得,氤氳久”;二是“為情深,嫌怕斷頭煙”。儘管“嫌怕斷頭煙”是陳舊習俗,但反映了蘇軾對妻子王弗矢志不渝的忠貞愛情。
全詞,從表面上來看是詠一個婦女焚香,羞怯的希望香氣溜得更長久,以象徵幸福綿綿。實則是蘇軾從妻子王弗平日生活里的習慣角度,表達出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就香爐焚香、今昔對比之景來懷念王弗。“背人偷蓋小蓬山”,這一舉動,雖極微小,但典型地刻畫了蘇軾的虔誠專一愛情。“嫌怕斷頭煙”,不免含有封建迷信色彩,但從一個側面更加強化了蘇軾與王弗的深摯的生死之情。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邱。華實蔽野,黍稷盈 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